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著情歌去流浪(1)……◎呼吸束河◎

作者: 簡單的歌

導讀束河:她是曾經的茶馬古道重鎮, 歷史比麗江更古老的古鎮。 來到麗江的人通常都會到束河來走走,有的人甚至就選擇在束河長住, 因為麗江太過紛雜,遠不及這裡的純樸寧靜, 在束河,你會發現,這才是時光本來的樣子。 和同事瀘沽湖三日之行後,好好的在麗江睡了個自然醒, 第二天中午我們在麗江古城門口租了兩輛自行車(15元/輛/天) 去的時候有點緩緩地上坡 ...

束河:她是曾經的茶馬古道重鎮,

歷史比麗江更古老的古鎮。

來到麗江的人通常都會到束河來走走,有的人甚至就選擇在束河長住,

因為麗江太過紛雜,遠不及這裡的純樸寧靜,

在束河,你會發現,這才是時光本來的樣子。

和同事瀘沽湖三日之行後,好好的在麗江睡了個自然醒,

第二天中午我們在麗江古城門口租了兩輛自行車(15元/輛/天)

去的時候有點緩緩地上坡,沿柏油馬路向雪山方向行駛,沿途經過麗江的新城,

大概30分鐘後你便可以見到一個古老的村落,這裡就是束河,納西語稱“紹塢”。

開始探訪這個古鎮……………………

在束河古鎮,你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與麗江古城不同,束河古鎮游人稀少。

與麗江古城相同,束河古鎮流水潺潺。

與麗江古城不同,束河古鎮空靈雅致、安詳溫潤,卻隱隱透著絲絲如夢如幻的憂郁。

與麗江古城相同,束河古鎮同樣的風情雅致,隱現著同樣的深宛雍容,書寫著同樣的亙古不變。

時間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快慢總是不合時宜。

有人說,束河是納西人真正生活的村莊,此話一點兒不假。麗江古城雖名聲在外,但古城裡的建築,“仿古”的多;古城裡的納西人,多數都已遷到了城外。

村後山麓為玉龍雪山余脈,束河、白沙一帶是納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點,在束河,當地的老人會以不同的敘述方式告訴你相同的結論:束河古鎮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它比大研古城的歷史還要早200多年,木氏土司王朝的真正發源地就在這裡。據說在白沙能看到更為古老、純粹的納西民居和民俗,不過我們沒去。

普通人來到束河,只是厭倦麗江的輕浮以後想在這裡回歸自然,他們之中,很少有人知道這裡其實是曾經在西南風光一時的木氏土司王朝的真正發源地,雖然在麗江古城,他們也可以見到華麗宏偉的木王府大門,但是他們更加中意的是某一個外地人或者外國人開的咖啡館裡的音樂,而一定不會是土生土長的納西古樂

這個四方街曾經是麗江皮毛交易的市場,發達的皮革加工業聞名於世,過去一直有著“束河皮匠,一根錐子走天下”的說法,走在四方街上,路面上那些被人馬踩踏得光溜平滑的石板,似乎還能照見往日的盛景和繁華。

古老的木板門面,暗紅色油漆,還有店前黑亮的青石和腳下斑駁的石坡路面,那些閑坐的老人則是獨自坐在太陽底下抽著煙。在束河,所有一切都流露出古樸的本色,那麼自然。

古老的木板門面,暗紅色油漆,還有店前黑亮的青石和腳下斑駁的石坡路面,那些閑坐的老人則是獨自坐在太陽底下抽著煙。在束河,所有一切都流露出古樸的本色,那麼自然。

束河,處處有意料之外的驚喜。

你會發現有的院落門是敞開的,

那是染坊。看到院子裡紅的、綠的、藍的——層層疊疊懸掛著的染布宛若一簾簾巨幅瀑布,

色彩絢麗,花紋深遠,處處藏著民族裡的靈氣和精魂。

束河的東巴蠟染很有點意思,是用一種特質的刀具蘸上蠟將東巴的字畫畫在上面,加上天然的藍色染料,最後水煮去蠟,顏色比較單一,正好配合著束河的簡單生活。

束河美食:

束河位於玉龍雪山南麓,依山傍水,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醞釀了無數的美食。

虹鱒魚:玉龍雪山常年不斷的清泉,水質清澈,冰涼刺骨,正是虹鱒魚最佳的自然養殖場,食之鮮嫩 可口,另人難忘。

束河涼粉:用麗江特產雞豌豆制作而成,“熱了涼吃,涼了熱吃”,是價廉物美的風味食品。

農家火腿:用純糧喂養,腊月腌制,色、香、味俱佳。

酸菜炒洋芋:酸辣適度,半生半熟,平民食物,歷久不衰。

大肉:適度的香料、適度的植物色素,厚實、鮮艷、軟嫩、肥而不膩,是農家一年的企盼,一種豐衣足食的像征。

米灌腸:將豬血與半熟的大米裝進干淨的腸衣內,蒸熟後變成黑色食品,為納西農家宰年豬的主菜。

酥油:茶酥油與綠茶的交融,也是文化與風情的交融,由於茶馬古道的影響,酥油茶成為束河居民的日常小吃。

土酒:純糧釀造,以口感評判優劣,以打不打頭行銷時常,由它泡制的青梅酒,口味更佳。

香櫞:四季長綠,終年掛果,唐朝時為貢品,常置於王公大臣家中,聞其香味,舍不得吃,偶有品嘗者,謂之味苦,實由於千裡輾轉,路途耽擱所至。你若有興,不妨親口嘗一嘗。

最後在看看束河的寨門。眼前這道寨門,是納西像形文字“塢”的造型,也就是納西語寨子的意思。

寨門的對聯一邊為漢字,一邊為納西像形文字。

一副是:

“天駒嘯雪碧茶香 古道千秋燦爛;玉鐸敲泉靈境秀 名城萬裡風流”;

另一副寫道:

“雄風揚古道 馬蹄踏碎千山月;浩氣貫三江 驛棧迎來萬客潮”。

納西民族由游牧向農耕,再走向城市,從這裡你可找出一些痕跡。

(古城的路)



(古城的路)



(路)



(束河的馬車)



(商品)



(小吃)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