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心中的聖地

作者: 小組長

導讀延安,心中的聖地!“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70年前,紅軍經過漫長的跋涉艱苦的戰鬥抵達延安,中國共產黨的命運和中國的命運都由此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在之後十三年,延安成為了中國革命的中心。巍巍寶塔山,滔滔延河水,楊家嶺窯洞裡閃爍的燈光,成為幾代人心中的聖地像征。 它在人們的心目中是革命的搖籃! 10月17日,我從西安市乘上了西安國旅的旅 ...

延安,心中的聖地!“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70年前,紅軍經過漫長的跋涉艱苦的戰鬥抵達延安,中國共產黨的命運和中國的命運都由此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在之後十三年,延安成為了中國革命的中心。巍巍寶塔山,滔滔延河水,楊家嶺窯洞裡閃爍的燈光,成為幾代人心中的聖地像征。 它在人們的心目中是革命的搖籃!

10月17日,我從西安市乘上了西安國旅的旅游大巴,出了西安古城,車便在黃土高原的溝溝梁梁中疾駛。從陝西的西安至陝北的延安有500多公裡路程,一路上景色還真不錯,道路兩旁的植被、樹林保護的非常好,與我想像中的滿山全是黃土根本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汽車進入洛川境內時道路兩邊全是蘋果樹,連綿不絕。一堆堆有一點點損壞的蘋果都堆在果樹下當肥料了,可惜的很啊。洛川的蘋果全國有名,又大又甜,路邊的果農們都擺著灘點只賣一元一斤,當然還可以還價咯,在上海不賣你個五元一斤才怪呢。

我們的旅游車一路上首先參觀了黃陵,相傳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衣冠塚。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橋山上,故亦稱橋陵。黃帝陵前有建於宋代(960-1279年)的黃帝廟,殿宇數重,莊嚴肅穆。大殿門首懸“人文初祖”金匾,內供黃帝牌位。廟內保存石碑近50通,還有傳為黃帝親手植柏的中國現存最早的古柏和名叫“將軍柏”的奇柏各一株。黃帝廟和黃帝陵互為呼應,更顯得凝重端莊,氣度不凡。

車到黃河壺口鎮已是傍晚,我們就在黃河邊的賓館裡住宿並大吃大喝,我們這一輛40多個旅客的大巴車上全是年紀大的游客,這群人來自五湖四海,年齡較小有55歲,年齡最大的有80歲,大部分是60多歲的游客,都是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無比崇拜的人。只有我一個是40多歲,算是小青年了,所以他們把我當小朋友,對我很客氣,一頓晚飯下來他們灌了我半瓶58度的當地高梁酒,一醉方休。

第二天一早,我們去參觀黃河壺口瀑布,它是黃河流域的一大奇觀,是我國第二大瀑布。 黃河巨流一路奔騰,在山西和陝西交界處曲折南流,到山西吉縣與陝西宜川一帶,被兩岸蒼山挾持,約束在狹窄的石谷中。滔滔黃河,到此由400米寬驟然收束為50余米,這時河水奔騰怒嘯,山鳴谷應,形如巨壺沸騰,最後跌落深槽,形成落差達50米的壺口大瀑布。全部瀑布連成一片,洪波怒號,激湍翻騰,聲如奔雷,景像極為壯觀。壺口瀑布的聲音令人振奮。我簡直看得入迷,手中的尼康D-300相機調在連拍的位置上不斷地拍攝著眼前的壯觀景像,大呼過癮! 1938年9月,正當抗日戰爭及其艱苦,中華民族面臨危亡的時候,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出隊來到壺口,他的心驟然被奔瀉的瀑布所征服,滔滔的黃河水在詩人心中掀起了萬丈狂瀾,就在這裡,他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黃河頌>>。回到延安,冼星海為這首詩譜了曲,傑出的<<黃河大合唱>>就此誕生了。這首表現了強烈的民族精神的組歌,曾響徹大河上下,它不斷地鼓舞著中華兒女為祖國的尊嚴而浴血奮鬥。

中午,我們終於到達了心中的聖地-延安。我們跟隨著講解員一路走來,參觀了王家坪、楊家嶺、棗園等地方,步入老一輩革命家過去住過的窯洞,那裡的生活用具、陳設、簡樸得真讓人難以置信。參觀中,所看、所聽到的每一件革命故事,每一塊田園、每一段路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真實記載著我黨當時的艱辛和不易。在此,深深地體會到黨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與殘酷現實是有著較大距離的。當時,無論是延安的條件,還是我黨自身的力量,對於實現革命勝利的理想都到了最危急、最艱難、最困苦的關頭。在這危急關頭,中國向何去?世界向何方?一輪紅日照大地,迎來春色換人間。是我們的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從大生產到整風、從黨的建設到強軍、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所有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為有了我們的黨,才有了“延安精神”。

延安,我心中的聖地!我終於來了!



(幾代人心中的聖地像征--寶塔山.)



(黃帝陵全景.)



(壯觀的黃河壺口瀑布.)



(陝北南泥灣)



(和陝北延安的農民們一起扭秧歌.)


精選遊記: 延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