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能夠做為山東的首府,想來必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號為濟南的三大名勝,同時又都是國家4A級的景點,更是濟南旅游、濟南文化的像征,為此我在08年國慶長假間特地去游訪了一回,然而游後頗感失望。大明湖的湖光水色略顯平常,“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意境在周圍的高樓映襯下只能夠靠臆想了,更看不懂的是游樂園、水族館等熱熱鬧鬧亂亂哄哄項目也都進駐園內占據半園之地,可憐的鐵公祠、北極閣等一干早年的文化積塵競被這喧囂吹進一池湖水中。也許濟南城中就此一處公園,所以要有熱熱鬧鬧亂亂哄哄的游樂項目才滿足當地市民的周末消遣,然而對於我這外地訪客來說,40圓的門票看這樣的地方,是有些不值,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大明湖看來是生生被毀了。
如果稱大明湖為游樂園的話,千佛山應該是個大廟會了。甫一進門,就仿佛是到了一處大廟會,有唱戲耍雜的,天南海北擺地攤的,烤魷魚、臭豆腐,賣煎餅,炒栗子的,眼中所見都是密密匝匝的人群,耳中所聽,鼻中所聞全都是廟會的氣息,直到半山處才漸散去。除了逛廟會的感覺外,另外給人印像深刻的是園中園,幾乎每間殿堂,每個山洞,只要能夠圈起來的就要收費,敢情30圓的門票只是逛廟會的,如此的逐利心態讓那尊金閃閃的大佛笑也苦了幾分。
濟南號稱泉城,趵突泉更是濟南的像征,與大明湖、千佛山亂於俗不同,趵突泉毀在了文化上。三千五百多年前就見諸於文字記載,正式得名於宋的趵突泉,不知有多少名士騷客觀嘆過,也不知在周圍留下多少文化遺產,每一處樓、堂、亭、園都可以說是這“海內之名泉第一,齊門之勝地無雙”之趵突泉經歷滄桑沉澱下來的文化的精彩注腳,這也是我輩千裡迢迢來觀瞻的看點,然而這些地方卻都被***畫展、***書法展、***簽名售書等等諸多的活動所占據,門前扯起的巨大橫幅不但遮住了樓堂之睛--牌匾,更是掃卻了游客探訪的興致,歷史的真金便被這滿目的浮沙所淹沒。
回味濟南的這三大名勝,恰如濟南街頭的早點--甜沫。發展旅游,增加創收的想法固然沒錯,但方向搞錯,路數不對的話,則有可能適得其反。硬要將特色美點攪成一鍋甜沫,個人覺得這不是條通路,即便要攪,也不要趕在各長假外地游客雲集期間,人家千裡趕來孜孜以求的是應該美點而非甜沫,就我來說,整個游覽下來後直為花掉的一百多圓不值,游樂園、廟會、浮沙文化哪沒有啊,何必千裡去趕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