火車旅游之啟蒙篇

作者: 北京公交在線

導讀回憶起來我開始真正自己一個人獨自旅游是從1999年10月20日開始的,那天我首次嘗試坐火車到外地去,我選擇的第一個目的地是廊坊。去的時候坐的是2597次,濟南局的雙層空調車,從北京到廊坊11元,坐在我對面的是一個南亞人,可能是印度或者巴基斯坦人,這個人拿著一件很大的行李,也是到廊坊下車,我邊上的一個人還一直用生硬的英語和這個老外對話。車大約開了1小時 ...

回憶起來我開始真正自己一個人獨自旅游是從1999年10月20日開始的,那天我首次嘗試坐火車到外地去,我選擇的第一個目的地是廊坊。去的時候坐的是2597次,濟南局的雙層空調車,從北京到廊坊11元,坐在我對面的是一個南亞人,可能是印度或者巴基斯坦人,這個人拿著一件很大的行李,也是到廊坊下車,我邊上的一個人還一直用生硬的英語和這個老外對話。車大約開了1小時就到了廊坊,我跟在這個南亞人後面下車,意想不到的是下車後他掏出一些錢(數目沒有看清楚)給列車員,因為列車員幫他把行李拿下車,那個列車員婉言謝絕了,這是我唯一一次看見有人給小費。廊坊實際上沒有什麼好玩的,我首先游覽了華北航天工業學院,這是我第一次參觀旅游其他學校,這個學校原先隸屬於航天部,後來劃歸河北省管理,然後我游覽了市容,廊坊的市容還不錯,尤其是我看到在廊坊租房非常便宜,比北京簡直低得太多了,由於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游覽的,我後來到廊坊唯一的公園-人民公園看了看,由於是一個人去的,干什麼也就一個人了,我劃了1小時船,劃得我好累,然後又坐卡丁車,最後還坐了高空腳踏車,這只在我小的時候在北京的官園裡面坐過,很有意思。就這樣我游覽了大半天,回來坐的是汽車,我在火車站邊上的汽車站坐,也不貴,從廊坊坐到北京大興縣的鳳合營才3元,然後我坐926路回來的,由於我買月票,所以當時我還沒有坐到永定門,我坐到最接近月票公共汽車的垡上村,然後坐349路換341路一路回來的。第一次出游去了1天,雖然路程短了一些,但是增長了見識,為我以後的出游打下了基礎。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的懷抱,這天是周一,全國放假一天,我於是在18日這天到保定去了一次,車次記得不是很清楚了,可能是K211次,總之是早上第一班(現在的T511次),我很早就到了北京西站,買票的人很少,我當時還買的軟座,到保定是30元,這次車是北京西客運段的車,也是雙層的空調車,車開得還是很快的,人沒有多少,上車後列車員就廣播說X號車廂是保定的預留車,請大家注意,我這才了解原來中途站也是有不少預留車票的,雖然我以前坐過很多車,但是這些常識知道的非常少,看來多坐火車也是增長見識的一種好方法。

當天到保定非常的冷,天氣預報說是有寒流來,我在保定唯一的旅游景點是直隸總督府,門票10元很便宜,本來對面還有一個蓮花池是保定的一景,由於是冬天也就無法看了。其余的時間我基本坐公共汽車在保定城裡面轉,保定的公共汽車質量還是不錯的,基本都是黃海的大車,而且幾乎都是無人售票的車,還是滿先進的。從保定回來坐的是K214次(現在的T514次),車上幾乎沒有幾個人,回來最令我不滿意的是我坐火車從保定到北京西才1個半小時,而從西站坐373路到永定路居然開了1小時,我再等334路又用了半個多小時,等於是從西站回家比我從保定回北京的時間還長。那天的北京的天氣更冷,我等334路的時候風還很大,凍得我夠戧,看來保暖也是很重要的。

2000年的首次外出是回上海老家,這年的春運鐵路部門增開了大量的臨客,但是時間都很差,由於像13次、21次一類的車連無號的票都沒有,所以當時我和我父母決定買臨客,當時有4趟臨客,最後我們買的是L471次(YW22),北京站10:40開車,第二天16:30到上海,總共要開行將近30小時(13次都可以來回了),實際坐的時候沒有幾個人,這是上海開的臨客,服務還是不錯的,就是速度慢,總是停車,開到下午天快黑了還沒有到濟南,在濟南前面的一個小站停車時剛好對面有一列上海到北京的臨客,是空調車,我觀察了一下,有2點讓我很吃驚,一是這個車是用美國產的ND機車來牽引的,不是通常見到的DF車,二是這個車幾乎沒有人,硬座車廂居然還有的關著燈,車裡面沒有乘客,開燈的車廂裡面也沒有多少人,我估算了一下,不會超過50個人,硬臥車廂沒有看清楚,我想可能是時間不好的原因,因為上海到北京的車很多是半夜到,如果不是北京人那麼找住處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我坐的L471次晚上很晚才到濟南,但是中間一段又快了很多,因為天還沒有亮就已經到蚌埠了,從徐州方向到來的車在進蚌埠站以前有一座大橋,這個車就停了大約1小時才過橋,就這樣一直慢慢開,很多站一停就是幾十分鐘,例如龍潭站40分鐘,還有最後馬上就要到上海了,居然還停了半小時,先後讓了4次車,其中還有好像是新鄉到上海的臨客,不爽。

我在上海的老家距離市區很遠,在川沙縣(現在的浦東新區)施灣鎮,除夕那天後我專門到上海買票,當地人也一般把到市區稱作到上海,不是說進城,也是,從施灣鎮到北京東路的售票處要大約3小時,本來我想買到石家莊的車,但是沒有,只好買34次到天津,說到34次,看來是上海比較好買的車了,很多時候其他車都沒有它還有,這是天津段的車,應該說還不錯。過了一個晚上,早上7點多到天津站,由於我計劃去唐山,這時距離天津到唐山的617次車開車已經不到30分鐘了,所以我趕緊跑步出站,買票進站,一路緊趕,用了約15分鐘到了車上,617次也是天津段的車,軟座車是德國制造的24型車,這種24車應該說比較舒適,在北京局管內的車大量應用,它有很多特點是國內的車沒有的,例如盥洗間有電源插座。

我到唐山沒有去什麼地方,主要是想看看728地震的遺跡。我去了抗震紀念碑和紀念館,由於當天是初三,沒有多少人參觀,然後和往常一樣坐公共汽車在市區閑逛,唐山總體上看還是不錯的,街道都規劃得很好,看得出是新建的城市。從唐山回來就比較糟糕了,本來唐山有一次下午4點到北京的管快車620次,我想怎麼也應該有軟座吧,我上午到唐山後首先就買票,但是沒有軟座,只有硬座,我當時沒有買,想等中午再來看看,中午來後又是只有硬座,我想那就硬座吧,票價居然30多元,拿到票一看是新空調硬座普快,我心想什麼時候換空調車了。下午上車時我看人很多,就最後才剪票,進站後沒有看到唐山到北京的車,只有撫順到北京的車,我就問工作人員哪個車是到北京的,他說就是這個撫順的車,我這時猛地醒悟原來是拿這個車跑唐山到北京的車,那原來的車肯定跑臨客去了,但是這個95次車只有4節硬座,上去一看,擠得滿滿的,沿途的幾個站也上了很多人,逐漸地也就晚點了,本來這個車到北京就很晚,如果再晚了我就回不了家了,所以我心裡一直想趕緊到北京。偏巧列車在黃村站停了有近1小時,到北京已經很晚了,我趕緊出站,當時我還沒有想坐地鐵,所以一出站就直奔公共汽車站,還好車還有,我坐10路換1路到禮士路是10點5分左右,由於我還要換337和334路,而337的末班車是10點,334是10點30分,我就盼望337趕緊來車,10:13,一輛337來了,這輛出車令我至今難忘,337路的64157號車,10:13分(都是我的手表的時間)它進站,等上車後我就感覺這個車速度極快,等我到永定路下車再一看表,10:28,這個64157僅僅用了15分鐘就從禮士路到了永定路,要是平時估計得半小時以上,我再跑到334的站,剛好趕上334的末班車,太幸運了。

從上海回來一直到五一我只外出了2次,都是逐步提高水平的旅行。2000年3月10日我出發去邯鄲,這是我第一次嘗試進行1天1夜的旅行,我坐的是607次,這個車有硬臥、軟座和硬座,大約11日早上5點就到了,天還沒有亮,我就在車站呆著,邯鄲這個地方坐火車很不方便,主要是到北京沒有合適的車次,基本都是過路的車,即使到現在仍然是不方便。

到邯鄲後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找廁所,本來想在火車上去的,可是由於快到站都鎖上了,只好在火車站找,還好,很順利地找到廁所,還不收費,現在想來找廁所也是很重要的事情。我遇到的第二個問題是坐車沒有零錢,當時邯鄲的公共汽車還是無人售票的,每人5角,我沒有足夠的零錢只好和別人換著找。到邯鄲我游覽了叢台公園,本來還想去邯鄲博物館的,可惜沒有開館,烈士陵園的規模比較大,非常可惜沒有去成,因為我找到陵園時已經快到火車的開點了,邯鄲是一個地區級別的城市,我看住在這樣一個小城市裡面也是不錯的。

從邯鄲回來我坐的是武昌到北京西的80次特快,本來可以直接買到北京的,可惜沒有座號,我於是就買到石家莊。邯鄲站給我印像很不好,本來80次在邯鄲停車2分鐘,可是邯鄲站都不提前剪票,居然是進站才剪票,偏巧那天人很多,候車室還是在2樓,等我下到站台列車馬上就要開了(肯定停了不止2分鐘),上車後就找座位,找了7、8節車廂都沒有,這個車有3節軟座也沒有座位,怎麼辦呢?我最後是在餐車的過道裡站到石家莊的。那天非常巧合,我父親去寶雞出差,坐的是75次,我剛好可以在石家莊站碰上,我等80次到石家莊後,出站、買票(K218次,現在的T518次)再進站正好75次進站,由於我走之前沒有和我父親說好會面,等75次一進站我上車找了半天才找到,現在想來還很後怕,因為75次只停車8分,我要是晚下車就回不來了。不過這樣的機會也的確是挺湊巧的,幾年都難得碰上一回。這次去邯鄲是我第一次坐晚上的火車,從這時起我就逐步習慣坐夜車的臥鋪。

2000年4月7-9日我走了一次大同-石家莊線。這次旅行我嘗試2天2夜的行程。7日晚上我坐637次去大同,雖然是22型的普通車,但是人很多,尤其是外國人多,我這節車廂裡面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外國人,我是3車2號下鋪,1號下鋪是一個女的,起初我以為是中國人,後來一聊才知道是韓國人,是在北京上學的留學生,真是少見,坐這個車有一點給我印像很深,一個外國的女的想上廁所,她就問另外一個剛回來的同伴怎麼樣,那個同伴說了一句"Not Too Dirty",也不知道外國的火車的廁所是如何的,不過既然在中國坐火車,當然應該習慣中國的火車廁所。8日早上到大同,我本想買回北京的車票,但是沒有臥鋪,說實話,本來餓只是想到大同1天的,沒有想去2天,只是買票的遭遇使我偶然走了2天的,我注意了一下,還有一次由大同到石家莊的車637次,我就問有沒有臥鋪,售票員也沒有查計算機馬上說有,看來人不多,還好是下鋪,從大同到石家莊93元。

大同是一個著名的旅游城市,在半天多的時間裡面,我游覽了很多地方,先是九龍壁,據說是全國最大的,然後去華嚴寺,華嚴寺分為上華嚴寺和下華嚴寺,下華嚴寺是大同博物館所在地,而上華嚴寺沒有開放,看了一下感覺不錯,接著我順著馬路往南走到善化寺,因為來之前從有關書本上看到這裡也不錯,可是到了之後發現並不好,主要是正在維修,只開放了3個殿堂。在市區裡面參觀完後我坐17路到了新開路總站,在這裡換乘3路車到雲崗石窟參觀,游客比較少,石窟本身還是不錯的,這個石窟是我到過的最大的石窟,其他的如敦煌我想也應該差不多,所以後來就沒有去。參觀用了半天,游覽市容用了半天,大同中心區還有很多破房子,在這裡我還看到有排隊買水的,好像不是每家都有自來水。

從大同到石家莊坐的是637次,這個車我現在還比較熟悉,2000年它是從大同到石家莊,後來延長到清河城,再後來改變路徑為大同到南昌,現在是大同到北京西,北京西到南昌的2班車了,坐車時列車的服務很好,列車員還讓我當治安聯防員,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最後唯一一次,還正經到餐車開會,這個車開得不快,從大同到石家莊用了近14小時,還好是臥鋪,要不然就累壞了。

石家莊這個城市應該說不錯,比較整潔,但是市區裡面沒有什麼景點,我唯一想參觀的河北省博物館還整修內部不開放,那我就和以前一樣坐車四處閑逛,2000年4月石家莊的公共汽車比較奇怪,明明是無人售票車,但是在車門口第一個座位上有一個“售票”的,不過不賣票,專門看著你往投幣箱裡面投幣,我開始沒有零錢,我說先上來,然後等後面的乘客再投幣時我再找就是了,可是“售票”的說不行,說是有規定不能自己找,我只好先換錢,其實也沒有地方換,只是買個燒餅之類的自己找零錢。我到的這天石家莊刮大風,由於施工的地方很多,大風一過,黃土四起,讓人很難受。市區中心還好一些。

石家莊給我印像比較深刻的是一種食品,一般來講我在北京經常吃煎餅果子,在天津除了吃煎餅果子外還有大餅卷雞蛋(可惜現在很少了),石家莊的很多地方都賣這樣一種東西,先烙一張餅,然後刷上一些面醬,接著防上幾塊熏肉,再就是放一些蔥絲,最後卷起來,大約3元左右一份,我感覺味道相當好,所以我後來每次到石家莊都要吃這個東西。

從石家莊回北京還是傍晚的車,軟座才40元,相當的便宜,大約到這裡我就基本習慣了坐晚上的車,也算是火車旅行的啟蒙階段的結束因為從2000年的五一起國家開始實行長假政策,我也就開始更長的旅行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