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牆下的金戈鐵馬

作者: 皮皮劉pipiliu

導讀9月25日中午十二點,我乘坐南方航空麥道90的小飛機嗆著氣流,一路踉踉蹌蹌地降落在西安偏西的鹹陽國際機場。天陰,看起來要下雨,遠遠地望去一片片黑雲自東向西快速流動。機場巴士上人不多,三三兩兩地竊竊私語,黃金周的人流現在還沒有到來,我一個人旅行,需要抓緊時間來享受這喧囂前的寧靜。西安,我終於還是來了。 鹹陽國際機場距離西安市中心一小時內車程,城 ...

9月25日中午十二點,我乘坐南方航空麥道90的小飛機嗆著氣流,一路踉踉蹌蹌地降落在西安偏西的鹹陽國際機場。天陰,看起來要下雨,遠遠地望去一片片黑雲自東向西快速流動。機場巴士上人不多,三三兩兩地竊竊私語,黃金周的人流現在還沒有到來,我一個人旅行,需要抓緊時間來享受這喧囂前的寧靜。西安,我終於還是來了。

鹹陽國際機場距離西安市中心一小時內車程,城外全部高速,路寬車少。直接搭乘出租車100元以內到西安市中心鐘鼓樓附近。我到達的時候機場巴士僅一條線路,從機場到鼓樓斜對面的美倫酒店門口,票面價格25元,實際收取27元,2塊錢曰燃油附加費。回乘同樣在美倫酒店門口乘車,六點開始每半個小時一班。除了機場巴士,酒店門口還停泊多輛出租車,30塊一個人拼車,滿四人發車,如果你是三到四個人一起,也可乘出租車前往機場,價格在90-120元內浮動,成交價格取決於你的談判能力。我知道自己毫無談判能力,而且又是一個人,所以來回機場都乖乖地乘坐機場巴士了。

機場巴士在一路急行後把我扔在了美倫酒店門口,下車後我立刻發現自己迷失了方向,東南西北來往車輛,一座陌生的城市在猝不及防中將我包圍。西安城牆內的道路是正南正北非常好辨認的,但遺憾的是寬闊的馬路上除了在路的開始和盡頭處有馬路名稱和方向外,在馬路中段毫無指示。對於一個造訪西安的新客人來說這非常不方便,我想辨別一下方向這麼簡單的要求都成為了一項奢侈的行為。於是我本著鼻子低下長著嘴的道理,一路背著重重的行李背包打聽過去,終於在問了好多人之後步行找到了位於南門腳下的湘子廟街湘子廟國際青年旅舍,古樸的大門和高懸的燈籠,當我徹底踏入高高的門坎後,重重地送了一口氣,以後的七天,這裡就是我臨時的家。

安置好行李,抖了抖身上的灰塵,透過窗戶發現外面已經開始飄雨,立刻決定下午奔往西安行的第一站--陝西歷史博物館。為什麼在下雨的時候還要出去?原因有二,首先陝西博物館屬於室內景點,外面下不下雨與能否參觀沒有直接關系;第二,下雨的時候出門游覽,人少路多,而且陝博每天限量人數參觀,本來下午到西安已經浪費了半天的時間,再不趁著下雨的時候去碰碰運氣實在有點浪費。於是鎖上房門,向旅舍的前台問了問路就直奔車站而去。

南門外公共汽車站點,那裡有通往各個方向的汽車,到陝西歷史博物館只要找到站名為‘翠華路’便可大膽的上去。陝博就在翠華路的邊上,我乘坐的26路公共汽車向城外一直開去,一塊錢十幾分鐘就到達了目的地陝西博物館。陝博免費參觀,上午2500個名額,下午1500個名額,憑身份證領票,本地身份證和外地身份證在不同窗口領票,換句話說,也就是公共假日外地人和團隊領票的多,其他常規日期本地人多...可根據自己的達到日期判斷領票難易程度。

果然如我所料,雖然已經是下午兩點,但窗口仍然能夠非常容易的領到免費參觀券,售票廳的對面是免費寄存行李處,如果你不想大包小裹的入館參觀,大大地可以把所有東西都存放到存包處,而且陝博門口的保安也建議你寄存較大件的隨身物品。

我去過大大小小各地的各種博物館,陝西博物館從布局到展示方式並沒有什麼特別。當然,陝博最看家的本領並不在這些虛招子上,人家的真本事是藏品。那些形態各異色彩不一的周秦漢唐各個朝代的遺物徹底地摧毀著現代對於生活和物質的理解與想像力。

我一直認為,參觀博物館首要的條件並不是你對歷史有多麼多麼的了解,而是要有非凡的想像和聯想能力,如果你不具備這兩種能力,面對玻璃後那一件件鍋碗瓢盆樣的展品定會覺得無聊至極。但如果你有充分的想像和聯想,那情況就大為不同了。小小的一盞油燈又豈止是田間地頭農耕夫婦如影隨形的指明燈;大大的石磨又怎能僅僅是研磨谷物糧食的勞動工具。發揮你的想像,你會發現我們的古人對生活和生命的理解遠遠超過現代文明帶給人類的快捷與便利。那鑲金造型的龍圖騰,還有豐腴的唐俑造型,傳遞著當我們引領世界潮流時的大膽想像和超凡領悟。當一種文化成為了先導,那麼這種文化的制造者們將會擁有無窮的空間去對物質和生命進行贊美;而如果你僅僅是文化的追隨者,那麼先導者的思維將是你想像力的屋頂,你永遠看不到屋外那絢爛的蒼穹。

寬敞的展廳內人不多,偶而一個展廳竟然出現了僅我一個參觀者的身影,我快步走到某個團隊旁邊蹭導游的講解聽聽。聽完後有點失望,雖然講解員解釋的聲情並茂,但你發現內容僅僅局限在這是什麼,那又是什麼上,而那些物品所希望傳達的文化和對一個時代的理解卻完全沒有。讓一個禁錮思維的現代人去表達盛唐,全秦和大漢本身可能就是一個錯誤。

一個多小時我參觀完所有的展示廳便快步地退出了博物館,取了寄存的物品離開翠華路。外面已經下起了大雨,我沒有傘,把連帽衫的帽子扣上,貼著路邊商店的牆邊一路蹦跳著往南走去。大雁塔距離陝博非常近,位於陝博的東南方向,步行20分鐘左右便可到達。因為當天下大雨,而且路上的幾條要道正在修路,所以我差不多走了半個小時才到大雁塔。

初看第一眼,大雁塔簡單的有點讓我吃驚,土黃色的外表和並不宏偉的建築造型讓我懷疑它憑什麼能夠聲名在外。冒雨繞塔一周我還是沒有找到答案,於是我決定買票進去尋找解決辦法。大雁塔景點和慈恩寺是在一起的,慈恩寺門票25元,進園登塔還需再買登塔門票20元。慈恩寺沒什麼值得贅述,就是一歷史悠久的廟宇,我只是奇怪,在古代,廟宇是老百姓重要的社交和庇護場所,從未聽過誰上廟祈願還要收門票。現如今廟宇仍然是重要的社交場所,但早就不是窮人的避難所,窮人已經去不起廟宇了,因為任何一個名山大廟都收取相當不菲的門票。廟宇功能已經從祈願轉變成了消費,不知道從這個角度講,是不是宗教的一種倒退。

入塔參觀前,我先看了看塔門口的景點介紹,知道現在矗立在此可見的大雁塔已經是建了又毀,毀了再建的古物。傳說中的大雁塔是盛唐長安城裡最高的建築,需要滿足大唐皇室祭嗣;祈福;慶祝和觀景等各種功能需求。而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雁塔早已不是曾經長安城裡的地標,而是毀了又建,建了又毀,毀了再建的明代遺留,無論從氣勢還是功能都不負盛唐時的優雅與大氣。而登塔的我們只能憑借超凡的想像力去假設那一段風花雪月的金色年代。

塔分七層,塔內裝飾簡單,紅色的木樓梯上鋪的是木頭花紋的地板革,牆裙是油漆刷的灰褐色,隱隱讓我想起來八十年代我上小學時候的教室裝潢,累個半死爬到七層頂樓,值得一看的僅僅是天花版上那後來人工漆上去的梵文。多少有點讓人失望,但大雁塔畢竟是西安游玩的重要景點,走過路過也算沒有錯過了。

大雁塔外是號稱全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每晚九點開始。我當天入塔參觀後便離開了,沒有欣賞到音樂噴泉,據看過的朋友說還是相當不錯值得一看的。泛大雁塔周邊廣場有很多仿唐建築,賣的都是陝西工藝品和兵馬俑一類的東西,當然也有老孫家羊肉泡饃專賣店和賈三灌湯包店,我當時並不餓,於是只在門口往裡看了看,並沒有吃什麼,奇怪的是這兩家店內竟然空無一人。看來出游一定要選好時間,相信三天後的十一黃金周,肯定不會再這麼門可羅雀,這裡應該是一饃難求了吧。哈哈!

離開大雁塔,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我被迫從門口的小販手裡買了一把十塊錢的劣質雨傘,然後撐著傘漫無目的地游走在西安街頭。說來也奇怪,走著走了,不到二十分鐘竟然走到了大唐芙蓉園。這個芙蓉園是西安市內主推的主題公園,東西南北門都安排了好多輛公交車,隨便走在西安街頭,看一輛公交車,它的終點很可能就是大唐芙蓉園。裡面都是些仿唐建築和庭台樓榭,在固定的時間和場所還安排有水幕和歌舞表演,整個主題公園的目的是讓游人感受當年楊貴妃和唐玄宗郎情妾意的奢華生活。門票六十八一個人,夠奢華吧。因為當天下大雨,公園裡沒什麼人,連賣門票的工作人員都在打瞌睡,我也就沒進去打擾人家的睡意,在附近隨便找了一輛能到鼓樓的公共汽車跳了上去,結束了我第一天的西安景點游。

四天後,當我結束了延安,壺口北線和華山東線的游玩後,又回到了古城西安。連著四天的陰雨把我的心情折磨的濕漉漉的。古城牆就在我所住旅舍房間的窗外,推開窗,一股舊舊的味道。天開始放晴,於是我開始了最後一天的西安游玩。

早八點半,城牆剛剛開放半個小時,我已經穿著小毛背心站在南門的高牆上俯瞰南大街的喧囂生活。那城牆外的世界招搖著;暴躁著望向城內,而一牆之隔的內城則寧靜而安詳。一個空間下世界是兩種心情,如同人的欲望和絕望,永遠同時存在並能存在到永遠。

南門上城牆是很多人的選擇,事實證明對於我確實是明智的。城牆門票40元,整個東西南北貫通的城牆用腿走一圈是不現實的,於是有了電瓶車游覽;人力三輪車游覽和自己騎自行車游覽各種項目。電瓶車大約半小時到四十分鐘可轉完一圈,人力車可能再多一點時間,而自己騎自行車需要中等速度騎行八十分鐘,如果你不能八十分鐘把自行車送回原處,那麼就是要罰錢扣押金嘍,而且從哪個門租的自行車一定要還到哪個門,不能隨便亂還。二十塊錢八十分鐘,押金兩百。可選擇單人自行車和雙人自行車兩種,車的質量和速度都還不錯,我以為騎行八十分鐘應該不累,遺憾的是當我騎了一半的路程發現非常累,因為城牆上的路並不完全平整,坑坑窪窪的路面隨處可見,一路顛簸的屁股很疼,但還要要卯足了勁騎回南門。我大約超時了十五分鐘才騎到租車地點還車,因為游人不多,所以租車的哥哥也沒跟我計較罰錢的事,直接放行了。

很多人推薦傍晚在西安城牆上騎自行車看夕陽,我覺得這當然不錯,尤其推薦情侶檔夕陽下騎一輛雙人自行車游城牆,那會給情侶們一種能相伴到老的錯覺和美好回憶。但對於我,還是喜歡在晨曦下騎車游玩。第一因為騎完車我還能直接從南門下城牆到右邊的書院門游覽,順便參觀西安碑林;第二在晨曦下騎車,背對陽光看到城牆的前方被陽光照的通透的大路在眼前熠熠生輝,然後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我喜歡這種感覺,那種打死了都還能站起來活著的態度。

古城牆並不想想像中的狹窄老舊,相反,它寬闊的有點超過我的想像。大約並排能跑四輛依維克,相當寬敞。雖然現在的城牆仍然是倒了修,修了倒,倒了再修的產物,但仍能讓我聯想起那金戈鐵馬的年代,在古老城牆上奔跑的士兵和疾風奔馳的冷箭。鐵甲下戰士的血肉臉龐和橫屍城牆內外的孤魂野鬼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成為了讓後人不斷觀瞻的展覽品。我停下自行車,站在東門的城樓上直視對面的高樓大廈,恍如隔世。

碑林是我西安旅行的最後一個市區景點,去之前我非常猶豫,因為同住的幾個大學生紛紛表示裡面沒什麼可看,就是些石碑刻的字,不值那四十五塊錢的門票。我一度也曾放棄進去參觀的念頭。但當我逛完書院門集市,順著人群走到了碑林的門口還是忍不住買了門票。剛開始覺得走都走到這裡了,還差這四十五塊的門票嗎!本來市區的景點我玩的就不多,即便是濫竽充數也應該進去看看啊。但等我逛完碑林出來的時候,發現進碑林參觀還是非常值得的。

西安碑林博物館不大,內部景色秀麗,花花草草樹林茂密,七個展廳全部走完也僅僅需要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活脫脫一個鬧市區公園的規模。如果你不請導游解說或租借電子導游的話,確實如大學生所言,不過是幾塊爛石頭上刻了幾個字而已。從我第一天到西安到入碑林參觀,時間已經從黃金周前的淡季進入到黃金周正當時,碑林景區內擠滿了人,各大旅社團都有自己的導游,於是我無需自己花錢就可以聽到各種不同版本的導游解說,詳細知道了每塊碑的來歷和過程。聽完後感覺受益匪淺。同時佩服古人的智慧,在那樣一個沒有電腦,沒有U盤,沒有任何可持續存儲功能的年代,我們的祖先選擇了把歷史刻在石頭上來記念永存。碑林內的幾塊經由百人團隊歷時八個月刻在石頭上的論語周易清晰地傳遞著當時的文化思想,即便經過了一次死亡了八十三萬人大地震,那些石碑上的字跡仍清晰可見。比起現在斷了一條線就癱了整個機場的電子年代,誰能說誰比誰更先進呢?

有點臉紅地說:我寫得一手好字。因為這手好字我曾經在大學畢業找工作的過程中占盡了便宜,所以誰要說哪個人的字寫的好我還真有點小不服氣。但到了碑林我發現自己確實是井底的青蛙。因為碑碑字雋秀,無論是小楷還是狂草都顯得那麼自信,自信到看的人能感覺寫的人有那麼些張狂在裡面。我用手觸摸著石碑上的刻印,模仿古人的筆跡狂寫了一番,發現字跡的流動間透露著古人的狂放不羈,我想我即便再怎麼練應該也是無法企及了,因為我既不狂放又很羈,那種流動於筆端的瀟灑說到底是來自內心,如果內心無法達到某個境界,那麼你的手也是無法超越這有限的空間。

碑林外便是書院門街市,黃金周的關系,這裡顯得異常熱鬧。平時不讓隨便設攤的規定在黃金周解禁,各種陝西特色的工藝品都擺了上來,琳琅滿目。而價格也是我繞了一圈陝西後發現的最便宜的地方。因為商品豐富攤位多的關系,所有的東西價格都非常透明,老板的開價都不會太高,怕直接嚇走了客人。在我觀察講價的空間也就是上下百分之三十的樣子,做為游客切忌不可殺價太恨,一來買不成東西,二來惹的商戶不高興還破壞了旅游的心情。出門圖個萬事高興,幾塊錢的來回難道還不值得一種好心情嗎?

西安是一座對游客有要求的城市,在這裡你不能太過矯情,你不能太過挑剔,你更不能太過追求完美。所有的歷史古城都有著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生存傳統,它不會因為你,一個陌生客的到來而有所改變。如同一個外表謙和但內心狂野的人,遇到同樣謙和對手,那大家便是你好我好都很好。但如果遇到一個外表狂放要求頗多的人,那麼還別怪古城人不給你面子,隨便跳出個秦皇漢武把你暴扁一頓,可別說我沒提前告訴你。放松心情,保持一刻謙卑的心來到這裡,你才可能有不一樣的美好收獲。

更多圖片和其他陝西游內容,可參看作者博客:http://***/pipiliu



(唐風)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