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6日古跡游

作者: beckyin

導讀西安古跡游——古城牆、鐘鼓樓夜景 D1 下午五點多才到西安市區,所以小小夜游了一下。我從南門上,在城牆上騎了半個多小時自行車,細細品味這座古城,華燈初上,夜景很美,只是城牆地面不平,騎完之後雙臂發麻,不過想想這些都是明磚啊,也就沒什麼怨言了。西安城牆主要是明代留下來的,所以布局以及整體感覺和南京的中華門差不多,我在城牆上的時候,就一直覺 ...

西安古跡游——古城牆、鐘鼓樓夜景 D1 下午五點多才到西安市區,所以小小夜游了一下。我從南門上,在城牆上騎了半個多小時自行車,細細品味這座古城,華燈初上,夜景很美,只是城牆地面不平,騎完之後雙臂發麻,不過想想這些都是明磚啊,也就沒什麼怨言了。西安城牆主要是明代留下來的,所以布局以及整體感覺和南京的中華門差不多,我在城牆上的時候,就一直覺得我又回到了中華門。當年去南京的時候,中華門給我的印像太深刻了,所以此次古城牆給我的震撼感就輕了許多。如果從南門進,可以看到豎著幾乎貫穿城牆的裂痕,是某次地震後留下的痕跡。站到近前,撫摸城牆的傷口,我嘆息,青石不語,但是它見證了多少歷史啊,成敗榮辱,一幕幕也許是不斷重復著在它面前上演,所有的故事都被歲月悄悄的藏在了城磚裡,它不曾忘記,只是等待著懂它的人來慢慢翻閱。個人覺得,城牆還是晚上景色好,霓虹燈全開,還有唱秦腔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免費聽。 網上說鐘鼓樓的夜景比白天值得看,我比較了一下,的確如此。站在下面看就可以了,完全沒有登樓的必要,我們站在遠處可以欣賞鐘鼓樓,但是登上鐘鼓樓,欣賞的卻只是一般的城市夜景。晨鐘暮鼓,鐘樓和鼓樓相對千年,還真的是相看兩不厭。即使是相愛至深的有情人也未必有這樣的緣分,能夠相守千年。那一瞬間,我有點嫉妒它們.

西安古跡游——法門寺、乾陵 D2 原來的計劃,這一天應該是法門寺、乾陵和茂陵。結果乾陵走了主陵和永泰公主墓就已經4點多了。茂陵肯定時間不夠了。其實選擇包車的本意就是希望節省時間,多去一個景點,時間可以玩的晚一點。可惜目的沒能達到,空留遺憾。 走完這一天我就知道,原來的路線行不通了。原來的路線都是根據研究網上的游記設計的,其實每個人走每個景點的時間都不同。以法門寺為例,網上有的人走了半個多小時,有的人走了一個多小時,我一共走了兩個小時二十分鐘。至此,網上的時間對我已經沒有任何參考價值,我的行程從第2天開始就被打亂了。 法門寺 沒什麼感覺。法門寺,因舍利建塔,因塔建寺。而這個塔,也是倒塌後八十年代重建的,否則怎麼發現的地宮。所以事實上這座寺廟裡面沒什麼古跡可尋的。只不過,如果你有興趣走到後院,的確是說不出的靜幽,鳥鳴聲不絕於耳。少有游人走到後面來,只偶爾一兩個僧人從身邊經過,你會有一種很強烈的存在感。完全無法想像,前面是那樣的鼎沸,而後院依舊是屬於寺院的亙古清寧,就仿佛有什麼東西將聲音生生截斷一樣。有興趣的話,還可以領幾本免費贈送的佛學書,深入淺出。作為入門讀物還是不錯的。或者對佛學有研究有疑惑的人,可以和贈書的小和尚攀談。可惜我對佛學一竅不通,白白錯過了可以免費提問的機會。下次再來一定提前好好研究下。

法門珍寶館 也就是法門寺地宮中出土的文物拿到這裡建成了博物館。個人認為,還是值得一看的,都是真品,還有故事可聽。讓我心中一震的就是他們的震館之寶——法杖。雖然究竟是誰使用過的已無從考證,法杖橫臥在那裡,依然給人以無窮的莊重感。再就是看過無數次圖片的八重寶函,從大到小排成一列,檀香木的那一重早已腐朽,所以只能看到七重。珍寶館內不准拍照片,我還是很欣慰的,至少我們對文物的保護是確實在執行的。到後面參觀碑林和陝博的時候才是真的心痛。看過之後,會有一種感覺,其實所謂真品有時候沒有贗品來的精美,因為古時候的珍珠寶石飾品沒有經過人工打磨,純粹天然,反而沒有現代贗品那麼流光溢彩、燦爛奪目。很有靜水流深的感覺,真正珍貴的往往都是低調的。

乾陵 其實,我來西安有一半的原因是為了無字碑。只是真的到了眼前,看著它,我卻什麼感覺也沒有。可能是因為我沒有登上陵墓頂端,實際上也只看了半個陵。武則天的無字碑比她丈夫李治的七節碑高大宏偉的多,據說立碑的時候李治剛剛去世她還未登基,可見她早有取而代之的打算。不過,她的的確確比她的丈夫和兒子們有建樹多了。乾陵沒有發掘,能看的就是山陵和外面的石像及城牆。

到永泰公主墓才真真正正走入古墓之中,陰涼的很,而且可以看到盜洞和古墓機關,因為墓中文物和壁畫已經轉移到了博物館,所以看看墓室結構,看看棺槨,也很不錯的。我還是第一次走進墓室裡面。據考證這位公主是死於難產,有點悲哀,縱使貴為公主,也難逃這樣的結局。

章懷太子墓很偏僻難找。所以雖然是十一,墓室裡面只有我一個人。這種地方一旦沒有別人,真的有陰曹地府的感覺。我在墓道口站了十分鐘,才鼓起勇氣走進去。章懷墓的壁畫比永泰墓完整的多,從墓道一直延續到墓室,其實比永泰公主墓值得去。而且,章懷墓的棺槨沒有完全用圍欄圍好,膽子大的話可以伸手去摸,可以繞到後面去看看,還可以爬上去向裡面看看,棺槨有一塊作為蓋子的石板松動了,應該是以前的盜墓人所為。我在棺槨前面站著,真的有盜墓者的感覺,能聽見自己的心跳。我承認我膽小,我大白天一個人站在墓室裡緊張的不得了,那些盜墓者竟然晚上來,而且棺槨裡面還有屍體,越想頭皮越麻,一路跑了出去。 所以,乾陵之行我印像最深刻的其實是章懷太子墓,太難忘了,就像盜墓的是我一樣。

西安古跡游——兵馬俑、華清池、烽火台D3

其實,這條路線倒是比想像中的節省時間。除了兵馬俑要花三個多小時以外,其他不用很多時間。只是我們十點才到兵馬俑,否則完全可以把半坡也放在這一天的。 兵馬俑 不用多說了,來西安必到的地方。 開放了三個坑。一號坑比較大,主要是步兵,基本再現了秦的軍隊布局:最前方是三排不穿鎧甲的士兵,相當於敢死隊。後方有後衛,兩側有兩翼面朝不同方向。兵俑的等級制度分明,將軍俑和普通士兵俑的鎧甲和發髻是不同的。二號坑基本沒怎麼發掘,其實以現在的技術還是不發掘為好,那麼美麗的色彩全被氧化沒了。如果沒有能力好好保護他們,又何必打擾他們的長眠呢?三號坑很小,完全發掘了,一側是會議室,一側是殉葬坑。我轉了一圈之後又回到一號坑站了良久,震撼,除了這個我想不到別的詞形容。始皇建國後,大概最主要的精力都用來建造自己的陵墓了。。。 據當地人說,這些兵俑的面容和表情每個都不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和自己酷似的臉。只可惜如今,我們只能高高的站在一邊觀賞,不能走到兵俑中間去細看了。即使遭到過破壞,即使殘缺,我們依然可以據此想像出當年秦國軍隊的勇猛強大,某種程度上說,也只有這樣的陪葬才配的上這位天下在手的千古一帝。 聽了一副對聯很搞笑,上聯:翻身要靠共產黨。下聯:致富還靠秦始皇。橫批:感謝老楊(發現兵馬俑的人)。

華清池 現在修的很大,不過實際上真正是古跡的地方不多。喜歡古跡的人還是很值得一去的,否則沒有什麼看的必要。楊貴妃沐浴的海棠湯完全用藍田玉修成,只是當時的玉石中玉含量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看起來就和石頭沒什麼分別。歷經千年,池底早已干涸,浴池的外形依然很美。可以想像當年美人出浴是怎樣一番情景。李隆基沐浴的蓮花湯像個泳池,雖然現在已經破敗,依舊氣勢不減。最值得一看的其實是星辰湯。華清池早在秦開始就被人們所喜愛,代代都有對它整修。最早,星辰湯是百姓們露天洗澡的地方。因為晚上,在你泡溫泉的時候,可以仰頭望見天上的星辰,故稱之星辰湯。因此你可以看到,表層的漢瓦下面有一層秦磚,那感覺就像一塊可以呈現幾個地質年代的岩石,秦磚漢瓦,同時出現這裡,在你眼前。就為了這一點,華清池一行也是值得的。

花5毛錢,可以用華清池的水洗手,的確滑滑的,別的就沒什麼感覺了。芙蓉玉,是少見的粉玉,形成於泉眼處,因此含有多種可溶性礦物質,是玉石中少有的具有美容養顏功效的品種,據說也是當年李隆基送給楊玉環的定情信物。不知道是因為去西安之前我就對芙蓉玉充滿好奇心裡已經想要買了,還是我和它真的有緣,我在專櫃前試戴的時候,有一只玉鐲就怎麼也摘不下來了。以前聽過很多類似的故事,買玉有時候是講緣分的,想不到這一次就真的被我遇上了。麻煩的是,它到現在還賴在我的右手上。

驪山 主要有烽火戲諸侯的烽火台和兵諫亭兩個景點。烽火台其實是為了旅游開發後建的,據考證地點的確是這裡,所以可以登上烽火台遙想當年那場一笑傾國的鬧劇。視國之信譽為兒戲,這樣的君主,縱使富有天下又能怎樣,嫁給這樣的男人為妻,難怪褒姒會笑不出來了。兵諫亭旁邊還有老蔣當年藏身的小洞,滿搞笑的。不過,總的來說,純屬順便,不去也沒什麼損失。 西安古跡游——碑林、半坡遺址、大雁塔D4 碑林 西安之行到此,我才真正開始覺得不虛此行。碑林陳列了各朝的名家墨寶。喜愛書法的人絕對不可以錯過這裡,喜愛古跡的人也不能錯過這裡。我重點看了前三個展室,用了三個半小時。如果7個展室每個都詳細看,恐怕一天是不夠的。 第一個重量級的石碑就是李隆基的石台孝經,也是我的最愛。篆書和草書對我來講就像天書,所以我最喜歡的是隸書。而隸書中,我最喜歡李隆基的字體。嚴整中帶帝王之氣,後人實難模仿。石台孝經堪稱經典。 第一展室陳列的是中國最完整的唐文宗時期的碑刻四書五經等十二經。它的珍貴之處不在書法,可以跳過。 第二展室以唐代名碑為主,可以說中國的書法精華基本在此了。楷書有顏真卿早期(約44歲)的多寶塔碑,巔峰時期的顏氏家廟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碑(這些碑都是藍田墨玉的材質),隸書有史維則的大智禪師碑,篆書有李陽冰的三墳記碑(稱李斯之後第一人)。。。還有一字千金的懷仁集王羲之的三藏聖教序碑,也叫三絕碑。碑文由李世民親自撰寫,每個字都是王羲之真跡,懷仁和尚耗時二十四年收集王羲之的字終於組成了這個三絕碑。據說專家從中推測出有二十幾個字應該是出自《蘭亭序》的真跡。我非常認真的把碑文中的每個“之”字都拍了下來,當然,最漂亮的肯定是王羲之的“之”字。 第三展室重量級的兩座碑就是“顛張”張旭的斷千字文碑和他的徒弟懷素和尚的千字文碑。草書的恣意瀟灑在這裡真的是表現的淋漓盡致。我雖然基本看不懂,還是深深被碑上的字所吸引。還特意買了拓片回來。 四、五、六、七展室主要陳列明清時期的碑文。清時期主要是康熙和乾隆的碑文。我就沒有詳細看了。 出了這七個展室,另外一個展廳裡面,“東方維納斯”和昭陵六駿也在。看了看唐太宗的馬,幾乎個個戰死沙場。三匹身中五箭而亡,一匹身中9箭而亡。我站在那裡,忽然很心酸。我想,大概從一開始李淵就沒有打算把王位給李世民,所以才會放任他頻頻的征戰沙場出生入死,意在將他培養成一個武將,一個將軍,為太子將來所用。而文武全才的李世民又怎能屈居於一個將軍呢,或者說,誰會將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呢?功高震主,即使他肯送,太子真的能容他嗎?玄武門之變從一開始就是注定了的。 走出碑林,思想還沉迷在美妙的書法世界中,心中卻有些痛,我看到好多碑就露天的擺在外面任憑風吹日曬,以現在降雨的酸度,這樣下去,用不了多少年,碑上的字就無法辨認了。也許不是每塊碑都是國寶級珍貴,但它們歷經千年幸存了下來,給我們帶來了歷史的訊息,難道不應該得到更好的保護嗎?被破壞的、偷盜的我們已無力挽回,為什麼對手中擁有的不能更加珍惜呢?這個感覺在我參觀了歷史博物館後更加強烈,也許真的是陝西的文物太多了,不重要到一定程度已引不起重視了。我們每每提到被收藏在西方博物館的中國文物都會不由的心痛,可是至少我們還看得到他們。如果有一些文物因為我們自己的保護不善而永遠的消失,那是不是更應該受到國人的譴責呢?不來西安不知道,有多少寶貴的東西正在我們的不知不覺中慢慢流逝。而我,卻什麼也做不了。

半坡遺址 看看史前人類的生活,墓葬,祭祀。有一種尋根的感覺。很值得一去的地方,門票也便宜只要二十五,絕對物超所值。半坡時代是仰韶文化的代表,處於母系氏族公社時期。比較有特色的是他們燒制的尖底瓶,人面魚身紋的圖案,用於葬嬰兒的甕棺等。在這裡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從半坡出來,門前就有公交站牌,我看了一下,隨便哪一路車都可以回市區.於是我耐心的等了一刻鐘,一輛車也沒看到,跑去半坡售票的地方問”你們這裡公交車多久一輛啊”,售票員看了看我,詫異的說”我們這沒有公交車”.我吐血,,算了,我只好跑到十字路口去,又看到一個公交站牌,並且很多人在等車,這次總錯不了了吧.研究了一下,選好車,我等啊等,發現怎麼停下來的車都不是站牌上面寫的,站牌上面寫的一輛也沒看到,,我真是欲哭無淚啊,,最後只好見到有車停就問司機”到鐘樓嗎”,終於被一輛小公交收留,千辛萬苦回到了旅店… 因為我本人對寺院並沒有很大興趣,想來想去最後只在大雁塔外面轉了轉.詳細內容加圖片:http://cid-c8c8bdc2b887af98.spaces.live.com/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