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行蹤: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免費)-獅子橋吃飯-玄武湖劃船-晚飯-上火車回京
上回說到,與同窗共餐。同窗夫婦力薦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雲來寧不可不去,遂決定前去瞻仰。今天行程較為寬松,故從容出門,從容坐車,在總統府倒29路坐到底。路旁有賣麥芽糖者,一元一兩和一塊五一兩兩種,買了幾兩邊走邊吃,要是二十塊錢一公斤和三十塊錢一公斤我就不買了。前行至路口過馬路沿綠植前行幾百米,換成了沿牆前行幾百米,便是紀念館入口(到底是否是幾百米不敢肯定,但很長)。後來才知那綠植和牆之內便是紀念館舊館。無論舊館新館,露出地面的部分不高,很大一部分在地下,因此在周邊很不起眼,原來想這麼著名的紀念館一下車應該就能望見,現在知道了因為它不高,所以看不見。這和要求的保持肅穆是很有關系的,由此可以相見設計者的構思。
到了新館入口處也不像其他博物館那樣很明顯地知道哪是正門,只是看到一面很長的石牆,牆前是淺水池,池中有銅鑄的雕塑,說明日寇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一一看完,回到入口,人已很多,需要排隊逐批進入。
進去以後,首先看到的是地上全是石子,前面遠處是一堵黑牆,上面用29種文字寫著遇難者300000,牆前是一個石頭的十字架,需要轉到側面才能看出這是個十字架,上面寫著:1937.12.13-1938.。廣場上還有雕塑,寓意深刻,但不聽解說也不懂。進入館內需要存包,然後走台階下去,然後參觀。裡面的史料十分豐富,從日本侵略開始講起,每一幅照片都編有號碼,和下面的解說詞對應,查看起來十分方便,感覺不需要解說員也能看懂。在這裡也幾乎不可能有“蹭導游”的事情,因為導游說話極輕,幾乎是武俠小說中的那種傳聲入密功夫,因為購買導游服務的人都戴了耳機,只有他們能聽到導游的聲音。
整個展廳設計得非常科學,幾乎不會走回頭路,可以很順利地一個一個地看下去。可能是保持肅穆的要求,也可能是因為史料珍貴,這裡對於禁止拍照拍攝管得很嚴,我親眼看到穿白色保安服的保安要求拍照者當場刪除當天照片,我想應該是保安,警察不至於,但穿著這種白色服裝,有點像以前的公安,工作起來底氣很足,他們四處巡視,只要看到有相機或攝像機的都會仔細看有沒有在拍攝。所以大多數人都是觀看而不再拍攝。因此我留下來的照片和視頻資料很少,都是在發現不讓拍照之前和離開主要參觀區之後拍的。不讓拍最好,我可以把精神集中在看展品上而不是拍攝上。
給我印像比較深的展廳有以下幾個。有一個展廳光線很暗,很大,好像是剛進門的一個,頂棚上是熒光的“遇難者300000”,仔細一看,兩邊的牆上是密密麻麻的遇難者姓名,按照首字拼音字母排列,有的沒有姓名,就寫上某某人的叔叔、某某人的婆婆等,正面的牆的中央是一個人像畫框,中央不斷地變換著人像,每一個都是遇難者,每變一下,都會聽到一聲鐘聲,余音不絕。
有一個展區是還原了當年中國人遭受日寇殺戮欺凌的場面,在電視上也介紹過,這家人有一個幸存者,他的講述視頻在壁掛液晶屏上滾動播出,然後是還原的他家的樣子,可以通過門、窗戶看到他家的慘像,讓人直觀地感受侵略者的血腥、殘忍和中國人所受的苦難。
快參觀完的地方,有一個12秒的角落,黑咕隆咚,每隔12秒就能聽到一滴水掉下來,發生清脆的聲音,這時候牆上的某一處就亮起一點光,然後慢慢熄滅。寓意是在南京大屠殺的那段時間裡,平均每12秒就有一個中國人被殺死。
在臨近出口處,有一個從地面到天花板的檔案架,上面層層疊疊密密麻麻擺放著遇難者的個性化檔案。
值得一提的是,東史郎提供的資料在展區內占有的篇幅不小,也很重要。要說我有什麼感想的話,那就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看看,那些想買日本車的人更應該先來看看。日本人不僅在南京殺了30萬人,在其他地方也是殺了很多的。我的家鄉旁邊就是江陰,很早就知道江陰殺了很多人,在館內明確寫著殺了一千余人。無錫也沒有幸免。
出了新館,剛好是領包處,相當於是在之前存包處的後台,可以想見新館的游覽路線設計是很人性化的。繼續往前走,自然而然就到了舊館,感覺真是天衣無縫。舊館陳列了屍骨現場,還有一個黑咕隆咚的過道,過了之後才感覺是條過道,因為懸掛了不很亮的燈,應該是用來悼念的,兩邊是鏡面的石頭(猜測),所以走進去感覺層層疊疊的燈,空間很大。
總體來說,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是非常有特色的一個博物館,值得一去。其中的史料更注重客觀的陳述,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簡單。北京的抗戰紀念館裡有白骨累累的照片,這裡反而沒有看到,殘忍的東西在這裡也是盡可能平靜地講述,因為到最後它還是希望和平,希望中日友好,也有中日關系正常化的展品。我認為這恰恰是不必要的,據說電視劇《鹿鼎記》裡講到雅克薩城的內容都給刪了,理由是要中俄友好。這種講政治很難讓老百姓理解,我就至今不能接受放棄對日戰爭賠償的做法。
寫到這裡,獅子橋和劃船的事感覺不太適合在此寫了,這一天參觀紀念館是重點,所以就此略過吧。
南京游的游記寫完了,剛開始是在賓館寫在紙上,玩得很累了,想寫文言簡練些,其實是想偷懶,沒想到的是回到家打字的時候經常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地敲進去,因為古文不像白話有現成的詞組,花的時間反而很多,所以當初沒有寫的第四篇干脆直接用白話寫了。

(館前雕塑之一,上面的字是:惡魔的飛機又來轟炸了。。。。。。失去雙親的孤兒,在禽獸的殺聲裡 在屍橫遍地的巷道裡在已經麻木了的驚嚇和恐懼裡。。。。。。)


(遇難者的個性化檔案,估計是很不全面的,30萬人哪!不知有多少無名之鬼?!)

(舊館入口)

(舊館入口前的幸存者腳印銅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