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13日,黟縣·宏村、南屏、關麓,齊雲山鄉村的早晨空氣格外的新鮮,我從旅館裡出來,走在小巷裡,已經有很多的當地人起來忙開了。穿過田間,徑直朝村旁的小山坡的涼亭走去,舉目遠眺,西遞村貌盡收眼低,視野裡是典型的徽派建築,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大約七點鐘左右,我回到旅館,收拾好背包與另兩個驢友離開旅館,朝村頭走去。在村頭看到了建於明萬歷年間的胡文光刺史牌樓,此時是拍照的最佳時機,因為還很早,沒有一個游人,我照了一張孤獨的聳立在西遞村頭的刺史牌樓。
不一會兒,就來了一輛車,我們攔住了車,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三人到宏村共計25元,半個小時之後,我們到了宏村,買了55元的門票,附帶導游講解,朝南湖走去。南湖上有一座橋,《臥虎藏龍》中周潤發牽馬的鏡頭就是在這裡拍攝的。這裡是宏村最美的景色之一,也是宏村的標志,因此到宏村的游人多在此拍照留影,橋的倒影與橋身連在一起,很美。
跟隨導游來到了一座書院外,這就是“南湖書院”,是現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宗族學校,許多宏村中的名人早年都是在這裡讀書的,諸如民國初年的代理國務大臣汪大燮,徽商巨富汪定貴均曾在此受過啟蒙教育。貫穿村中的是“牛腸”,“牛腸”流進每家每戶,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在過去,汪氏祖輩立下族規,每天早上八點之前,“牛腸”之水為飲用水,八點之後,才可以渙洗。既解決了吃水問題,又調節了村莊的氣溫,又可以作為消防用水,這充分體現了宏村前人的聰明才智。順著曲折的“牛腸”,走到村中心,即“牛胃”,所謂的“牛胃”是一個1000余平米的大池塘,又因它像半個月亮,故名“月沼”。“月沼”建於明永樂年間,當時主持修建的是從西遞嫁到宏村的汪辛之妻胡重娘,因為以前的宏村風水不好,她就請當時著名的風水先生即她的父親的摯友何可達來勘測規劃。建議在村中修建一座水塘,當初計劃修建的水塘為圓形,而胡重娘認為“花開則落,月盈則虧”,所以,在她的建議下,把月塘建成半月形,就這樣知道今天依然是半月形的。
宏村中最著名的建築當屬“承志堂”了,黟縣境內現存明、清兩代民居建築近4000幢,從規模宏大,布局合理,結構完美,設施齊全,制作精良等方面來綜合評估,當首推“承志堂”。承志堂為清末大鹽商汪定貴於1855年前後建造的私家住宅,距今約140余年。承志堂占地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屋內有7處樓層,九間“天井”,60余間廳堂,136根木柱。全屋分外院、內院、前廳後堂、東西廂、書房廳、小客廳、回廊、廚房;在享樂方面,有花園、觀魚廳、專門用於搓麻將的“排山閣”、專門用於吸食鴉片的“吞雲軒”。此外,還有保鏢房、佣人房、井台、地倉、貯藏室、馬廄等。這些都說明了承志堂的規模宏大,設施齊全是其它徽派建築無法比擬的。
承志堂的最大特色,體現在它擁有大量木雕藝術珍品,較為集中、完整地體現了我國古代木雕工藝美術的特色和技藝。進入承志堂大院後,目光所觸,盡是木雕鏤空門窗。而步入廳堂,舉目環顧,上下左右,盡是木雕,讓人感到仿佛置身於展品豐富的木雕工藝陳列館中,以至有人認為:“不到承志堂來,你就不懂得什麼是木雕。”由於汪定貴在經商發財後,曾花錢捐了個“五品同知”的官銜,他就認為與別的商人有了等級差別,於是在家中的前廳大門後,增設了一座儀門,這種建築在徽州是非常少見的,根據等級的差別而走不同的門。同時,汪定貴在儀門兩旁的側門上各雕刻了一個“商”字,無論什麼等級的人都要從“商”字的下面經過,畢竟在封建社會,從商是一種賤業。
承志堂的木雕,大多層次繁復,人物眾多,且人不同面,面不同神,連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專家,也不免為之擊節贊嘆,稱這些木雕瑰寶,在集中了我國古代建築精華的故宮、頤和園也看不到,故承志堂有“民間故宮”之稱。
在參觀完承志堂之後,我們跟隨導游又看了幾個民居建築,有建於清初的承德堂,它與承志堂的區別在於木雕,基本為原木色,既體現用料的考究,又顯示出一種深沉與厚重,又由於承德堂建於清初,體現了明末和清初兩個朝代的建築風格。還有建於清嘉慶年間的德義堂,它是頗具特色的水榭古居,因為德義堂的祖祖輩輩都是知識分子,所以德義堂的建築有別於商人的住宅。再有清鹹豐年間的奉政大夫汪星聚的住宅,雖具備宏村水榭民居的各種特色,然而,不同凡響的是它整幢房屋的宅基呈六角形。
我們來到了作為牛角的村頭的兩棵古樹,一棵為紅楊,一棵為銀杏兩棵樹均有四百余年的樹齡。宏村的另一個特色是來這裡寫生的學生很多,我們碰到了好幾批,每人都背著畫夾,在村中各個角落隨便一坐,就開始畫了起來。
游完宏村,我們三人在村口就此分別,我要去南屏,他們兩人去黃山。
從宏村出來,走大約500米,就有一個汽車站,都是到附近鄉村的。我找了一輛車,與車主商量,帶我去南屏、關麓,然後回黟縣,一共40元。從宏村到南屏要經過黟縣,宏村距黟縣10公裡,黟縣距南屏4公裡。由於南屏還沒有完全開發,所以路不太好走,坐車比較顛簸,半個小時後,我到了南屏。南屏村的門票是20元。
南屏村的村民主要由葉、李、程三大姓構成。在南屏村中最具特色的是祠堂,這裡的祠堂分“家祠”、“支祠”、“宗祠”,所有的民居都是圍繞各家族的祠堂建造,這是南屏的主要特色。南屏村的另一特色是高牆深巷,形如迷宮,據說非本村人夜晚在這裡行走很容易迷路。進村首先看見的是“葉氏支祠”,在祠堂內有大量的拍《臥虎藏龍》的照片,該劇有很多的鏡頭是在這裡拍攝的。一個人走在小巷裡,陰深深地,挺可怕,一個小時後,我回到了停車場,朝下一個目的地前進——關麓。
關麓,位於黟縣縣城西南武亭山下,距縣城7公裡,是汪姓聚族而居的村落。關麓村最具特色的是“八家聯體”,居住的是汪氏八兄弟,共有房屋16幢,四合屋2幢,學堂廳、書齋各1幢,占地約6000平方米。各家各戶門戶相通,打開門是一家,關上門又是獨立的一家。關麓村旁有一條上七裡下八裡的古棧道,名為西武嶺,西武嶺原來是黟縣通往江西湖北一帶的主要通道,俗稱“官路”,故關麓村也稱“官路村”。游完關麓,我乘車回到了黟縣。
在汽車站等車,前往我的下一站——齊雲山。從黟縣乘去屯溪的車中途在齊雲山下車即可,票價4元。到目前為止,登齊雲山只有兩條路,其一從山下乘纜車到望仙亭暨齊雲山售票處,上行索道26元;其二從下車處往裡走1.5公裡,經登封橋步行上山,途徑六個涼亭,到達齊雲山售票處,門票38元。目前沒有盤山公路,愚以為,這樣更好,沒有破壞山的生態環境。
齊雲山位於休寧境內,古稱白岳,方圓六十平方公裡,西距縣城十五公裡,群山毓秀,奇峰挺拔,因“一石插天,與雲並齊”而故稱,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山岳風景區,是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景點價值: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經過登封橋,就開始了我的齊雲山一旅,此地游人甚少,究其緣由,蓋因距黃山近之故也。此時,天氣炎熱,登山出汗甚多,不時地拿出毛巾擦汗。不久,看到了一位山裡人,問道:“還有多遠到達山上?”,答曰:“經過六個涼亭就到了。”我這才走過了第一個亭子,還有五個,先休息一下。此時,山裡靜悄悄地,只能聽見鳥兒歌唱與蟬鳴,正應了宋朝詩人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看看表,時間不早了,繼續登山,大約45分鐘後,到達了第六個涼亭——望仙亭。買了門票之後,售票處也下班了。繼續朝山裡走去,此時看到的風景比先前漂亮多了,因其丹霞地貌,故山峰、岩石若人若物,惟妙惟肖,或洞或崖,突兀其間,摩崖造像書法碑刻數不勝數,不時的看見道觀、廟宇,好一座仙山。經棲真岩、真仙洞、一天門、天官府,就來到了月華街,這裡是游人吃飯住宿之地。天色晚了,找了一家旅館(一個床鋪30元),住了下來。吃過晚飯,走出旅館,看看齊雲山的夜景,山裡忽明忽暗的燈火,更增添了山裡裡寂靜。回到旅館,坐在門口與一女孩攀談起來,原來這家旅館是她的姐夫開的,因姐夫下山去了,由她代為看管。經與她聊天,才得知,她的爸爸是一位道士,道士分好幾種,這種是可以結婚生子的。與她天南海北的聊了起來,聊地甚是起勁,不知不覺地已經是深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