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漠河內蒙古呼倫貝爾自助游4/室韋、臨江屯、恩河

作者: 快樂與你同行

導讀從根河到室韋之前要從莫爾道嘎換車。莫爾道嘎當地最有名的是地質森林公園,聽來過的旅伴說沒啥意思,我們也就放棄了。公園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馮小剛曾在此外拍過《夜宴》,所以到了公園門口時,我還是隔著車窗看了很久,猜想著這裡到底是哪一場的外景地? 這次換了副營長坐在副駕馭,副營長今天難得話多,第一次正式向司機提出建議:“如果開車時遇到坑兒,請一 ...

從根河到室韋之前要從莫爾道嘎換車。莫爾道嘎當地最有名的是地質森林公園,聽來過的旅伴說沒啥意思,我們也就放棄了。公園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馮小剛曾在此外拍過《夜宴》,所以到了公園門口時,我還是隔著車窗看了很久,猜想著這裡到底是哪一場的外景地?

這次換了副營長坐在副駕馭,副營長今天難得話多,第一次正式向司機提出建議:“如果開車時遇到坑兒,請一定提前告知我,我好告訴車上的同伴。”真是個細心的大JJ。不久,傳來司機略帶內蒙口音的語言:“前面有個小坑坑……前面又有一個大坑坑了”。怎麼聽都像要坑人似的,車上的人笑成了一團。

我們換了三次車,不停的趕路。感謝車上的GGJJ們,為了照顧暈車的我,一會兒是校長夫妻倆坐在最後一排,一會兒是團長和營長坐在最後面,再後來是團長和教授坐在最後。後面的座位極不舒服,一個座位疊放著我們6個人的大包,後座的兩人不僅要靠著這些包一動不動,還要防止它們掉下來,兼要忍受著路上的顛簸之苦,經常是大小包突然砸下來,讓後座的同伴苦不堪言。

不過,我發現碼包也很有學問。同樣的車,第一個內蒙古司機就很會擺放,三個小時裡包一次也沒掉下來過,後來再換幾次車,包包們就像一個個頑皮的孩子,總是在玩捉迷藏,讓我們捉摸不透如何搞定包的正確位置。

順便說說上海男人吧,先後兩次與陌生的上海男士同游,他們的紳士風度、體貼和睿智讓我折服,路上無數次開車門、關車門等體力勞動全由教授代勞,呵呵,可以封他為“教授門童”。我們這些從小在北京長大的女孩子都知道,北方女人從小都被當男人養活,性格個個獨立堅強,事事親躬,但和上海人同游,尤其能感到無論女士年齡大小,總是被他們照顧和關懷,讓我真真切切地意識到自己是個女人,也不由得讓我努力去做個淑女了。呵呵,不多說了,怕上海人驕傲啊。

下午5點多,車到了室韋。室韋2005年被CCTV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一,它位於中俄邊境,對面就是俄羅斯奧洛契村,並被考證為蒙古民族的發源地.是我們此行最美的小鎮。

室韋也被稱為俄羅斯民族鄉,有一定有俄羅斯後裔,但俄羅斯風情並不多見,俄羅斯長相的比比皆是,只是他們已很少會寫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了。

傍晚的室韋,陽光還是金燦燦的,不像城市那樣暗淡,草原邊上的幾架秋千上傳來孩子們的笑聲,綠色的草原中間圍著靜靜的界河-----額爾古娜,成群的牛羊很有閑情逸致地在草原上淄達,這裡到處都是風景,格外的鮮活生動。

我們入住了攻略上介紹的冬妮婭家。冬妮婭大媽是個俄羅斯後裔,因為這兩年她的名氣實在太大,住宿經常爆滿,我們被轉給了她的鄰居。房間都是新蓋的,裡面窗明幾淨,很舒服,這些房間大多都是第一次住人,陽光照在雪白的床單上,溫暖得我真想親親它。女主人手裡拿著各式新買的木版畫打算給新家再增加點亮麗的色彩,正好撞上了主修城市規劃的教授,一堂繪聲繪色的家裝課開始了……。

我和校長去冬妮婭家訂晚餐,院子裡正上演著一場俄羅斯風情的歌舞表演,一群客人在興高采烈地載歌載舞,兩位中年男士拉著手風琴,幾個穿著俄羅斯服飾的女士在一旁伴舞,有意思的是,曲子是70年代人耳熟能詳的前南斯拉夫歌曲《啊,朋友再見》。

還沒等我倆仔細瀏覽完菜單,干練的冬妮婭張口就報出了幾道俄餐,估計是她家的拿手好菜或是客人點的最多的菜,我們也就順水推舟同意了。

飯前,還有大把的時間。我換上托鞋極舒服地漫步在這一眼望不到邊際的草原上,無數只奶牛在悠閑的吃草,夕陽也慷慨的揮灑著她的熱情,路邊一排排木格楞的房子和漆成天蘭色的木柵欄也呈現出溫暖的橙黃色,擠牛奶的女工們一邊聊著家常一邊干著她們的活計。外界的紛爭,似乎與小鎮無關,這裡的人們生活得平和、快樂,到處呈現出寧靜、溫馨、悠閑的景像,讓人羨慕不亦。

特別是草原邊上的幾個秋千架,仿佛讓我回到了童年時光,在草原上蕩秋千的美妙感覺真是蕩滌心靈。別人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是面向草原,心兒飛揚……一旁,一頭奶牛的乳頭被堵住了,女工熟練地往牛乳裡打了一針,不到十分鐘,乳汁又傾泄而出……這意外的一幕讓我看得有真不想再喝牛奶了,呵呵。

村口有不少當地人牽著馬匹在四處招攬游客,遠處是美麗的額爾古娜河,青青的綠草,騎著馬兒,吹著河風,迎著夕陽,遠望對岸的俄羅斯村莊,那種感覺就像在天堂邊溜達。

晚餐的時間到了,吃飯的餐廳裡貼滿主人家老輩的照片,全是純正的俄羅斯人,上菜的是主人的小女兒,有很明顯的俄羅斯血統,一問,才知道,主人家的女兒和兒子都有俄羅斯血統,但他們分別嫁娶了漢人。

望著滿桌俄羅斯風味的餐點(俄式煎雞蛋、列巴、果子醬、蘇巴湯、土豆牛肉餅)和教授點好的燭光,我們恍若來到了俄國的某個小農莊。大家共同舉杯慶祝這一溫馨時刻,這是除了在漠河北紅村以來,第二個浪漫的夜晚。

當地家家都有頗具特色的土桑拿(10元),5平米的小木屋裡分別有兩個大桶,一個是涼水,一個是熱水(按桑拿的原理總是熱的),木凳子上放著幾個小臉盆,洗澡的人分別混和一下水溫,直接往身上澆就行了。那程序很有意思,用團長的原話就是:“這哪裡是洗澡,簡直就是過潑水節呢。”

晚上我一人住一間,睡得很香。團長她們說第二天一早要去看日出,我是個可以晚睡但決不願早起的人,想都沒想就放棄了。後來才知道只有團長和鄭太倆個人去了。早上極冷,她們穿著衝鋒衣回到屋裡半天也沒有暖和過來。

第二天一早我又步行來到室韋村頭的額爾西納河邊,想看看清晨裡的草原是什麼樣子。聽攻略上介紹室韋還有條攝影小路,實際上是條國防公路,現在已經向游人開放,因時間關系沒有去成,想去的朋友可以到網上查一下。

河邊,一道鐵絲網將中俄分成兩地,但這裡似乎可以隨意過境,沒有人管,聽說有人下河游泳也行,很多游客騎著馬或走到河邊去散步,聽一個同伴說,昨晚河邊的風景很美,夕陽下更是醉人。

我和團長在境內的鐵絲網邊發呆拍照,副營長則越過鐵絲網走到了俄羅斯境外一邊,我們相互隔著鐵絲網說笑拍照,那景像有點像《越獄3》中邁克兄弟隔網商量越獄的感覺。

河對岸依稀可以看到鏽跡斑斑的舊船和一些民房和牧場,和中國這邊沒太大的區別,只是鮮少見到人在活動。

十點鐘,室韋的郭師傅因為有活(電話是13947009030,人不錯)介紹了另一位陳師傅(電話是133477033319)為我們服務,我們包他的面包車去恩河,最後再到海拉爾,大概每天都是300-350元的車費。

陳師傅為人熱情、健談、體貼。他有八分之一的俄羅斯血統,姥姥當年在中蘇關系最濃烈的時候,跨過室韋的友誼大橋來到中國和陳的爺爺結婚,到他這裡已經是第四代了,除了他的鼻子很歐化以外,幾乎已經看不到任何俄羅斯樣貌了。

他家在室韋也開了家客棧,名字叫“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說是在額爾古納河邊上,下次有機會來一定要光臨。(後來,無論是我買機票還是從海拉爾回北京,陳師傅都幫了不少忙,而且分文不要,雖然最後我最後改簽了機票,沒有讓他送,但在這裡還是要感謝他的古道熱腸。)

今天的行程是臨江屯、七卡、八卡然後再到恩河。

室韋離臨江屯也就20分鐘,是個傳統的小村子,因為沒有被開發過,比室韋要原始許多,司機師傅將車開到了山頂,我們站在山頂可一覽全村的風景,別有一番寧靜和秀美,其風景不輸給室韋。

再說說呼倫貝爾草原吧,這是中國最肥美的草場。一路上草原的丘陵很美很綠,呈現出多種顏色。如季羨林老先生所言廬山一樣:“綠是廬山的精神,也是廬山的靈魂,沒有綠就根本沒有廬山一樣”,整個呼倫貝爾草原的靈魂所在也一樣是這“綠”字,但卻能呈現出不同的綠色,美得讓人感動,讓人流連忘返。

在呼倫貝爾不管去你哪裡,沿途一路都是美景,令人一直看著窗外沒有一點倦意。幾片山巒,數片白樺林與草場相間,一下就可以從林區過渡到大草原,呼倫貝爾草原和大興安嶺完美地融為一體。此時,你所想的就是如果自己能開車來就更好了。很多沿途的美景,一旦擦身而過,你會特別後悔。路上還有不少小型的接待蒙古包。

途中,我們還俯瞰了“亞洲最大最美的濕地”——根河濕地,目前該景區還沒有收費。但我們車到景區門口時,看到正在興建收費大廳,估計過了今年“十一”就要收費了。《中國國家地理》07年第9期有張全景的根河濕地照片,很是壯觀。

可以毫不誇張地講,盡管這裡不似香格裡拉一樣的有連綿的雪山和風情各異的少數民族,但這裡是自駕車者的天堂,這裡的森林、溪流、草場、駿馬、羊群、牧羊人和偶爾冒出的大片油菜花,都令人嘆為觀止,而一片片翻耕過的黑土地泛著油光,告訴著你大興安嶺的富庶。

室韋距恩河68公裡,一個小時的路程。室韋的鄉政府就建在這裡。

恩河也居住著俄羅斯族,如今當家的大媽們也都是華俄後裔了,熱情好客是俄羅斯族最大的特點。恩和的每戶人家的房子都是尖項的木楞子,窗戶是整幛小木屋的點睛處。紅花綠葉、陽光透過白色的窗戶照射在窗台上的花朵上。

我們住在民網上介紹最多的孫金花大嬸家,(30元/人,聯系電話:13789702960)她的院子裡到處是花花草草,很漂亮,孫金花家的狗阿遼嘎(意思是大花)帥氣,熱情的接待著我們每一位客人。屋外一群家畜們為了躲避陽光正飛奔著竄進低矮的草叢中,特別是在俄羅斯風情的小木屋邊,喝茶吹風,人生真是不亦樂乎。我想,這恐怕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吧。,

早飯是中西合璧的,有面包果醬+鮮牛奶,還有饅頭鹹菜和稀粥。雖然為了嘗鮮,吃了幾口西式早餐,但為了路上不餓,我還是加餐吃了中餐。牛奶是主人家新買的,據說是新鮮的,但是味道一點也沒有攻略上說得那麼鮮美。

又要上路了,車向我們的終點站海拉爾駛去。

路上,依然是綠色的草原,黑色的土地,藍色的天空,白色的雲朵、棕色的馬匹、黃色油菜花……如果有大把的時間,你可以安排徒步或住到純樸的牧民家中更深切地感受當地濃烈的風土人情。

遠處是一眼望不穿的濃密的白樺林,有落日余暉的一路相伴,白樺林也成了金色,均勻的分布在道路兩邊,穿林而過的山風帶來的沙沙聲是我聽到過的最動聽的催眠曲了。

單這些景色就值得回車票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