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脊陽朔初次常規游之全記錄(二)大寨

作者: 柳生敬雲

導讀一大早起床,天雖然都亮了,但整個樓還是安安靜靜的,或許是部分人住在靠梯田這一面的觀景房裡不用起床就可以看風景,或者是當天雲霧厚看不到日出的關系。我小心翼翼的洗漱完(因為全景樓是全木結構的房子,感覺是很好,但隔音就差了點,我們住在三樓還好,但行動都要躡手躡腳的,怕吵著二樓的住客)還是到觀景平台去了。一下樓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不 ...

一大早起床,天雖然都亮了,但整個樓還是安安靜靜的,或許是部分人住在靠梯田這一面的觀景房裡不用起床就可以看風景,或者是當天雲霧厚看不到日出的關系。我小心翼翼的洗漱完(因為全景樓是全木結構的房子,感覺是很好,但隔音就差了點,我們住在三樓還好,但行動都要躡手躡腳的,怕吵著二樓的住客)還是到觀景平台去了。一下樓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不知是否昨天下過雨的關系,早上的山谷被濃濃的霧氣所籠罩,朦朧的霧氣在山谷中飄來移去的,那感覺,像仙境樣的。我們坐在靠窗的位子吃早飯,都能感覺陣陣的霧氣飄進來。早飯也讓我們很驚喜。蔥油餅好香,玉米棒子金黃燦燦的,又香又甜,後來我們到陽朔後還特地找到農貿市場買了生的玉米背回去,結果回去被老媽一頓罵,說上海也有的,但奇怪就不是那個味啊。吃飽喝足後向三號景點出發。今天大部隊變成了小分隊,可能昨天被淋怕了,好多人都選擇原路下山,其實今天倒是個艷陽高照的好天氣。全景樓和三號景點基本是一樣海拔的,有條小路可以穿過去,不過只能晴天走,如果下雨就要先下到半山腰的田頭寨再往上爬了。不過這條小道也不好走, 中間有段路其實就是圍住稻田的田埂,基本一失足就直接到梯田裡去了,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同伴走的火起,簡直想一失足直接滾到山腳等我們去。不過風景值得欣慰,和其他兩個景點看到的都是同一座大山裡層層疊疊的梯田,但角度不同,這裡更壯觀些,時不時能看到散落在山間的瑤寨,房屋都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穿行在大山間,滿眼的青翠。走這樣的田間小路也特別有意思,這樣的體驗很難得,估計這輩子也很少有機會走這樣的路了。走走玩玩,三四個小時後到了山下,在大寨客棧吃了飯,依舊搭全景樓的班車回桂林。這裡插一句,全景樓的服務其實很一般,但它地理位置好,而且做成了一條龍服務,有車接送桂林,有向導帶上山,(最搞笑的是還有面寫有“全景樓”的小旗子,搞的像個旅游團樣的),對於想去大寨的自助游客確實是個很省心的選擇。回綠洲酒店拿好行李後,步行十來分鐘到長途汽車站,買了到陽朔的直達車,不要保險,15元。車況很好,人也很少,都可以躺下來了,80分鐘的車程,一路的東張西望中很快就到了。車剛進站就有一群當地婦女蜂擁而上,不過她們好像也分工好的,一個跟一段路看我們沒反應就再換一個跟。我們事先沒訂好住宿,跟著我們的大姐也不多推薦就跟著我們轉。做功課的時候看到一個在中國古鎮網上評價很好的店,沒想到在一條小巷子裡很難找,我們人生地不熟的最後還是那個大姐把我們帶過去的,汗。老板很帥很客氣的,可惜沒有三人房,只好再出來轉。縣前街這一帶有很多的客棧,看上去都干淨可人的樣子,挑了家網友推薦過的廣粵客棧,中式的裝修古色古香的,三人間100元,干淨也很安靜。我覺得住宿還是在這一帶找比較好,離西街五分鐘路卻比西街清靜的多,距離漓江邊也只要五分鐘路。向鍥而不舍跟著我們的大姐定了當晚“印像劉三姐”的票子,130元/人,包接送,基本上是我們的心理價位。等所有都安頓好離約好上車的時間只有一小時不到了,匆匆的洗把澡拾掇下自己,抓上點干糧就趕去看表演了。門前那個亂啊,各個大姐拉來的散客被組合在一起湊成一個個臨時團跟導游進場,座位沒的挑的,進場後才拿票,拿到多少是多少,據說最好是20-30排的,能看到全景,我們還好,19排。表演是在一片天然的漓江水域上進行的。山為背景,水為舞台,美麗而浪漫,使整個演出最美麗的部分。燈光漸漸暗淡,遠遠飄來婉轉動聽的歌聲,緩緩的,一葉小舟翩然而至。表演正式開始,一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幕:紅色。師傅們劃著竹筏拉紅綢,典型的張藝謀式場景。第二幕:綠色。一幕幕的鄉村小景,夕陽、炊煙、耕牛、野鴨、嬉戲的孩童、洗衣的村婦、荷鋤的農人,還有歸家的漁船,寫意的勾畫出當地的日常生活場景。這是非常打動我的一幕,這一幕在第二天的遇龍河漂流中也得到了再現,再次勾起我對這種恬淡安寧的田園生活的向往。 第三幕:藍色。是一幕月亮女神和出嫁女子的舞蹈。終於看到了傳說中的月亮女神,但說實話挺失望的,我本來以為是吊在空中飄來飄去很飄逸的那種,但實際上是在一個蹺蹺板樣的月亮形的道具上跑來跑去,而且真覺得跳的很一般的。還出來兩個筏分別載著屋子和樹,可能代表廣寒宮和桂花樹吧,覺得挺傻的,不美。褪去薄紗的時候大家可能也早知道演員是穿緊身衣而非最初的“裸女”,所以觀眾席上也是波瀾不驚。那個月亮女神據說是藝術學院請來的,年薪有一、二十萬呢,那些撐竹筏的師傅們一場才15塊錢,但我覺得撐筏的場景美多了。 出嫁女子沐浴更衣的那個舞蹈也一般吧,可能我不太會欣賞舞蹈,覺得都挺一般的。但這一幕的音樂卻非常打動人,是齊豫和齊秦翻唱的經典情歌“藤纏樹””。印像劉三姐中用現代唱法演繹的老歌我都不喜歡,唯獨這一首,當安靜的湖面上漸漸響起齊秦溫柔而堅定的聲音“連就連,我倆結交定百年,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如此深情款款,如此堅定不移。回來後下了這首歌放在mp3裡反復聽,竭力想回到當初被突然感動的那一瞬間。第四幕:金色。漁火、竹筏、蓑衣、鸕鶿,是漓江之美最經典的元素。第五幕:銀色。一群少數民族少女身著銀飾和帶開關的銀燈,在江面上一亮一亮或隱或現,組成各種畫面,很有創意的一幕。當時就在想這個創意用在奧運會開幕式上倒蠻好的,後來果然用了。其實這裡可以看到很多奧運會的影子,當然奧運會更精致,更大氣。最後所有演員大合唱“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親~~”,這首歌還是傳統的唱法,很好聽,回來後想下一首再聽聽,搜了n多版本才找到個比較原汁原味的,這裡插一句,其實老歌也不是不能改,但也不能改的和原來的意境完全沒關系,比如“山歌好比春江水”挺經典挺好聽的,但不知道為什麼這首歌傳統唱法的版本還愣是搜不太到,退而求其次下了斯琴版的,那唱的叫一豪爽阿,把我給嚇的歐。總體而言這個演出還是可以的,完全是張藝謀式的,場面宏大、色彩絢麗、畫面漂亮。但是一個小時的表演130的票價還是貴了些,五、六十還差不多。 回到西街找吃的,去了大名鼎鼎的紅星特快。好吃又價廉的pizza,至今懷念啊!填飽了肚子開始逛西街。其實來之前就沒抱很大希望,據說西街是小資的天堂,我不是個小資,估計我也不會喜歡的,事實上西街給我的感覺也確實不好:第一感覺是狹小,街道狹窄門面也都很小,一般餐館門外的露天位頂多兩張桌子了,在多一張就到街中間去了。所以感覺所有店鋪都熱熱鬧鬧的擠作一堆。第二感覺是吵鬧,很多酒吧都放著很吵的音樂,還派些年輕男女在門口扭來扭去招呼客人,挺不喜歡的。 另外就是些小鋪子賣的都是旅游景點到處可見的紀念品。草草逛完後回客棧休息,期待著明天的遇龍河之旅。



(大寨山間常可見到的小屋子,據說旺季時是用來當小賣部的,我們來時還都是空落落的,遠觀頗有點遺世獨立)



(下山時通往3號景點的小道)



(下山時通往3號景點的小道2)



(全景樓前有塊觀景的半騰空的青石板,站在上面像拍武打片樣很有感覺的,可惜被狗狗先搶占了地盤)



(喜歡這種穿行在大山中的感覺)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