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味蕾不發達,很多美味對我來說無所謂。可是總要吃飯,總要去看看著名的回民街。第一天是去找羊肉泡饃,因為態度不堅定,邊走邊隨口請教了幾個西安人。西安的老年人對問路者十分的熱情,總仔細地告訴你,可惜話難懂,也不好意思再問,於是隨意走。燈亮處,有吃羊肉泡饃的,仔細看,居然是老孫家的,歪打正著了。進去,虔誠地請教服務員如何搗鼓這玩意。服務員也熱情,仔細地告訴你怎麼掰饃,怎麼吃法。簡言之,掰饃就是把饃掰成四塊再取其中之一剖兩半接著掰成黃豆大小的粒;吃法又分“單走”、“水圍城”、“口湯”、“干泡”幾種。細心地掰饃,邊掰邊笑:肚子餓時這需要多大的耐心啊,陝北人真悠閑。碗口大手指厚的兩塊饃掰了一塊半,再掰也吃不下了,時間已經過了二十分鐘。請來服務員拿去煮,做成“水圍城”,哈哈。又過十分鐘,“水圍城”上來了,佐以糖蒜(喬頭)、辣醬、香菜、蔥花……按介紹小心吃。可是真的不怎麼好吃,以為泡饃的一定是濃濃的羊肉湯,居然清湯寡水,有點失望。倒是糖蒜好吃,結果是一塊半的饃沒有吃光。付帳,十九元,不貴誒。細琢磨也不便宜,不就兩塊面餅一碗湯水嘛。吃前口水橫流,吃時索然無味,好玩多過好吃,一次夠矣。第二天下了旅游車直接去了鼓樓後面的回民街,熱鬧。這次找到的是賈三灌湯包子店。號稱“遙爭漢堡三分鼎,獨創清真第一籠”、“一種小吃讓人記住西安、千般妙味使你留連坊上”:氣派。直接要了一籠羊肉灌湯包,看著邊上的八寶粥好看,又叫了一碗,總共才十二塊,真的便宜,上海僅僅一只灌湯包就是十二塊啊。粥很快上來了,大概是口干了,覺得真好吃;一會包子也來了,趕緊嘗一只,又不怎麼樣,湯不多也不鮮,肉也不緊。一籠十二只小包一半沒有湯……離開“賈三”,回民街溜達一圈,看看熱鬧,再沒心思去領略朋友介紹的什麼路上的餃子。以後旅館附屬的茶餐館叫上一碗蛋包飯、一壺茶,舒適得多。倒是西安的名店不耍大牌,諾大名聲的店家進去也像一爿大點心店,豐簡隨意,這點印像蠻深。

(回民街1)

(回民街2)
(原文出處:http://vividmancn.blogcn.com/diary,197744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