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川藏進,青藏出

作者: 隨便走走啦

導讀川藏南線於1985年正式通車,全程走318國道,其間交會108、214國道,沿途越過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江河。雅安向西翻越二郎山,經康定、新都橋、雅江、理塘,在巴塘過竹巴籠金沙江大橋入藏,再經芒康、左貢、邦達、八宿、然烏、波密、林芝、工布江達、墨竹工卡抵拉薩。這條路沿線都為高山峽谷,風景秀麗,通麥一帶山體較為疏松,極易發生泥石流和 ...

川藏南線於1985年正式通車,全程走318國道,其間交會108、214國道,沿途越過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江河。雅安向西翻越二郎山,經康定、新都橋、雅江、理塘,在巴塘過竹巴籠金沙江大橋入藏,再經芒康、左貢、邦達、八宿、然烏、波密、林芝、工布江達、墨竹工卡抵拉薩。這條路沿線都為高山峽谷,風景秀麗,通麥一帶山體較為疏松,極易發生泥石流和塌方。它所穿越的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地區是世界上地形最復雜和最獨特的高山峽谷地區,也是南亞板塊與東亞板塊不斷擠壓形成的一個大的地球皺褶帶。青藏高原的崛起,改變了中國的冷熱分布的格局,本來應該熱的地方,由於海拔高,而變得寒冷,出現了只有在中國北方才能出現的景觀。不僅僅是冷,由於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還出現了干旱區的景像,比如拉薩以西,越來越干旱,呈現了中國西北地區才有的干旱景觀,因此318國道由於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她具有了中國北方和西部才有的景觀,奇跡般地包含了中國南北東西的景觀。中國國家地理曾在2006年10月刊介紹過318國道,稱其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從那時起我就希望有朝一日能走一走這條最美的國道,2008年秋天,我終於有幸加入中國國家地理的川藏行會員活動,到達拉薩後又從青藏公路出藏,圓了我的夢。一路上高山、峽谷、河流、雪峰、冰川、植被變化、地質災害,豐富的景觀令我目不暇接,感嘆其豐富、美麗和多變。9月27日,在成都集合,入住成都加州花園酒店。晚上八點開了考察准備會,我們的正式團名為“中國國家地理川藏線科考隊”(我們戲稱“國家隊”),該活動每年組織一期,同一時間(9.27-10.7),今年是第7期,全國報名者上千,最終成行的隊員是35人、4人組織者、11輛車(11名司機),一律是豐田4500。領隊張書清,一個42歲的北京漢子,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會員俱樂部主任,資深戶外探險專家, 中外聯合登山隊的中方聯絡官, 在以後的旅程中他那豐富的戶外經歷和經驗、對自然的敬畏、強調紀律的嚴厲、北方人的直率和爽朗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專家武素功教授,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教授、歷次國家青藏科考隊隊員,武老師已是74歲的高齡,卻和我們一起翻山越嶺,什麼也不拉下,一路上耐心細致地給我們講解植物方面的知識,使我敬佩不已。(後記:武素功教授,10歲離開山西運城,跟隨我國植物學泰鬥、去年全國科學大獎獲得者之一的吳征鎰教授,從背標本夾開始,以無大學學歷全靠自學自悟的傳奇經歷,60年代即進藏考察,曾以37天穿越墨脫至林芝,曾經是中科院青藏科考隊副隊長,通曉英文和拉丁文,在植物分類學界赫赫有名。)另外兩個年輕的領隊也是研究鳥類和動物的能手,認識了這些人使我覺得選擇和大自然打交道的職業雖然在野外很辛苦,大自然有時也是殘酷的,但卻不殘忍、醜惡。39人分坐10輛越野車,另有一輛車做後備機動,及提前到食宿點做好安排。隊員主要來自是北京、上海、廣東的精英人士,河南、四川、安徽等各1-3名。通過自願組合,我和上海一女士、一在北京工作的雲南籍男士及河南的一私企老板上了2號車,緊跟在領頭的1號車後面,司機小王,是在四川生活的新疆漢人,在以後的日子裡,其嫻熟的車技也使我佩服。據司機介紹,一路上我們沿318國道行走2460公裡,加上拐到海螺溝、米堆冰川等景點的路程,合計約是2700公裡。9月28日,成都—雅安--海螺溝,全程320公裡,宿海螺溝,海拔1540米早8點出發,經過雅安,13點過二郎山隧道,其全長4172米,是國內已貫通的公路隧道中最長的和海拔最高的(2182米),將原川藏公路二郎山段縮短裡程25公裡,並避開了山頂事故、災害頻發路段。隧道東西兩邊完全是二重天,東面是濕雨綿綿,尤其是近期四川大雨的余波影響,可隧道的西面卻完全是艷陽高照,我們進入了大渡河河谷的干熱地帶,而山的東邊卻是完全受太平洋環流影響的濕溫帶氣候。過隧道後有個觀景台可以遠眺大渡河,只見在山巒間河谷蜿蜒不斷,武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川藏線上的河谷大多是干熱河谷,即蒸發量是降雨量的20倍以上,在以後的行程中我們也體會到了其“干熱”,好幾天是中午穿短袖,早晚穿冬衣。15點到達海螺溝,住貢嘎神湯國際療養中心(0836-3266888),可以免費泡溫泉。從房間走到溫泉處不過幾分鐘,那兒有一個溫泉游泳池,十來個大大小小的溫泉點,水很熱,泡不了幾分鐘就要出來涼快一下,這是我第一次泡溫泉,覺得很舒服很放松。9月29日,海螺溝—康定—雅江,全程198公裡,宿雅江,海拔2680米一早七點出發,前往海螺溝,一路上植物豐富,有不少的杜鵑花樹,有的高達一米多,記得川藏線上的杜鵑花是分布最密集的,如果春天來,那是怎樣的山花爛漫啊。還看到了紅景天、忍冬等植物,紅得那麼艷麗。坐了一個半小時觀光巴士,15分鐘的纜車,再步行,9:20到達了冰川腳下,海拔也上升到3200米。海螺溝屬於海洋性冰川,冰川一般有補給區、粒雪盆、冰蓋、流動區(冰瀑布)、消融區(U形谷、終極籠)等組成。海螺溝冰川海拔較低,因而看上去顏色帶黑,據武老師講,高海拔的冰川有冰塔林,十分潔白,比如珠峰的絨布冰川,但那裡的海拔已近六千米,且要徒步前往,不是我等人能夠到達的了。海螺溝冰川被雲霧籠罩著,但當我們到達時,有那麼幾分鐘,居然雲開了,有幸目睹了那據說有千米之長的冰瀑布,那潔白的貢嘎主峰,也在雲中探了一下頭。10點離開海螺溝,午飯後12點半出發,在大渡河邊的瀘定參觀了瀘定橋,大渡河河谷是典型的干熱河谷,生長著十分茂盛的仙人掌,秋天還能長果子,瀘定的街上有賣,一元一個,嘗了一下,味道不錯,甜甜的。然後經康定翻越4298米的折多山,山上一片大霧。下了山前方便是新都橋,一路上草原、小溪、山巒的美景卻被塵土飛揚、坑坑窪窪的搓板路掃了興,越野車也開不快,無法超車,這段路走了近四小時,去年五月我經過時也是這樣,不知道何時能修好。19:40翻越又一座4412m的高爾寺山,可惜天已黑了,無法看到貢嘎主峰和雅拉雪山。21:30到達雅江(意為河口,系雅礱江重要渡口之一),吃晚飯,住雅靜賓館。9月30日,雅江—理塘—巴塘,全程300公裡,宿巴塘,海拔2590米8:30出發,這天要翻越三個埡口。10點過4659米的剪子彎山,11點遇對面長長的軍隊油車隊,數下來居然有74輛車。11:40過4718米的卡子拉山,下山後13:30到理塘,據說這裡比較亂,不宜久留,快速通過。理塘海拔4020米,號稱高原之城,曾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潔白的仙鶴啊,請把雙翅借給我。不飛遙遠的地方,僅到理塘轉一轉,就飛回來。”根據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這首情歌,他去世後在理塘找到了他的轉世靈童。這天的午餐是露餐,面對著一片草原,有小溪蜿蜒流過,該是我景色最美的一次野餐了,也給了附近的藏民孩子一些吃的。這天是坐在司機旁邊,只見前方的道路上方一大片的藍天白雲,那就是我所熟悉的青藏高原的天空啊。15:55過4685米的海子山,可以看到冰川雪峰下的幾個海子,像一串藍色的明珠散落在大地上,可惜的是有一個在附近的318國道幾年前修建時被毀了。這天的10:00-16:40有六個多小時是行駛在四千米以上的海拔上,而我沒有感到任何高原反應的症候,以後的一路上基本也沒有高原反應,然而在這麼多天裡晚上卻是睡不深,每一兩個小時就要醒一次,每晚的睡眠時間不過四小時,鼻子發干鼻屎帶血,然而白天仍然是精神抖擻少有瞌睡,想來是一路的美景給了我支撐。17:00路過一個村莊,背靠蒼茫的大山,面前一條藍藍的小河流過,草地上牛在吃草,青稞架上黃色的糧食堆得高高的,一片世外桃源的景像,作為匆匆過客的我,只能用相機記下這個不可能第二次再到的美麗地方了。離開村莊,陸續過了好幾個隧道,18點到巴塘,住雪域扎西賓館。以前理塘到巴塘是匪徒出沒的地方,路也不好,容易陷車。巴塘的建築之新令我們驚奇,經與當地藏漢聯姻的一家交談得知,此地89年地震後中央撥款8000萬元重建,前幾年又翻新了一次,巴塘藏語意為聽聞綿羊聲的壩子,其地處川、滇、藏結合部,如今又是離西藏最近的縣城,自然倍受重視。晚上睡覺後發現居然還有蚊子。10月1日,巴塘—芒康—左貢,全程260公裡,宿左貢,海拔3700米一早7:40出發,來到金沙江支流巴曲與金沙江交彙處,江水一個碧綠,一個渾濁,在交彙處涇渭分明。8:15,來到金沙江大橋,有些激動,走過這座橋,就進入西藏的地界了,西藏,我又來了!水泥橋上有西藏界和四川界兩塊牌子,而進入西藏界後公路由武警部隊養護。走過了橋,進入芒康的地界,土路就出現了,那就是40公裡長的海通溝了,路又窮又爛,塵土飛揚。9:45,行至318國道的3277公裡處,遭遇前方沙石塌方,經過鏟車的疏通,11點終於得以通過,但那路也只能容許小車通過。後得知10月5日此路段再次大面積塌方,有3萬立方米的塌方體量,預計4-5天方可恢復通達,這時正好我們回程車隊過此,10月12日左右一隊友聯系了我們車上的王司機,得知他們順利通過,已快到理塘了,此是後話,由此可見川藏線上行路的不確定性,因此張隊對於隊員問什麼時候到達什麼地方的問題說無法回答,也是實情。12:10經過海通兵站,終於走完了這段又爛又險的路。12:45翻越4000米的芒康山,進入瀾滄江河谷,12:50經過芒康,進城前有一岔路可至雲南的鹽井。13:10翻越4200米的拉烏山,14:15路過一個叫多美村的村莊,家家屋頂掛著國旗,屋頂上堆滿了收獲的糧食。武老師解釋了干熱河谷中遇有山上下流水源的谷地處會有綠洲,稱為河谷經濟。14:35來到了瀾滄江邊,只見江水奔流,兩岸峭壁聳立。14:40到達大竹卡(意為渡口)午餐,熱得要穿短袖T恤。15:40又出發爬覺巴山,那是川藏線最難爬、最費時的一個山頭,有2000米的相對落差,第一次看到了那險峻的之字形盤山路,直到16:50才到達3800米的山頂,還是覺得熱得可穿短袖,下山25公裡又是連續的下坡。18:50到達5008米的東達山頂,風很大,一下子覺得很冷,幾個小時內從夏季來到了冬季!下山後19:50終於上了久違的柏油路,20:10到達左貢(意為耕牛背),住大炮賓館(名字有意思哦),晚飯吃到了當地的高山鯉和三種蘑菇。10月2日,左貢—邦達—然烏,全程350公裡,宿然烏湖邊,海拔3850米早上8:30出發,要知道這相當於內地的6:30哦,我們戲稱是北京時間吃早飯,西藏時間吃午飯、晚飯,車上隨時補充干糧。一路柏油路,兩邊山體是石灰岩,植被較少。10:35到邦達,開始上業拉山,在4300米的高處俯瞰邦達鎮:邦達機場42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跑道最長的機場,當然也是起飛時間最不准的機場;邦達兵站是川藏線上最大、最優秀的兵站;邦達草原是中國最高的草原;邦達是川藏317、318的會合之地,等等。11:05到達4618米的業拉山頂,業拉山又稱怒江山,我們進入了怒江河谷。11:20開始下山,一路上不斷地拐彎,塵土飛揚,數了數,居然有49個180度的拐彎!半路上還看到了河谷中的一片綠洲中的村莊,張隊順便指導了一下拍攝中取鏡的竅門。12:45下得山來,由於干熱河谷的作用,越靠近低處越不長東西,而上升到一定高度後由於冷暖氣流的彙聚,水分增加開始出現松樹、杉樹,再往上還是高山櫟,再往上(海拔4200米以上)就是高山草甸了,你可以一路窮盡這樣的變化。13點看到了怒江峽谷,13:35過怒江大橋,限速5公裡,這裡是昌都武警部隊把守,嚴禁照相,而據司機說,山肚子裡是空的,安裝有導彈。過了橋見到怒江和白馬溝交彙處,又是涇渭分明的那種,這一帶也是危險的落石地帶,在頭車的帶領下,各車間距保持200米,快速通過。14:10出了山谷終於又上了柏油路,路上看到河灘上有幾只高山禿鷲(因西藏天葬而出名)在啃食牛的屍體。15:00到達八宿午飯,16:05出發,17:05到達4400米的安久拉山口,我們慢慢離開了橫斷山脈和三江流域,進入喜馬拉雅山脈和雅魯藏布江流域,那是藏東南的雪山森林區,開始受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17:30遇到公路上方搭有1公裡長的水泥風雪橋,張隊告訴我們此地春季山上常有融雪泥石流衝下來,會形成高達10-20米的積雪,原橋是木頭搭的,更古樸。17:45到了然烏湖邊,湖邊山上已是秋色斑斕,只是湖水是灰灰的。下塌平安飯店,窗外就是然烏湖,只是這一帶經常是煙霧彌漫,很難看到日出日落了。10月3日,然烏—來古冰川—米堆冰川—波密,全程150公裡,宿波密,海拔2750米今天是艱苦的一天,早上4:00起床,5:00出發前往來古村,路不好走,還過了好幾處小河,一不小心就會陷車,我一路上在迷迷糊糊地打瞌睡,等醒來聽見車上隊員在開玩笑地說現在限速280公裡,已是過了險境。6:40到達來古村,在那裡可以遠眺來古冰川,那是西藏最長的冰川,帕隆藏布江的源頭。天氣不是很好,最終沒有看到日出,但那裡冰川的終極壟、冰川攜帶下來的亂石灘和紅色、黃色、綠色相間的植物,靜靜的來古村,也使我們不虛此行。10:30我們離開來古村,回到然烏湖邊午餐,12:45出發前往米堆冰川。米堆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線海拔4600米,末端海拔只有2400米,冰川下段已穿行於針葉、闊葉混交林帶,為西藏最重要的海洋型冰川,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1988年7月15日深夜,米堆冰川突然躍動,斷裂下來的巨大冰川末端衝入冰湖中,使冰湖裡與斷裂冰川同樣體積的湖水狂湧而出,衝潰湖壩,幾千立方米的湖水在幾分鐘內夾雜著泥石流翻滾而下,衝毀了川藏公路上大小橋梁18座及42公裡的路基,中斷交通達半年之久,大自然的神力由此可見一斑。14:15-18:15,徒步往返5公裡,走過塵土路,翻過亂石堆,畢竟是在近四千米的海拔上,上坡容易喘,間或有點頭暈,但最終還是到達了冰川那潔白的冰面上,看到了那飛瀉而下的冰瀑布,第一次和冰川如此的親密接觸。18:30離開冰川,20:30到達波密,其意為祖先,歷史上的波密曾長期脫離西藏地方政府的管轄,成為藏東南高度自治的一個獨立王國。入住紫鑽大酒店,條件比前兩天的好了許多。10月4日,波密—通麥--八一鎮,全程235公裡,宿八一鎮,海拔3150米早8:30出發,一路上植被豐富,附近的崗鄉自然保護區的雲杉面積很大。武老師介紹了松樹、杉樹和柏樹的識別,松樹針葉圓,針狀葉成一簇,二個針的為高山松,三個針的為雲南松,五個針的為產籽松,其果實木質化。杉樹葉扁平,葉背有氣孔線貫穿,種籽有翅。柏樹則葉鱗呈片狀,無針葉。10:00來到古鄉湖邊,路上有一小溪,越野車開過濺起高高的水花,順便洗車,哈!張隊介紹了古鄉泥石流是冰川融水的泥石流,為連續晴天後終極籠決堤形成,一旁的植被是先鋒群落,也說明此處的災難頻繁,又提到自然的森林火災能幫助植物發芽生長,人為的阻止反而適得其反。看著那冰川攜帶的塊塊巨大的石頭,想著十秒鐘就可以“建”起一座橫斷河中的大壩,又一次感嘆大自然的力量。11:35來到了著名的102(附近的道班編號)塌方段(海拔2100米),這裡年年必要塌方,1991年以來,此處經常因滑坡阻斷車道,最長時間達179天,最短也在50天以上。行前曾看到旅友2006年拍的照片,路面還算平整,外側還有欄杆,而我現在看到的卻是地面泥濘不堪,外側欄杆也不見了。最近的一次大塌方是2008年8月底,交通中斷大概一周,源於山體的沙石結構,不可能完全根治,即使不下雨、不下雪,受自然重力作用,也會滑坡。我們下車用了十來分鐘步行通過,車在後小心翼翼地通過,在一處看到路下的地基是用無數的圓木層層疊加而成。12:20過通麥大橋,以前的水泥橋在2000年易貢湖潰壩(那是大自然造的壩哦)後被衝毀,那次洪水使雅魯藏布江江面陡升50米!現在是臨時搭建的所謂貝雷橋(鋼結構,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搭建,多為軍隊行軍中采用,故得此名),已屬於危橋,限速5公裡單車通過,前面有一小車超速,被武警勒令退回重新排隊通過。大橋處也是易貢藏布和帕隆藏布的交彙處,過通麥大橋右拐25公裡可到易貢,路邊有一石碑寫著易貢國家地質公園,那兒的地質活動十分活躍,地質災害嚴重,張隊原打算帶我們去看看這一地質奇觀,無奈打聽下來公路已斷,只得作罷。易貢其實也是個氣候適宜、地肥物豐的地方,當年18軍進藏,看到如此之好的地方,曾經向中央申請將西藏的政府機關所在地遷來此處,據說周總理批示:你們能把布達拉宮遷來此處就可以,畢竟軍人不了解拉薩的政治意義。12:30看到了加拉白壘峰,平平的峰頂,與南迦巴瓦峰隔著雅魯藏布大峽谷遙遙相望。13:00進入又一天險排龍天險,一路上拐彎不斷,還兼有很急促的上下坡路,想想雨季經過這段路真是要捏把汗啊。13:30路過一個山體有大面積塌方痕跡處,附近有經幡,也許就是那老虎嘴吧,估計這裡曾吞噬了不少生命。13:45,遇一懸橋,是進入雅魯藏布大拐彎的入口處,自此徒步2-3天可達大拐彎處,張隊曾組織過三次進入大拐彎的活動,據他講比到米堆冰川的徒步艱難得多,而當你怎麼也走不動的時候,只能是:繼續走,到了這個份上多半是靠毅力而不是體力了。過了橋,那邊的樹木很茂盛,一下子覺得涼爽起來,望望那林中的小路,想想這也是我向往而又不太可能走上的路了,拍了幾張照片留念而已。14:20上了柏油路,15:15到魯朗午餐,吃到了石鍋雞,雞和手掌參共煮,味道鮮美,那鍋據說出自墨脫。16:20出發,17:00左右到達318國道4174km,海拔4300m處,這裡已經可以看到南迦巴瓦峰,我們小隊(同車的五人)穿著短袖T恤,以南迦巴瓦峰為背景,拍了合影,有兩位男士還很HIGH地光膀子留念。17:25到達了4556米的色季拉山口,這裡是看南迦巴瓦峰的地點,記得在一年多前的冬季,我曾在這裡看到了南迦巴瓦峰,那時地上是厚厚的積雪,一片潔白的世界,美麗的南迦巴瓦峰遠遠地向我們展現她的身姿。我們到達時南迦巴瓦峰還大半在雲霧中,張隊曾數次上到色季拉山口看南迦巴瓦峰的落日,此時他毅然決定我們在此逗留兩個小時,等南迦巴瓦峰的落日。跟著武老師看看地上小巧而豐富的植被,黃昏漸漸降臨了,溫度也低了下來,終於在19:00,南迦巴瓦峰上的雲霧逐漸散去,在此後的半個小時裡,我們看到夕陽在雪峰上慢慢地移動,最後峰頂的尖角成了絢麗的金色,那就是日照金山啊,很難用語言來表達這美景,整個世界仿佛就是我和我對面的雪峰。比起漢人的雪山登頂,我更欣賞藏民對神山遠遠的頂禮膜拜,美是需要距離的。盡管我的手已凍得僵硬,但還是不斷地按下快門,徒勞地想記錄下這難遇的景像。南迦巴瓦峰給這一路的川藏線的艱險畫上了一個絕美的句號。19:45我們告別了暮色中的南迦巴瓦峰,21:00到達八一鎮,住重慶小天鵝林芝賓館,到達八一鎮時唯一的一次覺得頭痛,不過馬上就不痛了。10月5日,八一鎮—巴松錯—拉薩,全程480公裡,宿拉薩,海拔3650米早7:00出發,9:15到巴松錯,湖面海拔3700米,湖水是藍的,天空也是藍的,很純很純的藍,那是青藏高原所特有的藍色。離開巴松錯,一路的平坦大道,帶著我奔向聖城拉薩,一路上秋色盎然,那些繽紛的色彩啊,簡直就是天堂的顏色。翻越了最後一個埡口5020米的米拉山口,照例沒有感覺什麼高反。18:50,有車友通過對講機提醒我們,前方可以看到布達拉宮了!我仔細一看,果然,在寬闊的拉薩河谷上,遠遠的紅山上,布達拉宮和我遙遙相望。這時我想起,17年前的1991年4月13日到7月22日,一個叫余純順的上海男人,徒步沿著川藏線從成都走到了拉薩,一路上遭遇高原反應、大塌方等險境,可謂九死一生,他的日記記載了他看到布達拉宮的那一刻:“這天(7月22日)的11時,當我走在距拉薩市還有16公裡處,一座聳立在拉薩河谷的藍天白雲下,被群山環繞著的金色屋頂,驀地出現在了我的眼前。我忙問路邊的幾位藏族同胞:請問,那可是布達拉宮?他們回答說:就是。於是,我的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了出來……”我沒有自己駕車,也沒有徒步,更沒有像藏民那樣一路磕著長頭,一路上只是浮光掠影,有驚無險,自然也是無所體會那些人的感受了。余純順是上海人中的另類,卻是我心目中的英雄,1996年6月,他像一尊倒下的銅像,面對著東方留在了羅布泊,屈指算來已是12年過去,我的英雄,想必你已在你熱愛的土地上再生?19:20到達拉薩,聖城拉薩,我又來了!這天晚上第一次覺得特別疲勞,飯後放棄了去看看燈光照射下的布達拉宮,回房間休息了。10月6日,拉薩:布達拉宮,色拉寺,大昭寺,宿拉薩,海拔3650米這天的天空特別地藍,幾乎一絲雲也沒有。下午在大昭寺參觀,16:36在寺內感覺到一次輕微的震動,事後知道是當雄縣發生了6.6級的地震。晚上開了總結會,發了證書,我的川藏之行圓滿結束。車隊中有一輛是回西寧的車,我已和另外三個隊友和司機汪師傅說好跟他的車沿青藏公路離開,一年前我曾經沿著這條路進藏,當時過唐古拉山口時已是夜晚,遂發誓要在白天再過一次唐古拉山口。10月7日,拉薩—那曲,行程320公裡,宿那曲,海拔4600米一早七點出發,問司機地震對沿路是否有影響,司機自信地說沒有關系,路斷了也可以繞過去的。青藏線完全不同於川藏線,路旁是寬闊的原野,以後的路上我們碰到了幾處堵車處,越野車發揮了作用,從旁邊越野而過,但同時由於路太寬,導致司機麻痹大意,一路上看到了幾次大卡車傾翻在路邊的事故。11:00到了納木錯景區門口,不讓進,說是納根山拉山口有雪危險,等了一會兒,說是景區前去探路的車也陷車了,徹底沒有希望了,這成了我此行的最大遺憾,一路翻山越嶺而來,卻最終與聖湖失之交臂!聖湖啊,我一定會再來!我們離開納木錯景區大門前往那曲,一路上經歷了冰雹和下雪,儼然已是冬季,中午到達了海拔4600米的那曲,畢竟是海拔高了,吃飯時覺得有些暈乎,飯後在街上走了走,人很少,顯得冷清。住那曲飯店,也算是三星級的,標房280元,估計這裡也就是夏天賽馬節的時候會爆滿。一夜睡得斷斷續續,幾乎每過一小時就醒一次,到底是海拔高的地方了。10月8日,那曲—唐古拉山口—格爾木,行程840公裡,宿格爾木,海拔2800米為了趕路,早上6點就出發了,8:30到安多(海拔4500米)吃了早飯,從安多可去格拉丹東冰塔林,司機汪師傅曾為一考察隊開車去過,二十幾個人最終只有六、七個人到達了目的地。一路上時而晴,時而飄雪,青藏公路向我們展示了其雄渾的一面,比起我去年走的路,今年的青藏公路多處在修路,不時要走臨時開的側旁的土路,我在車裡也吃了不少的彈簧屁股。9:18,過海拔5170米的頭二九山,大概就是所說的小唐古拉吧,9:55,到達了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唐古拉,我又來了!四處望去白茫茫的一片,令人驚異的是居然還有一家藏民的兩個帳篷就搭在山口上,這是怎樣的一種生存能力啊!過了唐古拉山口也意味著離開了西藏,進入青海省。12點多在一個加油站加了油,不久車就突然熄火了,汪師傅忙了一個多小時修車,發現是油路不通了,估計是加的油中有雜質,修車時雪又下了起來,不一會兒路邊就白色一片了,車外冷得要命,汪師傅穿著單薄,真佩服這些在天路上開車的司機。回到車裡,我們忙擦去汪師傅頭上的雪花,防止他著涼,走在這種路上,司機和乘客需要相互理解、體諒,同舟共濟了。雪下得很大,還是第一次看到那麼一大片一大片的雪花在窗外飛舞。15:00到達沱沱河鎮(海拔4533米)吃了午飯,15:25出發,15:30到了長江第一橋--沱沱河大橋。17:25過了海拔5010米的風火山口,一路上看到了野驢和藏羚羊。19:45到4767米的昆侖山口,天已黑了,風很大,我把從拉薩帶出來的一條哈達系在了山口的經幡上,青藏高原,再見了!21:45,到達了格爾木市,海拔也下降到了2800米,格爾木市的行政管轄區域達12.4平方公裡,是我國最大的地級市了吧。10月9日,格爾木—青海湖—西寧,行程800公裡,宿西寧市,海拔2275米一早八點出發,一路好似高速公路的柏油路(就是沒有中間的隔離帶)開得很爽,汪師傅說過去司機開玩笑說在這條路上油門上放塊石頭,方向盤上拴上繩,司機可以到後座去打牌,是啊,比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這路實在是好走得沒有懸念了。先是一路戈壁的荒漠,看到了野駱駝,13:00路過一排楊樹,那金黃色的樹葉在風中顫動,美得無法言說。過了橡皮山,又看到了那長長的一條藍色帶子—青海湖,湖邊前幾天曾下過雪,我們到達湖邊時已是黃昏,風很大,很冷,青海湖還是像大海那樣的遼闊。在湖邊的飯店吃了飯再出發,過日月山時遇有大霧,21:30到達了西寧,至此,我的川藏進,青藏出的旅程結束了,而從汪師傅那裡得知,其實還可以從西寧出發,經過瑪多、玉樹,進入四川的石渠,經甘孜、八美、丹巴這些藏區,最後回到成都,這就是圍繞青藏高原的一個大圈啦,我多想再這樣繼續走下去,可惜,身不由己。幾天和汪師傅相處下來,覺得他挺直爽、實在的,不時還會開開玩笑,說些路上的故事給我們聽,在此留一下他的電話:13997112395,車是豐田4500。(米堆冰川)



(日照金山)



(之字形公路)



(險峻的山路)



(米堆冰川)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