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去了桂林培訓,同時也游覽了這座美麗的山水之城。因為白天培訓的關系,前幾天的活動都安排在了晚上,對於從小生活在平原城市中的自己,這回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山水的雄壯與綺麗。
像鼻山的游覽是在傍晚時分坐竹筏漂流,江水很清澈很平靜,兩岸是大山襯著房屋,從江面上望去,剛好能近距離一覽像鼻山的全貌,雖然談不上非常像,不過彎曲的山脊,鏤空的山體倒是很特別的,名曰“像山水月”。江面上隨處可見游泳的人群,小兩口,老兩口,一大家子……有幾處差不多是密密麻麻被人群占領了,以致竹筏前行時必須處處小心。這樣的情形在城市裡的公共場所是非常少見的,開始還挺擔心安全的問題,後來發現這裡的江水實在是很淺,才剛到成人的腰際,而且露天的山水圖,又是免費的,真的很吸引夏日覓涼的小老百姓。
第二天晚上,夜游兩江四湖。所謂的兩江四湖景區,是由漓江,桃花江,木龍湖,桂湖,榕湖,杉湖構成的環城風景帶。全程1個多小時,可以看到各式風格的橋20余座,兩岸古樹名塔接二連三,彩燈齊上,繽紛璀璨,時不時還有岸上的曲藝表演,船一駛近,便歌舞升平。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江湖交接處的水位存在落差,特別設置了兩處船閘,分別運用不同物理原理達到方便舟行的目的。
培訓結束後當天下午,驅車趕往陽朔,逛了逛久負盛名的西街,采購了不少小玩意,西街的確十分熱鬧,有點類似於上海的城隍廟,但那裡不僅有小吃,工藝品,土特產,還有酒吧,人氣十足,雖然下著雨,還是人群熙攘。
晚上8點,終於觀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印像 劉三姐》。記得高中時,語文老師曾經提到過在陽朔看印像的情景,當時那個煽情呀,崇拜呀,說得是天花亂墜,導致我長期以來一直對印像心心念念,決心一有機會定要一睹風采。我們看的是當天的第一場,據說票子特別難買,一般都是先預訂後付錢,在開場前跟著導游進了大門後才能真正拿到票子。這裡加個小貼士,印像的座位越後面越好,包廂都是在最後排的小竹亭裡的,不過個人覺得除了有個頂棚,有個小吊扇小桌子外,用普通票照樣能獲得貴賓席的視野,我們因為事先做了功課,所以在導游給票的時候,特地要了靠後的36排,沒想到就位於包廂席的前兩排,視野既正又廣,真的值回票價了!這個印像是張藝謀精心設計的藝術佳品,當時觀看時很是驚訝於這個以山為景,以水為台的別具匠心,演員好像都是當地農民或漁民,白天勞作,晚上參加演出,表演起來都是駕輕就熟,身處現場,就感到震撼與精彩。不過後來看了奧運開幕式和黃金甲,發現張導似乎有伎窮的嫌疑,那些燈光服裝都差不了多少,開始有些審美疲勞了。
最後一天的游玩可謂正應和了“游”和“玩”,不但游得流連忘返,玩得更是酣暢淋漓!
去到桂林,梯田是很值得看一看的,我們最後一天就去了龍脊梯田。這回運氣也很好,一大早就下大雨。桂林是個多陰雨的地方,我待的那幾天,幾乎天天會下幾次雨,但都不大,而且地上干的很快,天氣也比上海涼快很多。因為多山地高原的關系,往往會有些霧氣,所以只有下了大雨,才能在雨後看到雲霧中清晰的梯田美景,而這樣的天氣據導游說一年中累計只有1個月的日子才能碰到,卻正被我們趕上了。雖然臨下車時雨還未停,不過大雨後的清新舒爽還是撲面而來,眼前的美景讓人神往。大片大片綠色的梯田,紅色的木制吊腳樓,穿紅衣盤長發的瑤族女子,似煙似雲的輕柔霧氣,構成一幅原生態的山水美圖。
下午去了十二灘漂流,兩人一槳一皮艇,隨波而下,時而平緩,時而激越,幾乎可以不用動手,順著水流把人往前送,歷時足足一個半小時,躺在皮艇中,兩岸是青山綠水,水很淺,但有好幾處很急,每一次經過時浪花都會把人打得全濕,從頭到腳,從裡到外,完全濕透,除此之外,還會時時受到其他皮艇的潑水攻擊,有一老外,就常躲在轉角處,伺機襲擊後來的皮艇,不過大家還都是很友善的,每當有艇觸礁,其他經過的人都會不約而同地伸手拉一把,大家一路聊聊天,劃劃水,嬉戲一番,真的很盡興呢!
其實那些天的游玩遠不止寫下的這些,還有很多有趣的內容和細節。如果今後有哪位朋友想去桂林的,推薦幾個我們總結下來比較好玩的景點:兩江四湖,古東,冠岩,印像劉三姐,龍脊梯田,十二灘漂流……我還可以給大家介紹導游,提供各種免費接送服務,自主安排旅游線路,各景點和住宿也能有很大的議價空間。只要跟導游混熟了,他會時時教你辨識桂林旅游服務中的種種潛規則,避免你在異鄉被狠斬!:)
友情提示:桂林有條美食街,建議不要去,特別是魚米鄉,貌似常備兩份菜單,只要不是本地人,或者被導游,司機,三輪車帶去的,都會被狠斬,除了菜單不同,稍便宜的菜或可樂一律沒有,而且口味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