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夏天消夏避暑,如針對這兩個目的地安排二日游上的行程實屬非明智之舉。我的自駕行程:
早上6:00從成都出發,經繞城直上成溫邛高速(川 A/O免收過路費)。到邛崍後從西線去天台山。8:30左右就到達山門。買門票50/人。直接開車上正天台。然後步行游覽秀水三韻,坐船有十裡香草溝。吃過午飯後驅車下行。途中根據自己的喜好可游覽小九寨、小磨坊等景點。大約下午2:00,然後驅車從南線到平樂古鎮。個人感覺在四川的所有古鎮裡平樂古鎮還可以。大約玩到5:30.。然後返回成都。
景點介紹:
邛崍天台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天台山位於邛崍市境西南,地處成都平原與邛崍山脈結合地帶,面積147平方公裡。山勢西高東低,呈向斜多級台地,主峰玉霄峰拔地1800多米,狀若衝天高台,由於長期的流水切割和風化剝蝕,大自然的神力在這塊罕見的向斜山地上雕琢了“九十裡長河八百川,九千顆怪石兩千峰”的丹霞地貌。相傳大禹率眾治水,在此登高祭天,天台山由此得名。天台山位於邛崍市西南何高鄉境內,離城區42公裡,距成都市112公裡。此山地貌奇特,植被良好,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水、林、石洞、氣像景觀、人文古跡,集佳境之大成,融自然為一體,構成獨具一格的自然風景區。古今游人一致贊譽:天台山山奇、石怪、水美、林幽、雲媚、風光。
平樂古鎮距歷史文化名城邛崍西南18公裡,成都市93公裡,離川藏公路7公裡。東接臨邛、成都,西連雅安、康藏。秦漢以來,即為古川南蜀道,南絲綢之路之重鎮。群巒環抱,水秀山清。江畔綠樹成蔭,干年古榕樹巍然卓立,吊腳樓凸現川西風情。該鎮已2000余年,史為南方絲綢之路第一驛站。平樂鎮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漢時期就已形成了集鎮,迄今已有二干多 年的歷史。古鎮東臨邛崍、成都,西連雅安、康藏。秦漢以來,即為古川南蜀道,南絲綢之路之重鎮。四面青山環抱,壩上沃野千頃。白沫江穿鎮緩緩流過,江畔綠樹成蔭,千年古榕樹巍然卓立。鎮上古街區保存完好,其內的街道大小長短不一,格局獨特,空間變化豐富;河上、溝上的大石橋、小石橋均為拱橋;街上木板房、小青瓦屋頂相連成片,臨江一排排的吊角樓,沿街則是一棟棟極具川西風情的民居建築,都講述著古滇悠遠的歷史。古川南蜀道上,似乎還響著當年馱運絲綢的馬隊潔脆的馬蹄聲、銅鈴聲,似乎還飛揚著當年諸葛亮率大軍西去征羌和南下七擒孟獲的獵獵軍旗... ...
平樂物產豐饒,人文鼎盛,系川西南重要碼頭。古鎮清江環繞,虯曲古榕列岸,老街小巷棋布,古樸民居星羅。有秦漢驛道、鄧通、卓王孫冶鐵遺址、天官試劍石、金華山唐代摩崖造像、天官墓、江西會館、湖廣會館、古碼頭、邛南第一橋、觀音院、蘆溝竹海、天然石佛、元帥井、綠寶石莊園、清代民居、臨河吊腳樓等眾多古跡、景點。
樂古鎮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文化底蘊十分豐厚。平樂古滇的古體現在六個方面,即古街道、古民居、千年古榕樹群、古石拱橋、古驛道、古文化,白沫江穿鎮而過,市內僅存,西南罕見。邛崍市十大旅游景點平樂占其二:金華山旅游區和四川綠寶石莊園。金華山摩崖大佛石刻群始於隋,盛於唐,天馬行空;浮雕石刻國內罕見,栩栩如生,鎮內古二棵千年古鎮巍然卓立,吊腳樓凸現川西風情,江畔綠樹成蔭。三十三條街道極具規則沿白沫江東西排列,幾條南北走向的橫街貫穿其間,極具佛教文化氛圍的觀音院,保存完好的古驛道和倒石橋、倒馬坎、落憑寺、五通碑等一批名勝古跡,還有極具開發利用價值的水上風景張飛灘、獅子灘及兩條充滿奇峰怪石、峰回路轉的金雞溝、蘆溝、雄奇的獅子山,錯落有致的二十四個金龜山等讓人流連忘返.自86年開發旅游以來,投資者蜂湧而至,旅游者絡繹不絕。
宋代初年(970年)火井縣遷至此。爾後,城鎮因戰火而毀、又建,至元世主20年(1284年)拆除火井縣時止.元代平樂鎮歸邛州大邑縣管轄.明朝屬平樂下鄉,清代改鄉為裡甲制光緒末年改裡甲制為團甲制,平樂設團總。民國29年(1940年)建置平落鄉,建國後沿用此名。1950年鎮、鄉分置,至1983~4月,拆鄉並鎮,稱平落鎮,實行鎮管村體制,現又更名為平樂鎮。
全鎮及相鄰鎮鄉盛產竹木,竹資源尤為豐富.早在宋代平樂鎮就是聞名的紙鄉.宋《九域志》稱“平樂鎮,瀕河,水陸通道,市口繁榮,紙市猶大”。平樂鎮屬淺丘型地貌,鎮域內山、丘、壩兼有,各占三分之一,山勢挺拔、丘陵起伏、良田千裡。
境內海拔最高為841米,最低為520米,鎮域內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136毫米,無霜期280天,平均日照為1104小時.得天獨厚的小盆地氣候,使平樂古鎮山音水秀,風光旖旎,物產豐富。

(天台山1)

(天台山2)

(平樂古鎮1)

(平樂古鎮2)

平樂古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