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五一”黃金周的結束,全國凡是與旅游沾邊的行當都能賺個盆滿缽平。據國家統計局和國家旅游局統計,今年“五一”黃金周,全國出游人數達8710萬人次,同比增長18.1%;旅游收入331億元,同比增長14.9%;旅游者人均花費支出380元。就在其他網站還在探索贏利之路時,旅游網站率先體會到自己的服務能換來大把大把鈔票的美妙感覺。堅實的旅游人群消費基礎使旅游網站老板的心踏實起來,如何把現有的服務做好做大是他們心裡正在想著的話題。招人待見的感覺真好
“招人待見的感覺真好,”電話中,攜程網CEO梁建章在回答記者的問話時,他大聲地說,“5月2日,攜程酒店預訂的日預訂量達到了7900間夜,遠超4月底我們剛創造的5300間夜的紀錄。這樣的成績,真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據我估算,今年“五一”期間攜程的預訂量,酒店、機票和度假分別比去年增長了300%以上。”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出門旅游已成為人們長假期間的首選項目,而網絡的發達,使許多人在找尋信息時,第一個反應就是應到網上查找。“現在流行的商務旅游、休閑游、自助游三大旅游新趨勢讓旅游網站取得了真正的收獲,”e龍公司CEO張黎剛說,“這三種新的旅游趨勢,讓消費者開始選擇那些服務性和實力更強、反應迅速而快捷的企業。相對於交互性弱、對市場反應不及時的傳統旅游企業,旅游電子商務顯現出信息量大、更新快、自主性強和反應及時的優點,再附以優質的服務,所以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據了解,“五一”期間,e龍公司的業務量比平時增長了40%至50%,由於電話猛增,加之系統處於升級之中,e龍的呼叫中心曾一度出現堵塞。
如今,在自助游和商旅服務方面,擁有一張攜程卡或e龍卡,消費者不僅可以訂到便宜機票和酒店,還可以在娛樂、消費、餐飲等方面享受到優惠的折扣。
旅游網站出頭有方
在分析緣何旅游網站在網站贏利大戰中率先出頭時,梁建章認為與傳統的結合至關重要。梁建章告訴記者,“兩年前,當很多投資者與互聯網公司寄希望於純粹的網絡注意力經濟時,我們開始找到一條與傳統結合的捷徑,之後又收購了一家國內處於領先地位的傳統的商務旅行公司,找到了一個與產業結合的機會。這一切讓我們迅速走上贏利之路。”
同樣,在梁建章看來,只是做信息、交易,是交互式的,不需配送,比較容易贏利,與傳統產業比沒有劣勢。因為做配送,要花巨資建體系,這不是一年兩年能夠建立起來的。和國外旅游網站比起來,“攜程與國際網站非常相似,比如以機票、訂房等為主要贏利點,廣告只占一小部分。但在操作上,中國的網站還是具有中國特色:訂房不是用信用卡支付,而是與賓館結算;機票也不是電子機票,需要送票上門。”
與攜程網不同的是,e龍剛開始時的注意力並沒有集中在商旅服務上,在經過幾次的資本進出之後,e龍高層的意見終於得到了統一,張黎剛說:“旅游行業是個金礦,e龍從事的是商務旅行服務,在這個行業,服務的質量與創新決定了公司能否贏得客戶的信任以及戰略合作伙伴的支持。”
LeggMason公司的一位分析家托馬斯·安德伍德稱:“旅游者可以在線訂購飛機票和預訂旅館,這實際上增強了人們對在線購物功能的使用,對於旅行來說就會更加方便。”
前景樂觀 仍需把握
1999年下半年,網絡開始在中國出現生機,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嘗試將旅游與互聯網相結合,先後出現了華夏旅游網、中國旅游資訊網等網站,這些旅游類網站一般都提供旅游資訊、訂票及酒店預訂的服務。由於網絡本身是個新生事物,客戶認知程度還不夠,再加上旅游網站中的從業者對傳統預訂業了解不深,所以,當時旅游網站的酒店預訂量並不能對傳統預訂業構成威脅,甚至是微乎其微。
“當時大家認為在中國行得通的證券、教育、人才和旅行這4個.com模式裡,只有旅行還顯示出可行性。而此前攜程在營業收入上實現了前兩期融資計劃書上的諾言,真正保持了每個月30%的增長率,而且增長勢頭強勁。”梁建章回憶說。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與5年前相比,互聯網衝浪者現在更關注商業、旅游和招聘網站。據美國著名的CRG研究公司的最新預計,2002年全球旅游業電子商務銷售額突破630億美元。國內的業內人士稱,“目前國內網上旅游交易額大約為40至50億元人民幣,大約占所有電子商務的20%,未來一兩年內比重將達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