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8多事之秋。西北地震報道,不時在耳邊縈繞。同事和朋友們,提醒我生命寶貴。 但敦煌的無窮魅力,像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我諸多神經。毅然決然踏上西行列車,目的地敦煌,開始飛天之旅。
旅行的意思,在一次次前行中升華,不再是僅僅為了向別人炫耀自己的經歷。 用金錢堆積出的,本也不該如此膚淺。有生之年,用腳丈量盡可能多的地方,就是一種最純粹的享受。勞累身體同時,體會內心最真實感悟。天下美景各不相同,而用心所領會到的我相信就是最美風景。
天剛蒙蒙亮,站在甘肅張掖火車站台。簡樸的小站,是這次旅行的起點,它向我展開了西部神秘之旅的畫卷。轉乘汽車,西部的荒涼由車窗躍入眼簾,道路兩旁沒有了熟悉的樹木花草;黃黑色的,一望無際的戈壁用清晨日出,歡迎我們的到來。金色柔和陽光,慷慨灑滿整片大地。石子與沙礫靜靜躺在原地,沐浴著冬日前的溫暖。梭梭紅,零星點綴於戈壁荒灘,給了寂靜戈壁一絲生機。不知道是清晨,還是戈壁的緣故,周遭安靜極了,只有車輪聲,計算著時間的流逝。
路過的風景,千篇一律的相似,使得車輪下的路,遠的似乎沒有盡頭。天空,還沒有完全打開它的藍:雲朵,也不知暫躲在哪裡待命。而我, 一個地道的西北人,在大西北的土地上,期盼著熟悉而陌生的旅程,一一向我迎面而來……
莫高窟
到了,到了,有人在高呼。順著他們手指的方向看去,正前方,一片不高的山崖映入眼簾。清晰地看到,一個連一個的洞口點綴於山崖。這些不起眼的山洞,留存著令世人瞠目的敦煌瑰寶--壁畫,泥塑,經書。
十人一團,開始了我的文化之旅。佛的樣子,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異想出來的。他們的慈眉善目,栩栩如生,我們像是和熟悉老友相遇,交談。唯物主義者,崇尚科學,我也曾一度以此為傲。隨著知識閱歷的增加,才感悟到有純潔信仰的人,才是真正心有所屬。不管是哪個教派,始終引導人們向善,傾聽自己內心。 人,實在是有太多欲望,當無法實現時,往往容易失去簡單的平衡。信仰,在精神上給予我們約束同時,也給了我們強大內心支撐。佛法中有現在佛-釋迦佛,未來佛-彌勒佛,過去佛-釋迦文如來。雖然,很難輕易相信,就是他們掌管著我們的前世,今生和未來。但前世,我們無法重來;未來,更是難以洞察;唯有今生,在我們手中。腳下的路,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對得起自己的付出,別人善意的幫助,就不枉來世上走一趟。甜酸苦辣,都是我們的生活,人的活法不一樣,能微笑著繼續朝前走就好,就是幸福生活。極樂世界,說得就是這樣吧。
莫高窟,不愧為佛教藝術的瑰寶。160元的門票,再怎麼貴都覺得值。由於文物保護的緣故,窟內禁止拍照攝影,而且每個團一天 限定參觀10個窟。但窟內景像迥異,個個奪人眼球。一片漆黑的窟內,在手電筒昏暗光線指引下,壁畫時而色彩絢麗,歷經上千年歲月洗禮,依舊紅得炫目,綠的生命;佛像塑造手法,嫻熟到極致,即便是裙角,也線條流暢,翩翩如飛;窟內穹頂,時而豁然開朗,時而智慧閃現,恍如引領著我們踏入天界。導游,很快成為我們這群人的靈魂人物。每進入窟內,我們都會自動靜音,像虔誠信徒不願遺漏掉絲毫信息。頭,隨著導游的解說指令,上下左右扭轉著;眼睛所到之處,必驚喜連連--反彈琵琶,姿勢優美,惟妙惟肖。盡管,有諸多人質疑這種演奏方式的真實性,但還是即興摹仿起來。飛天組圖中,男飛天充滿剛柔與力量, 女飛天則飄逸嫵媚。有了他們的說法圖, 緩解了嚴肅氣氛,讓思緒越飛越遠,飛過今世,看清前世,憧憬未來。 令人矚目的藏經洞,外觀竟是如此名不見經傳--沙堆掩埋的痕跡清晰可見,只有5-6個平方米的空間裡,一尊當時在地方很有名望的和尚坐像,身後牆壁左右各繪一女子。簡樸的,讓人難以相信就是這裡,被王道士發現藏有4萬余冊珍貴經卷。昨天的藏經洞,使得西方各國文物學者聞風而至。今天,它的發現轟動世界。是金子,即便掩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也總會發光發亮。至今,那些價值連城的經書,散落在世界頂級博物館中。作為一個中國人,此刻內心活動極其復雜:為祖國日益強大而自豪,也為昔日被欺凌而感慨萬千。每一個民族,都有其一路走來的代價,可中華民族的每一步,卻是這樣異常艱難。佛祖眼中有淚。
莫高窟,見證著過去,輝煌與恥辱。 就像,踩在我們腳下有著900年歷史的蓮花磚。即便花紋已被歲月磨去,但他們一直堅定存在著。終有一天,他們會告訴後人:昔日的榮耀,和今天的堅持一樣讓人肅穆。
鳴沙山 VS月牙泉
沙漠魅力,在其廣闊與無垠。藍天白雲映襯著黃沙,駝鈴聲聲悠揚而深遠,把思緒帶到了遙遠年代。駝背上的絲綢之路,讓世界認識了中國。隨駱駝晃動身體,像個喝醉酒的人。眼前沙山沙海,讓我醉意更濃。馱隊,也突然變成了遠古的商隊,我就是這商隊頭領,帶著他們走向天的那一邊。牽駱駝的人一聲吆喝,我的絲路夢就這樣被搖醒了,已經在鳴沙山半山腰。沙漠裡的山,只是一個形像的名詞而已。要不是腳下的沙太稀松,從山腳到山頂,也就40分鐘而已。還好,有人工搭的木梯,從半山腰到山頂5分鐘, 不費吹灰之力就到了山頂。自然,登頂也就少了會當凌雲頂,一覽眾山小的霸氣。沙,在風的吹動下堆積成山,本就奇特。而此刻,我就站在這沙海高點,興奮難以言表。抓起一把沙,看著他們頃刻之間從指尖流走,感嘆歲月的流逝,是這樣的無情。趁著夕陽的余暉,我要和沙子來個親密接觸-滑沙。坐在竹制的滑具上,我使勁在沙上滑動雙手,奮力向下滑去。沙的阻力實在太大,沒有風馳電掣般的感覺,我只是在從上到下艱難的位移著。當地人的友善和豪爽,我得以坐在沙地摩托上,過了把神氣活現的癮。
轉過鳴沙山,來到沙漠綠洲月牙泉。泉水如一彎新月,躺在沙漠藍天之中。沙包圍著水,水潤澤著沙,水草樹木擇水而生, 一派欣欣向榮景像。神奇,在沙漠腹地開花結果。曾聽說,泉水即將干涸,美景就要消失。而近幾年,水位又奇跡般的有所回升。泉水,難以舍棄與之相伴的沙漠,他們已經默契的融為一體。相依相伴幾個世紀,守著日生月落,風雲變幻,用彼此呼應著對方的美。沙的堅硬,水的柔美,完美結合在一起,渾然天成沙漠裡一道獨特的風景。坐在沙包上,看著一個人向沙山高處走去,感覺他是回歸天堂的天使。夕陽,照著他的肩膀,整個輪廓發起光來最後縮為一個亮點,消失在我的模糊視線中。
玉門關/雅丹地質公園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遺址的概念,在看到玉門關之後,在我腦海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昔日繁華,如過眼雲煙,要塞,歷經數百年的歷史,也會濃縮為小點。留在人們記憶裡的形像再偉大,也抵不過歲月無情的變遷。現在眼前這個,類似於土包的城池,難以想像他當年的英姿。但在崢嶸的歲月中,它是邊關要塞,保一方百姓平安,讓人們可以歌舞升平。今天,盡管在風沙的侵蝕下,沒有了王者之風。卻依舊造福著這裡純樸的百姓。春天,飛過了玉門關,因為到處都應該有希望發芽,開花,結果。大自然鬼斧神工,讓人折服。經過數萬年地質運動變化,曾經的海洋干涸了,地殼運動使得海底抬升,西北獨特的氣候條件,(年降水量60毫升,而蒸發量是其60倍還多)再加上長年累月風沙,暴露在大自然中的地質層,發生了奇妙變化,才形成了今天的魔鬼城。
每塊黑色岩石層,都有自己獨特形態:天上街市,整齊排列著;雖然沒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凱旋門,奏響宏偉樂章,卻從不經歷莊嚴的閱兵;金獅,孔雀爭相迎賓,雖然少有感謝話語回饋;西海艦隊氣勢磅礡,一艘艘艦船蓄勢待發,卻沒有勝利的歡呼喜悅。面對著他們的前輩--黑色戈壁,岩石從容不迫,義無反顧的奔向自己的宿命,在風沙中灰煙滅化為一顆顆沙粒。但即便是一粒沙,也是一世界。 所以只要佇立一天,他們就保持著威嚴與挺拔。克盡職守,也許是對他們最貼切的評價。守著荒漠,守著孤寂,他們與風聲為伴,與日月為舞。這份等待,終有回報。大地母親,報以他們最熱切的擁抱。所以,他們是幸福的,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當夜深人靜,魔鬼城的風聲,就是他們的堅定地回答。
在路上
今天的旅程最是辛苦。從甘肅到青海德令哈,我們要翻越祁連山脈,接近11個小時的車程。西北的空曠與荒涼,一路上應收眼底。天路的意義,也了然於心。車窗前永遠是一條通天路,順著山勢起伏跌宕沒有盡頭。
天與路,在遙遠的地方交彙。我們,就是在這天路上行走的過客。時間一長,連視覺都有種虛無縹緲的壓抑,不久就昏昏欲睡。當再次睜開眼的時候,眼前的景像還是似曾相識。只是天更低了,如棉花糖雪白的雲朵,調皮的向我招手。山像壁畫雕刻,定格在原處。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山也個性分明。西北的山,少了秀美婀娜,沒有山清水秀的纏綿。山的形態,在惡劣的氣候地理條件下,座座棱角分明,蒼勁有力雄渾大氣。
雲的移動,在山間形成的陰影剎是魔幻。太陽照到的地方,黑色的山石悠光發亮,向烏金一般掩藏不住深邃。陰影處,仿佛世紀盡頭,一切都靜止了般的死寂。下車做個深呼吸,感覺空氣稀薄而清爽。風吹在臉上,舒服極了。不由自主閉上眼睛,感受這份天高雲淡的愜意。看到最多的建築,是修路工人們的帳篷。茫茫戈壁,他們與天路為伴,有他們的地方,就有路,就有希望。可他們卻要忍受沒有電,水源,繁華,甚至生存必備條件的生活。干一行愛一行,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自得其樂。天當被,地當床,狂風為他們動容,歌聲中流露他們憨厚的滿足。
茶卡鹽湖
疲憊的身體,缺少不了鹽分的補充。遠望鹽山,和普通的山沒什麼區別。近距離才見他的廬山真面目。晶瑩剔透的鹽粒,直接從湖中被挖出後堆放成鹽山。由於氧化作用,鹽山表面變成了灰黑色,而裡面的鹽依舊潔白剔透。忍不住,抓了幾顆放入嘴裡好鹹。難怪放入碘,這裡的鹽就直接出廠銷售了。
登上不高的鹽山,鹽湖盡收眼底。浩大的湖區波光盈盈,在陽光的照射下,宛如一展無邊無際的冰盤折射著刺眼的光。茶卡,在蒙古語裡的意思就是有鹽的湖,走入湖區,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遠處看明明是湖水波光蕩漾,而漫步湖邊,卻是大片大片結晶鹽,或在湖邊形成鹽灘,或在湖中開出鹽花,更有在湖底形成厚厚鹽層。這景像我從未見過,以至於忘記了耳邊呼呼的北風,凍得直打哆嗦的雙腿,不斷淌下的鼻涕。低估了鹽湖的溫度,讓我受了不少罪,全身上下被吹得透心涼。但在這樣的仙境中,也不枉做回神仙。
簡易小火車道,帶伙伴們去了湖區深處,我有足夠多的時間,仔細欣賞鹽湖的美。一排孤傲的高壓電線杆,由近到遠的延展開來,和火車道平行的通向遠處。在藍天湖水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越向鹽湖深處走,湖水呈現出越豐富的色彩。 起先是單純水色,碧綠色再往裡,而最裡面藍色。水天一色,在這裡用得有些牽強。在湖裡洗了洗手,雖然溫度很低,但水溫並不是很冷,沒兩分鐘,手上竟然是一層白色的鹽末, 這水莫非還真可以美容。天然去雕琢啊。
青海湖
水是萬物之源。大自然是公平的,給了雪域高原一顆明珠作為禮物。青藏高原,因為青海湖而生機勃勃。湖邊待收的青稞,展示著富足。油菜花杆,讓我們眼前填滿金燦燦的黃。成群肥碩的牛羊,讓我味覺系統異常發達。孩子們無邪的笑容,是放飛希望的美好未來。這兒,是高原世外桃源。難怪有,我願做一只小羊,守候在他身邊的想法。
湖中的二郎劍島,是傳說中二郎神的劍掉落凡間,形成的湖島。 這裡濃郁的藏族風情,感染著每一人。祭台上色彩濃烈的紅黃藍綠經幡,形成一個圓形的頂。可以感覺到,藏民族的豪爽與熱情。通往祭台的門洞和牆上,畫滿各種各樣宗教圖案。石頭雖然不會說話,但卻傳達著最最原始的信息。湖水作證,藏民們用最誠摯的心祈禱風調雨順,安康幸福。每到藏歷的節慶日,這裡莊嚴而肅穆,湖水似乎也有了靈性。盡管依舊有波濤翻滾,卻懂得造福一方百姓,是他神聖的職責所在。
背風一面,湖水清澈見底,遠山,天空,白雲的點綴下,平靜溫婉。小小的觀湖平台,簡單隨意的木樁圍欄,白色的沙灘,是三亞的海灘也跟隨誰來到了這裡? 如果,不是西北風點破了迷底,我寧願相信這恍惚的感覺。島上的草木,都頗有特色,似蒲公英的花,卻怎麼也吹不散它的種子。湖水,溫柔如母親,偶爾飛過的海鳥,傳達著生靈的呼喚。
塔爾寺
塔爾寺是青海省和中國西北地區的佛教中心和黃教的聖地,也是中國黃教--喇嘛教格魯派的六大寺院之一。整座寺依山疊砌、蜿蜒起伏、錯落有致、氣勢磅礡,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景色壯麗非凡。深厚的人文底蘊,讓它毫不遜色任何自然美景。
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和色彩絢爛的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 。正殿佛堂前的一棵樹,讓我不禁抬頭望,導游說它的每一片葉子,在陽光下都透著佛祖的樣子。如果,葉子能落在你的身上,就是和佛祖有緣。仰望了半天,葉子也不曾落下。和虔誠的信徒們,在殿門口磕滿10萬個五體投地的頭,為了是還一個願相比,落不落葉子,已經不那麼重要了。盡管他們衣衫有些襤褸,可眼睛清澈明亮,笑臉靦腆敦厚。特有的高原紅,讓我們分不清,他們是害羞還是健康。我的笑容,總是能回饋到這樣真誠的笑臉。雖然我們彼此語言不通,但笑容,是最簡單直接的表達。
尾聲
西寧火車站,我要在這裡留下足跡。感謝在桂花飄香季節,讓我經歷了如此讓人陶醉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