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安看什麼?看墓,來西安就是看墓。這是西安導游說的,想想確實是誒,不過這話外地人說則不妥。其實西安還有一個很有看頭的地方:城牆。一出火車站,就看見西安的城牆,連綿不斷,雖然已經沒有了拒你入城的意思,氣勢依然恢弘。西安人在拒外的城牆上掛出“歡迎你來古都西安”,蠻有意思。城牆下集結出行的游客。古都的自信祥和厚坤興奮著他們。

(游客集結)
去西安的第三天,尋思登城樓。這時才知道不是每一個城門都可以登樓的。
沿著內城牆腳尋找上城牆的入口。城牆腳的路上人流稀少,幾處長出了荒草。濾去嘈雜,假設時間回到了城牆的年代,加上偶爾看到的排水溝底的遺矢,就有幾分“長亭外,古道旁,芳草碧連天”的境地了。

(牆根草)
烽火報信家書千金的年代,多少人愁緒滿腸地離它遠去,現在看不見,城牆見證了。馬革裹屍甚至白殖曝野的事離城外不會很遠吧。
說城牆是石頭用糯米漿粘合夯起的,那麼城牆表皮裡就是當年的糯米了。整個城牆不知道耗費掉多少糯米。按當時的生產力,先民的稅賦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這城牆護衛的是先民嗎?是護衛皇朝,皇帝和他的家產,蠻橫。可就是這樣。城牆雄偉,悲哀的是赤貧的先民造起城牆保衛奢靡的皇帝;悲哀的是昏庸的皇帝護起自己壓榨子民卻坐等外族前來奴役。
今天西安的市政規劃不許在城牆內近距離營造高樓以破壞它的視覺,做得很好。這樣的視覺有點接近古都了。

(仿古建築)
有趣的是這樣一來城外就比城內繁華了。盡管現在西安城的概念已經不是以城牆為界了。

(城牆內外)
在南門,永寧門上城牆。城門的名字都起得文雅才氣,不像“長尾鯊”“獵兔狗”充滿殺氣。殘酷、貪婪的羊敵不過結團、凶猛的豺。
通過壓抑的門樓登上城牆,眼前豁然開朗。

(寬寬的城牆)
城牆寬得可以同高架路媲美。事實上真的有車,電瓶車、人力車、自行車。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領略城牆及其內外的風采。租一輛自行車,在牆上飛踏,自由灑脫,往深裡想卻不可思議:這是在牆上。
從南牆走到東牆。西南的角樓是圓的,東南的是直角的,還不知道是有實際意義還是為了避免單調。
東南城牆的轉角: (圖略)
古老的城牆今天才顯出資源的作用,花十幾斤大米的代價,可以上城牆玩到盡興。
這是東門,長樂門。在這裡還自行車,下城牆。(圖略)
(全文及圖:http://vividmancn.blogcn.com/diary,197419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