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深圳火车站
终於到了深圳,早上站在火车站地下的7-eleven便利店门口等来接我的同学。他因为住得很远,而地铁要6点半才发车,所以我足足等了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比我在火车上的17个小时还难挨,我背着书包,双手按着挎包,一会看左一会看右,神情紧张得像个小学生。
右边是通往香港的通道,头顶的牌子上写着“香港HongKong”。早上6点半人並不多,稀稀落落的人在这个通道裡来来往往。有上班的白领也有戴红领巾的小学生,他们的生活在我看来很神奇,每天穿越在香港和深圳之间。左边有一个像花坛的坛子,周围坐了一圈人,估计也是等待转车或者接人的人们,可我不敢坐到他们中间,只是远远地站在便利店门口,目光警惕地盯着来来往往的每一个人。他们会目光随意地从我身上扫过,於是我就会愈加紧张地抬起头向左上方看那电视機裡演“朝闻天下”。
关於滨海生态公园
第一站是滨海生态公园,也就是红树林。来之前就聽说“浣熊”台风即将登陆的消息,以为会有倾盆大雨。但那天上午一直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所以反而有些喜出望外。但走到海边就知道台风確实在不远处虎视眈眈着。海边风大,大到可以把伞骨吹翻过去,甚至有些站不稳。在海边勉强站了一会看了看滩塗上的红树林,以及夹杂着泥沙混浊的翻着波浪的海水,就返回到了公园内。
公园裡有很多各種各样的植物,大部分应该都是亚热带植物。很多开着红艳的花,可惜没有记名字。有幾个老人拿着长焦镜头和相機准备拍鸟,有一群像高中生一样的学生围在一起嬉笑喊叫,我聽到他们在喊“陈冠希”。这样逛出了公园,其实並没看什麼。下一站准备去深圳大学。
关於深圳大学
坐车到了深圳大学,进门参观还要登记身份证,真是稀奇。进正门又拐就看到一座高耸的山,那是真正原生态的山,山上苍翠浓绿,榕树主树干纠缠盘绕,须根密密麻麻地垂下,地下根延伸幾米,並隐约露出地表。山脚有一圈壕沟,算是和校园内的路隔开,山上还插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为保护原生态山林,也为避免被毒蛇咬伤,请勿攀爬”。
学校就是绕着山建的。绕着山走一圈就可以看到宿舍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办公楼,教学楼,职工住宿区,面面俱到。我们走累了,就在食堂吃了饭。这时我终於开始感受到深圳的闷热,於是脱了外套穿短袖,商议下一站去“世界之窗”,是此次旅行的重头戏。
世界之窗
到达深圳的时候天一直在下小雨,一直到了中午抵达世界之窗也仍是这種状况。下雨还没有严重到影响我心情的程度,所以在晚上下大之前我心情都还是很愉悦的。
在世界之窗门前的KFC坐了一会,喝了一杯蜂蜜柚子茶,和同学聊天,然後在大约1点的时候出来,先在门口照相,然後进入景点。
世界之窗该怎麼形容,我的第一感觉是很像“杨村小世界”,就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在北京和天津之间有一个河北的某个小镇裡面比较著名的一处景点,也是将世界上各个著名建築缩小了供人游览。这样一想马上就在心裡把世界之窗的地位降了一级,但转念一想,当时的仿造建築可能都是劣质的或者纸质的模型吧,这裡毕竟是水泥建築瓷砖雕刻,还算做工精良,有的也是很高大的建築,投入也大约抵得上那贵得出奇的门票了。
进门就可看见法国的协和广场(可能...),香榭丽舍大街,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埃菲尔铁塔是1:3的比例建造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世界之窗裡算是最高的建築,还有电梯坐到顶部高空观览,據说可以看到香港,但那天因为阴雨天氣看不到,我们也没有上去。
转个弯沿着一条小径一路走下去,是印度、尼泊尔、老挝等国家的佛教建築,大约比例都是1:15,各具特色的佛教建築,我们就像到了小人国高高大大地站着俯视那些小巧玲珑的建築,以及摆在建築裡的那些小泥人。还有一处是中国的僧人到了印度主持修建的,怪不得匾额上都写着汉字。然後就是印度等地的著名建築,泰姬陵、埃洛拉石窟还有很多其他建築,仿造得很是精细,大到建築的整體構架,小到一个台阶一扇窗户,都惟妙惟肖。
一圈转下来,经历了威尼斯水城,荷兰风车王国,非洲毛利人民居,英国白金汉宫,俄罗斯克林姆林宫,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等幾乎所有的世界风景名勝。其中还亲自玩了一回在欧洲风靡一时的灌木迷宫,是有专门名称的,可惜我忘了,後来查百度知道也不知道。想像从迷宫旁边的建築上看下来,只能看到一把粉色雨伞在迷宫中转来转去,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一種感觉。旁观者心中兀自清楚,当局者却毫无头绪,只在旁人的冷眼旁观中漫无目的地在迷宫中摸索。
所谓的穿越埃及金字塔地下墓地的探险过程,实际上是普及埃及王朝历史的一次展览,看到埃及艳後和法老的棺木模型,以及众多埃及神话的图片和介绍,法老的守护神荷鲁斯,死神阿努比斯等等。介绍了很多,只记住了这两个。
然後下午4点半有古巴多米尼加山洪暴发的模拟,很多人站在对面看並且拍照。一开始是缓缓的溪流从山上流下,後来水流逐渐变得汹湧,天空开始电闪雷鸣,在某一瞬间突然山體岩石中间迸发出激烈的水柱,洪水汹湧而下,氣势磅礴,岩石、木块等也开始随之滚落,这时从山洞中开出一辆模型吉普车,正准备过狭窄的木桥,於是伴随着尖叫声木桥被洪水冲断,车毁人亡。
表演结束後不久,雨开始愈下愈大,仿佛受了山洪暴发的影响,也逐渐瓢泼起来了。我们还误打误撞进了侏罗纪公园,那些真实的热带亚热带树木遮天蔽日,仅留出一条狭窄的过道供人通过,整个公园裡阴森森,两边还有鸣叫着的恐龙模型,再加上头顶渐渐如柱的大雨,我开始觉得有些恐怖,只想早点逃出这个地方,感觉真像亲身置於侏罗纪一样。
终於出了公园,雨还在下个不停,我们最後穿过了科罗拉多大峡谷,看了美国的总统山、白宫、曼哈顿岛现代建築群等等美国的名勝之後就急切地找地方吃饭落脚了。世界之窗裡的饭很贵,但因为晚上还有室内演出所以我们还是留在裡面吃的饭。之後由於雨幾乎接近於暴雨,就没再出去。
我们坐在水吧内喝难喝的奶茶,一边看着屋外暴雨滂沱,一边聊天。水吧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屋裡没人,我所能看到的路上也没人。因为周围没有人和屋外瓢泼的暴雨我开始变得心裡很不安,就像这一天早上站在深圳火车站的那样不安的感觉。其实只是下雨而已,而且也是在我们幾乎要逛完的时候才下起来的,其实外面还有很多人,只是大家都在找地方避雨而已,可是因为我都看不到,只看到无尽的雨,我无法说服我自己踏下心来。我和同学说,我们到对面的礼堂裡去等着吧,因为那裡有很多人。於是我们过去了,我终於安下心来。
我终於发现自己是一个需要生活在人群中的人,虽然有时候会想要脱離人群自己独处,但我还是无法摆脱对人群的强烈依赖感。有很多人的地方会让我觉得安全。
晚上的表演怎麼说,还算不错,是一场服装秀以及舞蹈表演。说实话中国的特色服装和表演还算精彩,亚洲包括印度、泰国等地的表演也还算不错,但最後演到美国百老汇的时候我就怎麼也看不明白为什麼女演员们穿一件红色的燕尾服却可以不穿裤子,穿一件像鬼一样的白色肥大上衣也可以不穿裤子,难道美国女人都是不穿裤子的麼?我注意看了幾个外国人的表情,很诡異,似笑非笑的。
晚上出来的时候雨停了,对一个台风天氣来说真是神奇。於是我们心情变得很好,乘车回家。
从世界之窗出来已经快九点了,而且那时幾乎没有在下雨,这使我们心情很好。同学带我坐车到了传说中的关口,就是深圳市福田区與宝安区的交界处,关口以内是福田区、罗湖区等比较富裕的地带,关口以外是宝安区等相对较落後的区。劃分的依據是1992年劃拨的经济特区或者免税区,关内是像上海浦东一样的经济特区,而关外则不属於。
关口俨然一个海关模样,只是出关不用查阅证件,入关要查看证件。我们这时是出关,所以下了车,过了天桥就出了关了。但是出关以後的短短一段路,由於下雨汽车拥堵得水泄不通。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这一段路没有人行横道。於是出现了我有生以来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幕:我高挽袖口,两只手轮流紧紧抓着路沿上的铁栏杆,双脚踩在路沿上轮换着向前挪,身體还要绷直以保持平衡避免掉下路沿一脚踩在路边的积水裡,同时我还要随时注意躲避幾乎與我擦肩而过的汽车。
就这样走过了这段路,在车站等候转车回同学住处的时候我俩都不停地感叹,在深圳似乎穷人连生存的地位也如此窘迫,在车水马龙的世界裡落魄行走,一盏盏刺眼的车灯从身後打来而後汽车呼啸而过。关於公益广告裡雨天汽车慢行以防溅行人一身泥水的告诫在这裡似乎从来没有被考虑过。整个城市设计得如此充满对金钱的欲望,人们生活得浮躁而物质。
关於关口,在第二天我们入关的时候也有一段小插曲。原本乘坐的公交车是不用下车查阅证件的,但那天偏偏趕上海关警署心情颇好,走上车来把非深圳户口的人统统趕下去查阅证件,於是大半车的人都下来了,到海关去排队等候查明身份。同学遇上这種事因为耽误了时间颇感郁闷,我却很开心,感受了一回“真正的入关”,觉得运氣很好。
关於南头古镇
第二天去南头古镇城垣,那裡现在並不是一个开放的景点,是一个贫民生活区。很多各式各样的人住在青砖搭建起来的古老房屋裡,开着饭馆或者做着各種小生意,人声嘈杂。
这裡共有9条街,人称“九街”,走在青黑地砖铺成的小路上,路边每隔幾户人家就夹杂着一个清代的古老建築,比如烟馆、当铺、钱莊等等,古老建築與现代市井喧哗交合在一起,让我隐约还能感到一个世纪以前这块地方繁华而颓靡的景像。
这条街走到头就是县衙,现在已封,只露出一块匾额和青黑色的瓦片屋顶。再向右拐又是一条街,未走幾步便见横着又伸出一条街来,街口牌坊写着“花街”两字,牌坊内立着一块碑,记录着这条花街的历史。显然是一条集各種红楼青楼於一处的街道,離县衙竟然如此之近,再联想到刚才经过的那些烟馆钱莊,令我突然想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後庭花”的诗句。
过了花街再往前走,就到了“文天祥祠”,也没有开放,但是从匾额上写的“信国公祠”幾个大字,可以窥见一斑,曾经该祠香火有多旺盛。
在进9街之前我们去了关帝庙,也就是供奉关羽关公的。香火旺盛得出奇,让我感觉到深圳这个地方,尽管铜臭味十足,但这些商人对於佛教和关公的敬奉也是不可小窥。不过其实很正常,经商或者涉黑的人,对於佛和关公的态度是十分虔诚的。
关於罗湖口岸
罗湖口岸其实就是火车站所在地。我临走之前在那周围转了一圈,走到了需要检验护照的海关又转了回来。海关在一个有着琉璃瓦屋顶的3层类似城门的建築裡,上面写着深圳两字,我不禁想像城门的另一边是否也像这般写着“香港”两字?未来工作後希望能有機会去那边购物~
口岸尽头是一堵墙,但我开始没有看见,还以为那是一片海,於是腾腾地走了很多路到了那裡,发现竟然是一面墙,便愤然離去。於是对面的风景最终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一片郁郁葱械纳剑??厦嫘切堑愕闼剖悄沟亍?/font>
结语
这就是深圳2日游,没有走多少地方,但对这个城市也有了粗略的了解。像是同学说的,这裡感觉上还是一个暴发户式的城市。发达的地方有高耸现代的建築,宽敞的马路和路边碧绿的青草,只见络绎不绝的高级轿车却很少见路边行走的路人;落後的地方有趿着拖鞋流着鼻涕穿着肮脏的衣服在青石板路上人群中穿梭的小孩,他们住在这个城市最古老的街道上,與那些经济特区、入港口岸毫无任何关系,並被一道关卡與之截然分割开来。
在这个城市中不同的人被分明地分離开,每種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存方式。但也有很多人奋力挣扎在那道关卡之间,期望可以走进那个现代的由金钱垒築起的关内。
关於深圳还有一点应当说明,那就是它在公园休闲方面的公共事业做得很不错。很多大型公园都是免门票的,並且裡面风景宜人树木茂盛,是日常休息的好去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深圳依然不失为一个富裕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