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裡花開憶皖南(八):歙縣--雞肋情結

作者: synthiay

導讀在蓮花賓館打聽到屯溪-南京的大巴每天一班,中午12:10發車,票價86元,早上7:30就直奔屯溪汽車站買票,沒想到售票員說今天沒有這班車,看來只有坐夜裡的火車去南京了。馬上到火車站買票,K156,晚上23:45發車,早上6點多至南京,只有無座票了,我隱約預感到從南京回天津的火車票十有八九也只能買到無座票了。將行李寄存在火車站,又到汽車站坐中巴去歙縣。天上 ...

在蓮花賓館打聽到屯溪-南京的大巴每天一班,中午12:10發車,票價86元,早上7:30就直奔屯溪汽車站買票,沒想到售票員說今天沒有這班車,看來只有坐夜裡的火車去南京了。馬上到火車站買票,K156,晚上23:45發車,早上6點多至南京,只有無座票了,我隱約預感到從南京回天津的火車票十有八九也只能買到無座票了。將行李寄存在火車站,又到汽車站坐中巴去歙縣。天上又在飄小雨了,再一次懷念留在家裡的那幾把雨傘,怎麼就忘了帶呢?早上9:00,中巴駛進了一個破舊的汽車站,歙縣到了。在眾多的三輪摩的中選了一個比較面善的,和他商量包車價格。

--Tips: 如果只去棠越牌坊群,也可以不到歙縣縣城,而在中途下車,再走一點路就到了,不過如果想去其它地方,還是先到歙縣縣城為好,選擇余地大。在歙縣縣城游許國石坊、許國相府、鬥山街、魚梁壩後,再去棠越、唐模、潛口、呈坎,最後回歙縣,2個人包三輪摩的,80元。另外,和司機講好,鬥山街、魚梁壩、棠越牌坊群的門票可以幫我們省下。這個價格是我結合了網上的經驗,加上在當地探聽虛實後得出的,還算公道。

歙縣縣城主要景點:

1、許國石坊—為明朝宰相許國所造,據說是全國唯一一座四面八柱的牌坊,不收門票,但看無妨。

2、許國相府—門票5元,裡面的陳設頗為清幽,古老的家具和一些盆栽、怪石,據說留下來很多年了。我們到的時候裡面沒有一個游客,售票的大媽很熱情地給我們講解一件件東西,想草草地走馬觀花都不行。二樓的房間裡面有一些木雕,燈光昏暗看不清楚,況且看過了木雕樓和承志堂,這裡不看也罷。

3、鬥山街—為徽派古民居一條街,門票10元,在司機的帶領下從街後面進去,毫無特色的一條街,如果不是時間富裕而且可省門票,建議別去。

4、魚梁壩—以前不要門票,現在好像要收的,不過,呵呵,也是從後面繞過去,遠遠就看得到橫跨練江中央的大壩,趟過一片鵝卵石路(我懷疑只有冬天水少時,才會有這一片鵝卵石路可走),江兩邊的風景秀麗,對岸的青山腳下露出一片灰牆青瓦,而岸這邊的民居卻有幾分像鳳凰的吊腳樓。走近大壩,有幾條漁船在招攬游客游練江,遠處隱約有幾只魚鷹靜臥在水面上,不時有漁船悠然飄過,放眼望去倒也養眼。印像最深的是經過一家農戶,腹中飢餓,愣是看中了人家桌上擺著的桔子和茶葉蛋,結果1元錢買了六個桔子,甜甜的味道仿佛還留在唇邊,1.5元買的四個茶葉蛋更是鮮香得有理。。。。。。

5、其它還有陶行知紀念館、太平橋、長慶寺塔等去處,未去,想來也有濫芋充數之嫌。

歙縣周邊的景點:

1、 棠越

距歙縣縣城約6KM,門票35元,村內有七座明清時代建造的牌坊,三輪摩的把我們一直帶進村,遠遠地瞻仰了一番,更加證實了自己沒買門票的決定是正確的。就為這七座牌坊實在不值,唯一遺憾:戴胸卡的工作人員盯得實在太緊,摩的始終不能停下來,8分鐘後棠越的閃電之旅結束。

2、 唐模

距棠越約7KM,門票20元,是一座類似於江南水鄉的古村落。感覺不值一去,檀干園自稱小西湖,差得太遠,還不如直接去游西湖。比較有特色的是水口和水街,窄窄的水街上有一座雙孔廊橋,兩邊的斜斜的美人靠上有老人悠閑地坐著,曬著溫吞吞的太陽。快出村的時候,一家三口的羊之家在碧綠的草地上散步,小羊真真是我見猶憐,不料被我的突然造訪嚇跑了,羊爸爸從容地看著我,頗有“你倆先撤,我掩護”的凜然。

3、 潛口

距唐模3KM,門票也是20元,是古民居博物館,在入口處張望了一番,好像還要爬一段山路,況且一路走來,古民居也看了不少,主動放棄。

4、 呈坎

距潛口約12KM,一路上極其顛簸,三輪摩的上演了幾出驚心動魄後終於到達目的地,我們已經被顛得幾乎散架,更被門票大大刺激了一下:35元!本有退卻之意,但山高路難來了不容易,還是決定進去。寶倫閣是一座祠堂,是我所見過的規模最大的祠堂,大殿梁上的彩繪經歷了幾百年滄桑歷練,依然美侖美奐,遙想當年,定然金壁輝煌。小導游帶著我們穿街走巷,很細致很耐心地講解著。一路上看下來,很多古建築都因管理和維修不善而荒蕪著,實在可惜。出村時一眼瞥見牆上貼了轉讓房屋的字條,要是買了之後用作投資……算了,還是快走吧,已經快被村子裡處處彌漫的臭水味熏蒙了。這就是呈坎,端的是:獨一無二八卦村莊,揮之不去臭水繞梁。

回歙縣的半路上,遇到一輛正好回屯溪的中巴,摩的司機幫我們攔了車,至此結賬、與他告別。走馬歙縣,美景廖廖,閉上眼,“雞肋”二字浮現腦海,確也恰如其分。

(八)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