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九寨,想大概可以著回夏衣了。幸虧那夜鬼使神差地看了阿壩電視台的節目,天氣預報說黃龍的溫度更低!再查手冊,原來黃龍海拔更高,孤陋寡聞了。後來果然在黃龍的棧道縫裡依稀可以見到冰花了,而那時身上還是夏衣,心想再冷幾度就會失去活動能力了。這時真渴望陽光啊,雖然高原的陽光裡紫外線強得厲害,回家發現發際下明顯一道黑痕。親歷此番,始明白海拔對溫度的影響是這樣大,此刻的成都還是夏末。原先在九寨溝依稀看到的雪山現在近得多了,純潔鮮亮得耀眼,被逼仄的鋼筋水泥擠迫的心胸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歸。

(雪山)

(雪山2)
黃龍的奇特在於原先都是在岩洞裡看到的碳酸鈣沉積物這裡可以在陽光裡觀賞,場面更壯觀、景色更迷人。導游關照用眼看不要用手摸,這一摸說不定大自然幾十年上百年的傑作就功虧一簣了。在目睹這種奇觀,知曉它的形成道理後,再去摸,真的有罪人的感覺。千萬年來,大自然靜靜孕育著它的絕妙。你來了,不是呵護它,而是破壞它,而且只要一剎那,你沒有負罪感?不會。

(黃龍1)

(黃龍2)

(黃龍3)
(原文出處:http://vividmancn.blogcn.com/diary,10810833.shtml
http://vividmancn.blogcn.com/diary,108777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