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

作者: 魔笛sh

導讀火車不停華山站,從渭南下車。緣於以前一個同事是渭南人,這陌生的小城平添了幾分親近。坐一個多小時車,到華山。出車站不遠就是進山的大道,地勢一點點向上。不久就到華山腳了。給老喬、秋、曼尼、salinna發短信“我在華山腳下”,老喬回答“登山不要抽煙”;秋回答“哈哈哈哈,快點爬”曼尼回答“以為你去西安,怎麼在華山了”Salinna回答“我在整理搬家的東西” ...

火車不停華山站,從渭南下車。緣於以前一個同事是渭南人,這陌生的小城平添了幾分親近。坐一個多小時車,到華山。出車站不遠就是進山的大道,地勢一點點向上。不久就到華山腳了。給老喬、秋、曼尼、salinna發短信“我在華山腳下”,老喬回答“登山不要抽煙”;秋回答“哈哈哈哈,快點爬”曼尼回答“以為你去西安,怎麼在華山了”Salinna回答“我在整理搬家的東西”哈哈哈哈……那時我在山腳的一爿小店裡喝水、吃壓縮餅干,順便買了一頂遮陽帽。與別的山不同的是這裡賣手套的居多,事後證明確實少不得。回心石以上的路,常常是手腳並用的,臉貼著石階,頭頂著前面人的腳跟。手套的作用不僅是保護手掌,也保護手背。因為要抓住緊貼石壁的鐵鏈上攀,手背一不小心就碰到石壁,千尺幢就是典型的例子。這是千尺幢。



(千尺幢)

其實號稱華山第一險的千尺幢並沒有很危險,只是非常的陡而且台階很窄,容不進整只腳。自上世紀84年修通了雙向登山道後,擁擠的情況改善了許多。

夜登華山的游客陸陸續續開始上山了,不過那時我已經安頓好夜裡的住宿。不贊成夜裡登山。登山是為了看山,連山都沒有看見,千裡迢迢來登山做什麼?乘著夜裡登山的理由之一是看不見險,所以不怕。夠荒謬,有個形容危險的例子是黑燈瞎馬走在懸崖上,是不怕,但是不險了嗎?陷入矛盾的是山上的住宿並非十分理想。標房二百二十,四人房六十一個,聰明的是沒有選標房,因為四人房也只有我一人,尷尬的是佐證了山上住宿的人並不多。山上沒有水,原以為沒有水就是不洗澡吧,不曾想沒有水是連洗臉的水也不充足。這些旅店基本沒有服務,一天山爬下來,渾身干干濕濕出了幾趟汗,夜裡沒有洗澡,雖然不再出汗了,但是身上粘滋滋很辛苦。那天登山沒有達到預計目標。按介紹如果做二日游,第一天可以從山腳爬到鎮岳宮,可是沒能“鎮岳”,到都龍廟上面一點已經6點了,沒力氣再向上爬。從這裡開始,不用“登山”改“爬山”了,因為明明白白感到是在爬。看看左右,沒有人背著我這樣的一只大包。當初買這只包的時候,營業員介紹,一般包的重量應該在體重的百分之三十以下,心想哪裡會有?事實上有了。進山門時在小店寄存物品的地方,東西都拿出來了,看看沒有什麼可以擱下,又裝回去了。怕萬一用得到,也顧慮寄存處的安全。背著這包上山,得意的會聽到“看,這是專業的……”“你的包真厲害……”,也有的說“是送貨的吧……”哈哈哈哈,吐血。



(華山)

第二天,經過一天多的適應,除了肩膀有點痛,沒有別的什麼反應。

繼續爬山,平均爬十個台階就要停下喘幾口。上南峰的途中回眺爬過的西峰,峻峭壯觀。



(華山西峰)

西峰可以平眺了,頭上也沒有很多的山峰壓著了,南峰是華山的制高點。

下了南峰不遠就是著名的“長空棧道”,名字氣勢非凡。原來長空棧道不是登峰的必經之路了,不知道以前是不是,如果也不是就有做秀之嫌了。萬丈絕壁上鑿出幾個洞鋪塊木板來回走做什麼?!沒人看包,不是必經之路,戴上保險帶上去走一走,沒意思,看一看,離開。



(長空棧道)

擦耳崖旁邊有一塊一億三千萬年前白堊時期形成的雲母花崗岩石,近五百千克,說是零二年發現於仙峪景區,上面有似中國版圖的花紋。被命名為“中華石”。



(中華石)

(圖文出處:http://vividmancn.blogcn.com/diary,19767332.shtml)


精選遊記: 華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