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仲夏之旅熱帶氣旋“北冕”過後,豐沛的雨水伴隨著或強勁或和緩的涼風給連日高溫的南中國帶來了些許的涼意。台風過後的惠州,雖然仍時時有陣雨,悶熱的天氣還是接踵而來。八月九日,星期六,也是奧運開幕式的第二天,我們決定北上江西,開始我們仲夏之際的南昌之旅。早上8點30分,從惠州合生國際新城出發,在大湖溪的一家小餐廳用過早餐。這家餐廳位於大湖溪菜市場對面,門面簡單,味道卻是很不錯,尤其是客家風味的豬肉湯系列,還有那回味悠遠的“腸粉”更是一絕。走惠州江北金龍大道,從四角樓上廣河(廣州到河源)高速。經過九個小時的行程,達到了歷史名城南昌。沿途穿越廣東北部和江西中南部的多個縣市,一路風光旖旎,蜿蜒的溪流,碧綠盡染的山林田野,無不令人耳目一新,心曠神怡。出粵贛高速,駛入南昌市區。從高速的路牌上看到有一出口命為“生米”,甚覺新奇,不解其含義。從車上看南昌大學,多為新的建築,占地亦很寬廣,看起來是個不錯的學校。道路兩旁高樓林立,看得出來都是近年來新崛起的樓盤,這裡是一塊頗有生機的高尚住宅區。售樓的廣告也很多,多橫掛於大樓高處,霎是醒目。有一頗大樓盤,號稱“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起價是4千元多一些,似乎不算貴。過了一座大橋後,即進入洪城大道。從橋上看贛江,煙波浩渺,江面寬廣無比,比起惠州的東江來要大了好幾倍。江面的碼頭停泊了各式的船只,看來贛江依然是個繁忙的商業水道。沿著洪都大道行駛,不多久就到了我們所下榻的酒店—民航花園酒店,一家四星級酒店,是通過攜程預定的。酒店的布局和環境尚可,只是房間設施略顯陳舊,離心目中的四星有一定的差距。到了南昌,第一要事當然是要品嘗當地美食了。安頓好行李後,我們約了南昌的朋友一家,在離酒店不遠處的“家常飯”餐廳用餐。這是一家本地特色餐飲連鎖店。各種菜色都是以辣為主,加上一定的客家風味,味道很不錯。糯米蒸排骨尤其得到孩子們的喜愛,一盤不夠還要再加一盤。很久以前就仰慕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王勃的一曲“滕王閣序”讓它名揚天下。“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騖齊飛”是多麼迷人的一種意境啊,各朝代的文人墨客也在此留下墨跡。今天終於可以一覽其千古風姿,聊發思古之幽情。滕王閣坐落在贛江東岸,登高遠眺,浩瀚無際的江水連接到天邊。倘能此時把酒臨風,一定別有一番風韻。文天祥亦曾為滕王閣賦詩一首:五雲窗戶瞰滄浪,猶帶唐人翰墨香。日月四時黃道闊,江山一片畫圖長。回風何處博雙雁?凍雨誰人駕獨航。回首十年此瓢泊,閣前新柳已成行。南昌被譽為英雄城,1927年8月1日的一聲槍響奠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根基。到南昌,當然要尋訪一番當年八一起義的歷史遺跡了。在當年的起義總指揮部所在的江西大旅社已經建成“南昌八一起義記念館”,館名是陳毅所題寫。下午一點在紀念館前門排隊,順利地領到了門票。在原先江西大旅社的後面,新建了一棟現代風格的紀念館大樓。紀念館內的設施很新,各種雕塑及畫作無不栩栩如生,真實地反映了當年的那激動人心的場面和艱難困苦的鬥爭場面。館內還展出了很多的歷史文物,令人驚奇的是當時的槍支和火炮等武器都是制作精良的,應該是從國外所購進。南昌起義是由周恩來所領導的,當時的主力部隊構成:葉挺的一個師,賀龍的一個軍的部分,劉伯承的一個軍的部分,朱德的一個教導團,總兵力大約有兩萬人。起義軍占領了南昌城,但由於敵人外援兵力強大,後不得不撤出南昌,作戰略轉移。朱德和陳毅帶領其中的一支部隊撤退到三河壩,在軍心渙散之時,他們挺身而出,穩定了軍心,重組了部隊,確立了發展的方向。後來朱德利用和軍閥部隊範石生的關系,保存了實力,並在湘南一帶組織了暴動,大大壯大了部隊的實力。後來,朱德和陳毅帶領這支部隊上井岡山和毛澤東會師,使紅軍的實力大增強,從此成為一支影響中國革命進程的決定性力量。以此觀之,朱德被稱為紅軍之父,實在是名副其實。江西大旅社也保存得很好,一一再現當年的場景。周恩來的臥室、起義指揮部用過的會議室、旅社各等級的客房無不如當年一般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恍若其主人剛剛出去一般。毛澤東曾做過一首七律—洪都,描寫南昌: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擊楫至今傳。聞雞久聽南天雨,立馬曾揮北地鞭。鬢雪飛來成廢料,彩雲長在有新天。年年後浪推前浪,江草江花處處鮮。南昌在漢代屬於豫章郡,曾為郡治之所。由唐朝開始,改豫章為洪州。下午四點,我們離開南昌,走昌九高速,約兩個小時的行程,120余公裡。車出南昌,曠野無邊,兩層高的紅頂小樓隨處可見,想必是當地的流行民居式樣。共青城位於南昌和九江之間,據說是由當年的知識青年所開拓和發展,現在已是一個頗具規模的市鎮,如能拜訪,對人生事業應該會有相當的啟迪與鼓舞。可惜此行時間不夠,我們只能放棄,按計劃直奔九江。九江享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美譽,有被稱為天下的“眉目之地”。兩千多年以來,九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境內的廬山,以其秀美的風姿,深厚的歷史積攢,成為中國最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之一。九江又稱柴桑郡,三國時周瑜曾經在附近的鄱陽湖水道操練水軍。廬山的景點眾多,歷代文人墨士所題寫的詩文為我們所傾倒,故選擇該主題安排我們的游覽線路。剛出九江,路邊的一座教堂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想必基督教或是天主教在這一帶比較的盛行,應該有一定的歷史因緣。從九江出發,往南行駛約二十公裡,有路牌指示廬山風景區,即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進入景區的路很不起眼,也很顯破舊,總之和廬山的盛名是不相匹配的。穿過這段小路,就開始上山了,兩車道的盤山公路在郁郁蔥蔥的山嶺間繞行,盤旋往上,GPS所指示的海拔高度不斷攀升,100米,200米,直到1000多米,耳朵也時而有鼓脹的感覺,唯有時不時的吞咽才覺得比較舒服一些。這樣行駛了將近三十公裡,經過無數的彎道,終於到達景區的入口。借用毛澤東的兩句詩來形容剛剛走過的這段路是再恰當不過了,“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我們是從景區的北門進去的,在牯嶺鎮的一家農家風味餐館用了午餐,品嘗了當地的特產“石雞”,其實是生長於深山的一種蛙類,兒時在老家農村生活時得知這是一種平常的農家野味。牯嶺鎮不愧為“雲霧上之山鎮”,三面靠山,一面懸空,是一個不大而很整潔的市鎮。鎮上的人多依賴旅游業為生,街道兩旁有很多的餐館、旅店和賣旅游紀念品的商店。出了牯嶺鎮,幾分鐘的車程就到了仙人洞。廬山的仙人洞傳說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當年修煉的地方,這也為這千古名山增添了些許的仙氣。毛澤東的一首富有哲理的詩篇更使仙人洞這一景點倍添神韻。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佇立在“縱攬雲飛”的石刻前,極目遠眺,細細體味此詩所描繪的意境,所見所想,不正是如詩中所描繪的一樣嗎?匆匆而有不舍的離開仙人洞,驅車沿路往山下行駛,來到廬山水電站的大壩上。大壩的水流已經很小,不足以用來發電,已變身為一旅游景點。大壩的旁邊是一個索道站,我們從此登上纜車,向下駛往半山腰的山泉澗瀑布景區。坐在高懸半空的纜車車廂裡,俯瞰下面的滿是白色巨石的山澗,還有那蔥郁的山林,真正是賞心悅目。纜車緩慢行駛,不一會就到了三泉澗的站台。從這裡就需要步行下去了,下山的小道道非常陡峭,好在都修建了台階,雖然很累,倒是蠻安全的。越往下越難走,終於到達瀑布底下的水潭時,頓覺腿腳發軟,疲憊得快要癱倒了,休息了好一陣才緩過勁來。石潭水質清冽,三股瀑布從高高的山澗上飛灑而下,在此彙集後再往山下流去。抬頭仰望瀑布,始發於萬仞高山之上,此時已不是豐水期,水流不大,否則一定可以領略到李白詩中所描繪的景致:“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值得一提的是,這裡也是廬山冰川地貌的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仰望無比陡峭的光滑而在陽光中略顯白色的懸崖峭壁,不由得感慨大自然造化的神奇。在水潭邊略事休息,我們就開始返回索道站,依然是循著剛才下山的路往上爬行。大約走了四十多分鐘艱難的行程,才回到索道站,然後乘坐纜車返回電站大壩。從這裡我們駕車前往廬山老別墅區。廬山的老別墅無疑是廬山的的一塊閃亮招牌,路上的廣告牌上也有“不看廬山老別墅,就不算是游廬山”,大意如此。這些別墅是由一個叫李德利的英國傳教士所投資建設的,據說是當時居住在九江的外國傳教士無法忍受其夏日的酷熱天氣,在發現廬山這一清涼世界後,就開始在此建屋居住。而李的利則抓住商機,經營起了他的別墅地產業。別墅區占地很光,依山形地貌,規劃和建設了上百棟各國風光的別墅,分布在片片茂密的樹叢中。這些別墅有些還在使用,有些則在戰亂和政治動亂年代遭損毀了。在導游的指引下,我們參觀了別墅教堂,還有幸觀看了一次教堂婚禮,雖然是表演,但“新郎”“新娘”的投入還是贏得陣陣掌聲。美國著名作家賽珍珠少年時代隨在中國傳教的父親也曾生活在廬山,她所居住過的別墅依然保存完好。別墅景區的幾棟別墅,在建築風格上各具特色,並且都具有其一定的人文內涵,代表了廬山的一段重要歷史,還是值得一看的。這時想起我們應當要看一下毛澤東當年下榻廬山時的居所,聽說不在別墅景區內,頗為遺憾。大家都覺得很累了,特別是兩個小孩,在和我們勇敢的攀爬了三門澗之後已是疲勞得沒有耐心了,吵嚷著要回去。我們循著山路往南昌方向行駛,走了數分鐘,不經意中看到一塊“毛澤東故居”的牌子,真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因久慕主席大名,遂決定下去參觀。這棟別墅占地面積很大,環境幽靜,古樹參天。別墅的位置也是絕佳,背靠高山,面臨湖水,真正臥虎藏龍的風水寶地。別墅裡面,毛澤東的住所均按原貌擺設,有臥室和浴室,房屋很寬敞而高闊,家具陳設卻很簡樸,一床,一辦公桌,兩個單人沙發,如此而已。別墅裡面已經布置成了展覽館,可以領略到廬山歷代以來的地理變遷及人文歷史,也可以看到毛澤東在廬山的活動足跡。展館內還布置了一個毛澤東讀書展,被譽為“最偉大的讀書者”,應該是名符其實的。這是我們在廬山的最後一站了。從毛澤東故居出來,就駕車往南昌前去。晚上下榻南昌錦都皇冠大酒店,這是一家四星級酒店,座落於繁華的洪都大道北側,緊鄰豫章古驛道。原來的驛道已變成了熱鬧的街道,只是從入口處一座高大的牌坊才得知其本來面目。早上在豫章古驛道邊一條巷子的小館子點了江西米粉,口感味道俱佳,美中不足的是辣味太重,兩小孩喝了兩瓶礦泉水才把一碗米粉消滅。退房後,已是上午10點鐘,按計劃我們踏上了駛往井岡山的旅程。從洪城路經南昌大橋渡過贛江,進入粵贛高速,一路向南行駛。在景泰轉泰井高速,向西行駛約100公裡,到達井岡山收費站。收費站旁邊建了一個紅色的紅旗雕像,極具動感,似在迎風招展的一面黨旗。出了收費站,前面就是二級路了,路面很新的柏油公路,也相當平整。盤山路的急彎處,均裝設了減速帶,並且有鮮艷明麗的路面標志,相當不錯的一段公路。從路牌上得知到井岡山風景區尚有20公裡。汽車山崗間的盤山公路靜靜的行駛,這裡山巒起伏,森林蒼翠,山不高而宛然曲折,我們眼前展現的不正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嗎?大約半小時後,我們達到了井岡山風景區的中心地帶—茨坪。兒時接受中國革命史的教育中,“茨坪”已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地名,雖然至今亦未明白其名字的由來,而這次行程也沒能對此加以考究,然而總知道在這個曾經很偏遠,亦很貧瘠的小地方發生過很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最終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在中國的歷史上已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今日的茨坪已經是一個熱鬧的旅游市鎮,道路寬廣,綠樹成蔭,飯館和經營旅游紀念品、井岡山土特產的店鋪林立街邊,一派熱鬧繁華的景像。睡著旅游休閑熱的興起,很多的賓館酒店也紛紛進駐茨坪,四星級的酒店就有好幾家。我們入住的井岡山錦江大酒店就座落在茨坪的一個山崗的半山腰上,正對著國家干部培訓學院。在茨坪的中心區,已建成了井岡山革命紀念館。紀念館耗資一億多人民幣,依山而建,氣勢雄偉。紀念館內有6個免費對外開放的展廳,采用現代化的聲光和多媒體技術,展示了井岡山革命的各個歷史片段,以及 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以前讀過很多有關這一時期的歷史文章,傳記文學以及影視作品,從各個角度了解過這一歷史時期的過程,今天可以親臨其地,親身體驗描繪中的場景,無疑是很遐意的一件事情。有小販在賣紀念品,看到一個水晶鎮紙,裡面印的是毛澤東的頭像還有一首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讀了一遍,覺得這首詞作其實也能完全反映我游覽井岡山之後的所見與心靈感受。遂買了這個小小的鎮紙,以作紀念,並將該首詞作收錄如下,以共勉。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裡來尋故地,舊冒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是啊,三十八年只是彈指一揮間,從當年秋收起義和八一南昌起義的星星之火,到後來“百萬雄師過大江”,直至解放全中國,使中國大地發生了地覆天翻的巨大變化,不正是驗證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嗎”這富有哲理的兩句話嗎?井岡山是我們此次江西之旅的最後一站。出來井岡山,我們踏上返回惠州的行程,從泰井高速轉粵贛高速,經贛州,河源回到惠州,一路高速行程,不必細表。回首這次行程,全程兩千余公裡,所見所聞,倍覺印像深刻,教益良多,因而想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從粵東到贛北,沿途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阡陌民居,風土人情無不令人耳目一新。數天時間,游歷了南昌、九江兩座歷史名城,廬山和井岡山兩座歷史名山。領略了自古以來文人騷客所寄情之山水名勝,攬勝之余,亦盡情抒發了思古之幽情。毛澤東及其他重要領導人領導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最終取得了勝利。在江西的這次旅程,無疑已經生動的重溫了這段艱難曲折的歷史,並從中得到深刻的教益,這對於經營自己的人生和事業一定大有裨益。

(廬山路上)

(廬山石門澗美景)

(廬山別墅)

(南昌滕王閣雄姿)

(革命聖地井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