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蕩起雙槳】——初秋北海畫中游

作者: 琉璃陽光

導讀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面環繞著綠樹紅牆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紅領巾迎著太陽 陽光灑在海面上 水中魚兒望著我們 悄悄地聽我們愉快地歌唱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做完了一天的功課 我們來盡情歡樂 我問你親愛的伙伴 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 ...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面環繞著綠樹紅牆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紅領巾迎著太陽

陽光灑在海面上

水中魚兒望著我們

悄悄地聽我們愉快地歌唱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做完了一天的功課

我們來盡情歡樂

我問你親愛的伙伴

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童年的歌,總是令人難忘,《讓我們蕩起雙槳》,更令幾代人都難以忘懷,因為,它不但有優美的旋律,更有著詩一般的歌詞。這首歌在五十年代可謂是紅遍華夏大地,久唱不衰、廣為流傳,成為人們傳唱的經典之作。 每當我們唱起這首《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會不知不覺地走進歌詞中描繪的這種如詩如畫的意境,想起脖子上系著紅領巾,憧憬明天的快樂時光,想起早已逝去的童年。

可以說我是在北海陪伴下長大的。呀呀學語時,父母領著在這裡學步;上小學時在這裡春游、過隊日;中學時冬季在湖面上溜冰……成家後,每逢桃紅柳綠時節,常常帶小女兒在白塔上眺望,在湖邊流連……

我一直認為北京的頤和園、北海、景山、天壇等皇家園林,如同一部博大精深的書,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大量文化元素和歷史信息。要靜靜的讀,細細的品,不斷的感悟……

北京奧運除了享受視覺大餐外,北京市民受益最大的就是道路暢通和空氣質量改善了。8月份空氣質量天天達標,其中還有13個一級天,是10年來最好天氣。近年來對於游覽北京的景點,一直是人多、熱鬧的地方不去,一般都是去遠郊區。看到北京這兩大變化不由動心了,要充分享用這段“黃金時間”呀。說起來,已有7年沒去北海了。

還是老習慣,只要出行必定早起、早行。9月4日清晨7時10分,到達北海公園南門停車場。進入北海首先看到的是美麗、熟悉的白塔。

北京城內故宮西側,有一片連綿的湖泊,處處碧波蕩漾、樓宇錯落、綠樹紛呈。這就是北京著名的"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三海以兩座橋梁作為分界線,"金鱉玉瑓橋"(現北海大橋)北為北海、"蜈蚣橋"南為南海、兩橋中間為中海。 對於北京這樣一個非沿海的城市中怎麼會有“海”呢?“海”,是蒙古語“海子”的簡稱,是湖泊的意思。

這裡原是遼、金、元、明、清5個朝代逐漸修建而成的帝王宮苑。全園以神話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萊、方丈、瀛洲)構思布局,形式獨特,富有濃厚的幻想意境色彩。是中國保留下來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園林。

北海園林是根據我國古代神話故事《西王母傳》中描寫的仙境建造的,歷經遼,金、元、明、清五代,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戰國時傳說,渤海東面有“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山上住有神仙,藏有長生不老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方士徐福等帶童男女數千人,渡海找3座“仙山”,尋長生不老藥,未果;便在蘭池宮建百裡長池,築土為蓬菜山,刻石為鯨,長200丈。到了漢朝,漢武帝重蹈覆轍,仍未找到仙山,於是降旨在建章宮後挖一個大水池,取名"太液池"。將挖出的泥土的池中堆了3座山,像征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

此後歷代皇帝都在宮殿附近建“一池三山”,北海園林也是繼承這個傳統而建的。北海和中南海是太液池,瓊華島如“蓬菜”,團城為“瀛洲”,中海犀山台似“方丈”。北海將神仙宮苑幻想意境與高超的園林藝術實現了完美結合,而且還把我國寺廟園林、江南文人園林和宗教名勝藝術的成就融合在整個宮苑之內,其規模之宏大,歷史之悠久,藝術成就之高超,確實是中國皇家園林中的精品之作。



(從南門入園,踏上永安橋。)



(永安寺大門兩側的銅龜)



(白塔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 )



(延樓游廊 呈半圓形,環抱於瓊島北麓的北海湖畔。)



(一位殘疾朋友在五龍亭唱評劇經典唱段《劉巧兒》。)

如欲觀看更多照片、內容請登陸我的博客:http://***/kk6686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