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悠晉中北——(九)大同老城

作者: 胖貓愛吃魚

導讀出租車一路飛馳,很快就接近市區了。為了避開前面提到的那個擁堵路口,司機決定鑽小路。不過他那片不是很熟,於是打手機叫來另一輛出租車,帶他“走街串巷”,才突破了重圍。不一會兒就到了下華嚴寺,發覺那一帶都在大興土木。進寺才發現這裡還是大同博物館。對於大同各個時期的解釋還是蠻詳細的,只是展品質量實在不敢恭維,參觀的意義不是很大。寺廟最裡面 ...

出租車一路飛馳,很快就接近市區了。為了避開前面提到的那個擁堵路口,司機決定鑽小路。不過他那片不是很熟,於是打手機叫來另一輛出租車,帶他“走街串巷”,才突破了重圍。不一會兒就到了下華嚴寺,發覺那一帶都在大興土木。進寺才發現這裡還是大同博物館。對於大同各個時期的解釋還是蠻詳細的,只是展品質量實在不敢恭維,參觀的意義不是很大。寺廟最裡面的薄伽教藏殿被粱思成稱為“海內孤品”,沒有香火,不得入內,實在無趣。受了下華嚴寺的打擊,望見上華嚴寺也被一片廢墟包圍著,著實沒有再花冤枉錢的勇氣了。順路回到賓館洗洗臉,歇歇腳,扔下大包,換上輕裝,開始游走“久仰”的大同老城。


從賓館後面就一頭扎進了老城區,目標是老城牆東南角上的雁塔,原名文峰塔。說起文峰塔,發覺只要是建在城牆上、與“文”相關的建築,位置都是“南城牆、近東南角”。在老城隨便走走,也是不錯的消遣,看看北方的民居,體驗體驗悠閑的節奏,這才是旅游嘛!70歲左右的老人基本在街邊“群坐”,有的嘮嘮嗑,有的僅僅是坐著,和老伙計們一起坐著。馬路對面,60歲左右的老人在打牌下棋,以下棋為多。一塊布是棋盤,棋子都有茶碗大小,而且是席地而戰,一切從簡,不同於上海花園裡,支起桌子、擺上棋盤、運籌帷幄的景像。最有生機和活力的還是小朋友,女孩子跳著跳遍大江南北的皮筋,男孩們則一貫的打鬧追逐。

這裡的胡同又窄又深,說實話,我也不確定這是不是叫胡同,只見不時有小孩跑進跑出的。房子都是磚結構的,從基座到牆體,從門臉到影壁牆,都是磚的巧妙結合,非常有特色。

老城廂的民居沒有排污管道,廁所都是街上的公共廁所,每隔2、3排房子就有一個,在這裡你根本不用為找不到廁所而擔憂,只是如廁的時候小心腳下和屏住呼吸就可以了。鑒於夏天公廁環境的十分糟糕,當一個領導模樣的人來檢查衛生的時候,引起了群眾的圍觀。遇到一個走街串巷的小販,朝著我們嘿嘿一笑,然後問了句:“你們昨晚是不是在鼓樓那裡?”不會吧,這個也知道啊?神人啊!想起昨晚鼓樓那裡貌似也有這樣一輛賣貨品的板車,估計就是這位兄台,記性可真夠好的!後來想想,大概是我們粉紅色的情侶裝太過招搖了。這套情侶裝在大同街頭可是賺足了回頭率,至少有70%,年輕人的話那就是100%了!老城區的電力線也是凌空飛架的多,在一片蜘蛛網般的電線中,雁塔終於出現在我們眼前。

雁塔已經被修繕一新,城牆也是水泥磚砌的了,還裝了鐵門,不過依然有很多小孩在城牆上。為一睹雁塔真容,我們決定當一回好漢,翻過矮牆,順著台階上了城牆,就差插一面紅旗了。雁塔不是很高大,孤零零守望著一片老城區,就像一位老人在回憶著當年的意氣風發。兩邊的城牆依舊是黃土夯成的,一直向東拐了個彎,湮沒在一片新城與老城的交融之中。

像這樣的土城牆大多已成殘垣斷壁,分散在城內各處,好在大同市已經認識到古城牆的價值,很多地方都在開展古城牆的保護修葺工程,並打出了橫幅標語,但怕的就是越修越新,越修越沒了味道。就像這雁塔,沒有了繞塔回旋、依塔棲息的大雁,就只剩一副皮囊罷了。


精選遊記: 大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