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江蘇游記之揚州何園篇--十年一覺揚州夢

作者: JBQ

導讀十年一覺揚州夢 ----2008年國慶江蘇游記之揚州篇 過了潤揚長江大橋,就進入了揚州地界。 雖然大家來到揚州是以觀賞揚州美景、品嘗淮揚美食為主,但筆者認為揚州最具代表性的卻是它的歷史和文化。只有了解了它的歷史和文化,面對美景時才能感受到其非凡的魅力,品嘗美食時才能品出其獨特的韻味。所以結合美景佳肴談人文歷史,用詩詞歌賦串起我們的游程,將是本游 ...

十年一覺揚州夢

----2008年國慶江蘇游記之揚州篇

過了潤揚長江大橋,就進入了揚州地界。

雖然大家來到揚州是以觀賞揚州美景、品嘗淮揚美食為主,但筆者認為揚州最具代表性的卻是它的歷史和文化。只有了解了它的歷史和文化,面對美景時才能感受到其非凡的魅力,品嘗美食時才能品出其獨特的韻味。所以結合美景佳肴談人文歷史,用詩詞歌賦串起我們的游程,將是本游記揚州篇的特點。

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就背誦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雖然當時對詩中的很多詞彙還理解不了,但揚州卻成為了我心目中向往的地方。南朝宋人殷芸的《小說》一文中有句名言“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有了錢之後,悠游揚州,追求風雅,渴望成仙就是很多人的理想了。人到中年,家境小康,雖然“腰中並無十萬貫”,但是我們也想“騎鶴乘風下揚州”。那麼,去揚州究竟干什麼,觀賞美景、品嘗美食,當然我想最重要的還是去感受文化。揚州,作為地域稱謂、《尚書》等古籍中就有記載,為華夏九州之一。公元前486年,春秋時代的吳王夫差為北上爭霸,在蜀岡修築邗城,是為揚州建城之始。也正是因為築邗城、掘邗溝,耗盡了吳國的財力,使得勾踐得以臥薪嘗膽,反攻滅吳。使吳國從霸業的峰巔急速跌至亡國的地獄,志向遠大、希望延續父王闔閭春秋五霸傳奇的吳王夫差,也難免刀下身亡,留下一段令人扼腕惋惜的悲壯故事。公元六世紀,隋煬帝動天下之工開通京杭大運河,揚州成為水運樞紐,不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對促進各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揚州“富甲天下”,成為中國東南第一大都會的基礎。清代,徽商南下以及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使揚州出現空前的繁華,成為了當時世界上10個擁有50萬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從邗城初築到今天已將近2500年,在歷史上的各個朝代,揚州在華夏舞台上都扮演了光彩奪目的角色。1982年揚州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我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揚溧高速轉入寧通高速,在揚州南出口下高速,再經江陽中路,運河西路,運河東路,向東過了運河大橋,大約在下午兩點鐘,我們到達了我們在揚州的根據地----錦江之星華亭店。

辦理入住手續後,在旅店買了張揚州地圖,先詳細地了解一下揚州的地形、景點餐館的分布情況,再了解一下公交的情況,然後簡單地制定一下這兩天的旅游計劃。我們全家是第一次來揚州,考慮到這次時間不多,所以在參考了一些網友游記的基礎上,將旅游的重點放在兩園一湖上,不圖廣,只求深,爭取能夠更深層次地了解景點背後所蘊涵的人文歷史。下樓到馬路對面坐209路公共汽車,過躍進橋左轉,沿著運河邊向南再向西,就到了被稱為晚清第一名園的何園。一路上看來,揚州城市顯得很干淨,雖已時過中秋,但仍然是姹紫嫣紅,春意盎然,正是“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唐朝杜牧《贈別·其一》,原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大約在下午三點鐘,我們來到了坐落於江蘇省揚州市徐凝門大街的何園。在門口買了兩張160元的套票(包括游覽何園、個園、瘦西湖和乘坐運河游船)後,進入了景區。何園又名“寄嘯山莊”,由清光緒年間任湖北漢黃道台、江漢關監督、曾任清政府駐法國公使的何芷舠所造,是清乾隆年間雙槐園的舊址。由於建造的時間距離我們比較近,居住者和建築者的很多設計思想和文化理念比較容易被我們理解和接受,所以游在其中,容易產生共鳴。在網上有很多介紹何園文章,筆者感覺只要看兩個就足夠了。一個是百度百科中對何園的介紹,另一個就是上www.he-garden.net網站,後者有圖片、有文字,對園內的每一部分都有視頻和講解,非常精彩、生動、全面、詳實。跟著導游,隨著人流走馬觀花地轉了一圈之後,感覺意猶未盡,而且小女兒也拉著我要再爬一次假山,因此我又仔細地在園內重游了一遍。這時天已經有點暗了,園內的人比剛才少了許多。沒有了前呼後擁、摩肩接踵的人流,就能細致地觀察、認真地反思,也可用筆把一些內容詳細地記錄下來。關於何園的景色,以及相關的介紹,百度和www.he-garden.net網站介紹得非常詳實了,我在此只想以一個游客的身份談談我觀察到的、給自己留下深刻印像的一些細節和感受。何園與其他江南園林一樣,都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集大成之作,但與其它園林不同的是,其背後有著豐富、真實,而且離我們很相近的歷史和文化。游何園最重要的是注意兩個字----“韻”和“味”。一是要通過觀景來領略其獨特的神韻,二是要通過觀察細節、閱讀史料,品味其特有的歷史和文化的味道。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何園所具神韻的話,我個人認為就是“精致秀美、出神入化、中西合璧、華樸天成”。何園是一個宅園一體,居游合一的私家園林,整體面積並不是非常大,而且建築部分占到了全園面積的一半。這樣的建築密度對於園林來說是很大了,但是由於設計者匠心獨具,亭台樓閣、山水花木運用得恰到好處。使我們置身其中,絲毫感覺不到擁擠,反而覺得花木蔥蘢,廳堂井然,回廊婉轉,山水幽深,宛如仙境。此所謂“精致秀美”。整個何園中,在設計上不乏奇思妙想,如進門後東園的怪石屏風,貼壁石山,牡丹廳頂“鳳吹牡丹”的磚雕,西園的壺上春秋,回廊上的花窗鑲景,明楠木廳中的琴棋書畫等等。但我覺得最精彩的地方,還是船廳的整體設計,以及片石山房中的“鏡花水月”。這些高超的設計方案以及所達到的實際效果,用“神來之筆”、“出神入化”來形容絲毫不過分。船廳的正式稱謂叫做“桴海軒”,單檐歇山式,帶回廊,面闊15.65米,進深9.50米。屋頂大跨度的飛檐使得廳堂有似船形,四周以鵝卵石、瓦片以及石瓦間的青苔共同組成了波光粼粼的水面,廳正面一條方石板鋪成的甬道,仿佛是登船的跳板,低低的台階,好似船上的甲板。廳堂四壁開窗,再裝以法國進口的玻璃,真正達到了“人在屋中坐,景從四方來”的意境。南面懸有的木刻對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對船廳作出了最好的說明。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在煙花三月的夜晚,牡丹、芍藥都已開放,園中姹紫嫣紅,一輪明月掛在天上。園中主人坐在船廳邊上,嗅著花香,看著外邊不知是灑在地上還是映在水裡的月影,撫著古琴彈奏一首《廣陵散》,再吟唱一曲宋代詞人趙以夫的《揚州慢》(原詞是:十裡春風,二分明月,蕊仙飛下瓊樓。看冰花剪剪,擁碎玉成毬。想長日、雲階佇立,太真肌骨,飛燕風流。斂群芳、清麗精神,都付揚州。雨窗數朵,夢驚回、天際香浮。似閬苑花神,憐人冷落,騎鶴來游。為問竹西風景,長空淡、煙水悠悠。又黃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此情此景,如詩如畫,似夢似幻。再思何園主人“芷舠”兩字,意為“香草小舟”,其出生地在安徽的一個三面環水、一面望山的地方。出仕後,芷舠時而春風得意、順水行舟,時而宦海沉浮、風起流急,這船廳的設計是否也隱示著園主身世命運呢?片石山房是明末清初石濤大師的“人間孤本”,在片石山房西側的廊壁上開出了幾個透窗,其中最北邊的一個卻不是透窗,而是嵌在牆上,看似透窗的大玻璃鏡子。通過這面鏡子,園中美景盡收眼底。片石山房中間有一個小水潭,站在水潭的南側,只見水中有一輪清晰的明月,而且隨著觀賞者的移動,水中的月亮由滿到缺,幻化無窮。這就是片石山房石濤大師帶給大家的著名而奇特的佛理景觀----鏡花水月。何園的建築時間是在晚清年代,在建造方案中也參考了西方先進的建築理念,也選用了一些西方的建築材料,使整個園林融進了中西各方風格,提高了其觀賞性和實用性。在園居部分,我們可以看到西式百葉窗,歷經百年,仍開合自如,還有房間內的日式推拉門、壁爐,樓頂上西方風格的煙道,貫通上下的排水銅管,房基上的通氣孔,樓上回廊安裝的進口鐵欄杆及梁柱頂端兩側三角形裝飾鐵欄。在房間內部,西式鐵架軟床與中式梳妝台同處一室,西式鐵架靠椅與中式鼓形木凳擺在一起。其中最能夠反映中西合璧的,是一把折疊竹椅,上部是中國太師椅的風格,椅板下則是交叉的折疊方式。建築材料方面,也選用了很多西方進口材料,如法國的玻璃、西式貼壁瓷磚等。甚至在花草樹木的選擇上,也引進了一些西方的名貴樹種,比如西園假山上的意大利相思樹、樸樹。這一切都充分體現出了“中西合璧”的設計思想。何園中樓石水木的搭配上追求和諧,講求自然,使之成為天成之作。在東園、西園、片石山房等觀賞區設計講究、用料考究,整體感覺雍容華貴,充分顯示了主人的社會地位。而在居住區的建造上則不求奢華,注重實用性,體現了主人“節義勤儉”的家風。這種華樸天成的風格也是何園的一個特點。除了這些建築特點之外,何園的文化特點也非常鮮明。游何園如果忽略了這一部分,那絕對也是一個遺憾。何家的家風很嚴,訓、規、戒、律多處可見。我們在怡萱樓的房間裡看到了十一條的何氏家規,依次分別是:孝敬親長之規;隆師親友之規;鞠育教養之規;節義勤儉之規;讀書寫字之規;出處進退之規;待人接物之規;飲食服御之規;量度權衡之規;撐持門戶之規;保守身家之規。細細讀之,感觸頗深。其中的很多內容對於現代家庭來說,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比如說在第一條《孝敬親長之規》中,寫道“孝順父母、尊敬長上,乃百行之首、萬善之源。”“今之人以能養為孝者何?蓋緣不顧父母而私妻子、倒行逆施者眾,彼善於此,故與之耳。殊不知孝之道,豈養之一事所能盡哉!”這不也是現在很多家庭的現狀嗎?再如第五條《讀書寫字之規》中說:“子弟讀書之成否,不必觀其氣質,亦不必觀其才華,先要觀其敬與不敬,則一生之事業概可見矣。”“學問之功全在講貫。而講習之要,必須講後自己細看,著意研窮,潛思默究;逐句紬繹,逐章理會;方才得其旨趣。略有疑惑,即為質問,不可草草揭過。”這對於今天的兒童教育仍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讀這十一條家規,也是上了如何做事做人的生動的一課。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從2006年起,揚州辦過多次《何氏家規》的講座,次次爆滿。需要說明一點的是,《何氏家規十一條》並非何芷舠所創,而是另一個叫何倫的人所創。何倫,字宗道,號東山,明朝江山(今屬浙江省)人。但何園主人將此十一條家訓列於堂前,也足以體現了何芷舠的良苦用心和為人風範。何家也很重學風,在十一條家規中,讀書寫字之規篇幅最長。在讀書樓裡也專門掛有從族譜中輯出的治學家訓,從這家訓中似乎能想像出何家大公子何聲灝在這裡“三更燈火五更雞”的發憤苦讀的場景。讀書樓的東窗外的貼壁假山與東南面的船廳,也似為後代苦讀勵志所設,喻示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正是因為何家這種厚學重教、詩禮傳家的門風,才使得何氏後人中精英薈萃、才俊輩出,先後出現了祖孫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畫家、姐弟院士。其中祖孫翰林是指何芷舠的父親何俊和兒子何聲灝,兩人分別在道光年間和光緒年間中了進士,被欽點進了翰林院,成為了百口傳誦的佳話,光耀了祖宗和家門。進入二十世紀後新的教育制度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科舉制度,何芷舠的二兒子何聲渙的兩位公子何世楨和何世枚出國留洋,雙雙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博士。之後,他們又共同回國創辦了上海持志大學,為中國的現代高等教育作出了積極地探索,也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人才。我們在玉繡樓陳列室裡看到一張老照片,何世楨與一批國共高級領導在一起。其中有毛澤東、惲代英、羅章龍、鄧中夏、向警予、汪精衛、胡漢民、張繼、邵力子、戴季陶等。後來我在網上查到,這是1924年5月5日國民黨中央執委上海執行部全體人員為紀念馬克思誕辰在上海中山寓所的合影。父女畫家是指何芷舠的長房次孫何適齋以及何適齋的長女何怡如,他們曾得到了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的指點和提攜,尤其擅長畫松鶴,深得國畫大師張大千的贊許。姐弟院士中,姐姐就是何芷舠的曾外孫女,中科院院士、工程物理學家、我國核同位素分離科學的學術奠基人、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作出了卓越貢獻的王承書。而弟弟就是何芷舠的曾孫,近年來在反對偽科學和法輪功中名聲雀起,被稱為“科學之劍”的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先生。從姐弟倆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對理想的追求、對科學的執著,與何園文化可謂是一脈相承。除了聽講解、看介紹、觀細節之外,筆者回來後還花時間查閱了很多文檔,發現何家不僅是一個名門望族,而且與北洋大臣李鴻章,以及光緒帝師孫家鼐兩大家族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何芷舠的父親何俊是李鴻章的手下,與李鴻章關系非常。何芷舠也長期在李鴻章的大哥李瀚章手下任職,關系密切。何家與孫家更是有著密切的婚姻關系,何芷舠的正室孫太夫人是孫家鼐的侄女,也是李瀚章的干女兒。後來,何芷舠與孫太夫人生的小兒子何聲潤也取了孫家小姐,何家人稱呼其為何三姑,她就是著名科學家何祚庥的祖母。而孫家與李家也存在婚姻關系,李瀚章的二女兒嫁給了孫家鼐的侄子。因為這些關系,何芷舠的父親何俊去世後,李鴻章親自為其撰寫了墓志銘。除了署名“李鴻章”之外,還自稱“姻愚弟”。何家的官宦地位以及這些裙帶關系,使得何家成為了清代末期的名門望族。從何園出來天色已黑,沿街向南沒走幾步就到了徐凝門橋。站在橋上,卻又憶起了盛唐詩人徐凝,以及他的《憶揚州》:“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長易得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詩中“無賴”二字,原意為貶義,表示因明月惱人,有抱怨意。這首原本表寫鄉愁難去的詩句,因後人驚賞其中對揚州明月的新奇描寫,就離開了作者原意,把後兩句截下來只作為描寫揚州夜月的傳神警句來欣賞,這時的“無賴”二字又成為極度喜愛的昵稱了,致使“二分明月”也成為了揚州的代稱。這時已經晚上六點多了,中午那兩斤多的長江鮰魚好像還在肚中鬧騰,一點飢餓的感覺都沒有。和妻商量一下,決定還是先去享受一下揚州有名的“晚上水包皮”的足藝吧。

揚州城市確實不大,叫一輛出租車從南邊的何園開到北面梅嶺東路的陸琴足藝,也只不過起步價七元。由於這時正是吃飯時間,洗腳的人不多,我們等了不到十分鐘就有房間了。我們點了108元的特色足藝套餐,再加上修腳項目(10元)。揚州的“三把刀”(菜刀、剃頭刀和修腳刀)很知名,陸琴足藝是揚州最有名的洗腳、修腳的去處,但我們在享受完服務後卻感覺有些失望。與我們在北京良子做的足療相比,陸琴的內容多,包括腳底拔火罐、生姜敷膝蓋,但在腳底穴位按摩方面,好像不如良子。另外,陸琴的服務小姐在給我們按摩的時候,還在看著電視,而這種行為在良子是堅決不可以的。九十分鐘的服務結束後已經八點多了,下樓結帳的時候,一樓大廳裡等位的人多的不得了。一位剛來的先生問陸琴的接待小姐需要等多長時間,小姐回答:兩個小時吧。看來網友的提醒沒有錯,看來我們先修腳後吃飯的選擇非常正確。打車到國慶路上的菜根香,司機嘟嘟囔囔地不願意去,我們連懵帶唬終於上了車。等到了國慶路,我們才知道司機不願意去的原因。在地圖上國慶路標得很寬,我一直以為是主干道,等到了才知道這條道並不寬,而且還是單行道,只能由北向南開,而且上下班高峰時還禁行。淮揚美食天下聞名,各種名菜早已名聲遠揚。到揚州享受淮揚美食已是人們旅游項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在出來前就做過精心的計劃,在揚州的每一餐都選擇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名店。菜根香也是揚州的一間百年老字號的餐飲店,但國營店的做派很濃,服務質量實在不敢恭維。我們點了一個拆燴鰱魚頭、大煮干絲、沙鍋菜心、揚州炒飯,還要了一瓶當地產的茉莉花啤酒。沒成想,這三個淮揚名菜全是湯菜,而且量還是特別大,結果整個灌了個水飽。最後只能集中精力吃完拆燴鰱魚頭、大煮干絲,把沙鍋菜心、揚州炒飯打包拿回旅店。需要說明的是盡管服務質量不盡人意,但菜根香的菜品質量還是沒得說的,而且貨真價實,份量也很足。關於菜品,網上驢友們已經寫的很多、很詳細了,我就不再贅述了。別看國慶路交通不方便,但卻分布著多家老字號的名店。出了菜根香向南走,依次可以見到富春茶社、大麒麟閣茶食店、謝馥春雜品店,對了還有綠楊旅社。富春茶社、大麒麟閣茶食店已經關門了,我向門口的幾個當地人問了幾個問題,先問“富春茶社怎麼樣?”回答是“當然好了!”再問“你們平時來吃嗎?”一個小學生摸樣的孩子說:“不來。”“為什麼?”“太貴。”聽到這些回答,再聯想到網友們的評價,我對富春茶社的興趣已經不大了。老婆在謝馥春花25元買了一盒鴨蛋粉做紀念,然後我們又像觀景似的游覽了擁有百年歷史而且極有特點的綠楊旅社,看了梅蘭芳、郁達夫曾經住過的房間。離開綠楊旅社,在廣陵路口上了出租車,二十分鐘後我們就到達了錦江之星。進了房間,小女兒已經疲倦不堪,上床倒頭就睡。我們也趕緊洗漱完畢關燈上床。一天下來雖然我也感到很疲憊,但此時大腦還很興奮。我回想著一天的經歷,上午的鎮江北固山,下午的揚州何園,一幕幕場景像放電影似的從眼前掠過。這是我在揚州的第一夜,可惜是陰歷初三,還看不到揚州的二分明月。透過窗簾的縫隙向外看去,天色黑黑的,幾點星光在閃著。

躺在床上,我突然想起了杜牧的《遺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杜牧的“十年一覺揚州夢”到底是天堂美夢,還是一場噩夢呢?但不管怎麼說,我希望今天晚上還是能睡個好覺,做個美夢。希望夢中看到的不是清兵的十日屠城,而是唐朝的揚州籍大詩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場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待續)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