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自駕游從福州出發,歷經三省,全程2360公裡,游歷14個景點,美景頻傳,平安歸來,感覺酣暢淋漓,不枉此行,特記如下,以饗自身。
D1:2008年9月29日,早7:30驅車半小時到達高速連江服務區,左等右盼,終於近九點盼到大隊伍,收手台,貼隊標,呵呵,16號。
風馳電掣,歷時2小時半到達閩淅交界-分水關,其間薔薇台風一路伴隨,時而烏雲密布,時而磅礡大雨,時而淅淅瀝瀝,時而陽光微露,還好,到寧海,已是雨滴全無,雖然微風拂面大了些,但已是風清雲淡!再接再厲,跨越杭州灣大橋,晚上7點半到桐鄉市(嘉興下轄市)屠甸鎮出口下,夜游烏鎮景區的西柵夜景,涼風習習,燈帶勾勒出樓台亭閣的靜謐之美,信步老街,青石板路透出當年的繁華與喧囂;河邊的酒吧,古色古香的氛圍中播放西方的輕音樂,石凳閑坐,斜看悠然自得的紅男綠女,遠眺石橋下,不時劃過的仿古小舟,真有不知今夕為何夕之嘆。
D2:睡過懶覺,8:50再上滬杭甬高速,桐鄉副下,往乍嘉蘇高速行駛,10點玉江涇口下,蘇州近在眼前。
首先游覽的是吳中第一山-虎丘,總體感覺外圍的交通還算順暢,停車位較充足。前往主景區要過石橋,映入眼簾的是雜亂無章的民居,難以想像如此歷史悠久的風景區,為何還有此劣跡!難言之隱?不可一拆了之?呵呵^^。劍池前人山人海,呈現淡紅色的千人石游人或蹲或坐,舉機掃攝一番,明白吳王闔閭的陵寢因上有雲岩寺塔的佑護才得以保全至今:磚砌的雲岩寺塔號稱世界第二斜塔,如果挖掘吳王的陵寢,必將導致山體的不穩,因吳王的陵寢剛好建在此山的岩體與土質之中,挖掘必將抽去條石,導致加劇傾斜的力度,此為眾多導游的解釋,估妄信之。
走完虎丘,來到楓橋鎮的寒山寺。寒山寺,因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名聞天下。第一的印像是停車位非常緊張,隨隊入寺,得知該寺的改名是在唐代貞觀年間,當時名僧寒山和拾得由天台山來此住持,從此改名。特意攝錄文征明的題字,遠觀寶塔,近賞鐘樓,細心揣摩寺中偈句,感悟人生,是此游的最大收獲。
告別寒山寺,來到拙政園。拙政園,不愧為園林的翹楚之作,占地78畝,這不包括由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創辦的蘇州園林博物館割走的部分,柳樹依依,荷花婆娑,閣館遍布,亭堂皆是,回廊游走間,悄然又一景!我真的弄不明白的是明代正德年間的御史竟有如此的財力邀集包括文征明在內的大畫家為其設計及題詩,500年後的今天尊為世遺,國家5A景區。
D3:駛過揚州的市區,發現50-60碼的限速極多,自駕游的朋友特別注意。瘦西湖,台面的感覺是玉樹凌風,舒爽至極。迎面便是為迎接乾隆二次南巡建造的熙春台,兩立柱上是啟功的題字,遒勁有力,古樸蒼然。畫卷展開:一汪大湖,兩旁是郁郁蔥蔥的柳樹林,畫舫游走波面,清風拂面,遠處是借他處之塔樹自身之景,左手處,揚柳青青,一座坡度極大的單拱石橋,如彩虹掛藍天,橋上的人們,熙熙攘攘,左顧右盼,指點美景,那那便是聞名遐邇的二十四橋,好一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隨隊的導游告知,揚州歷史上著名人物: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自怨自艾的林黛玉;掌上飛舞的趙飛燕,本人幽了一句,可惜下場人人皆知,哄堂大笑。
深處的五亭橋,因在空中俯看形似盛開的蓮花,又稱蓮花橋,從陸上看,從小舟上看,皆風姿卓然,不愧被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中國最秀美的橋”,與此橋合影,取景點極多,犧牲時間,付諸表情,理所當然。
五亭橋旁的白塔,時間急促,無緣近觀,據說是仿造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修建而成,後者已去過,風韻諒必相似!
回去的路程,乘坐木船,船艄是少女,清唱了一首當地的情歌,博得掌聲陣陣。途中在五亭橋大拱下偶遇要鑽入小拱成就二人世界的小情侶,波光盈盈上的腳踏船,一對正KISS的少男少女,“再來一個”的呼喊此起彼伏,一時歡歌笑語,飄蕩在湖光水色中。
D4:一早趕到人聲鼎沸的總統府,它位於長江路,與南京圖書館等隔街相望。大廳進去為孫中山的招牌手書牌匾:天下為公。牆壁上掛著許多油畫,從清朝歷任的兩江總督到太平天國諸天王的風雲演義,沿著時間的軌道,國民黨的林森、於右任、孫科、戴季陶等來到游客的面前,當然缺不了蔣中正,扉頁翻到新時代,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二野、三野的司令員與政委先後進入總統府時的意氣風發,當時老鄧是二野政委。其中夾雜著部分國統時的民生狀況,包括當時全國運動會盛況,也少不了著名的女影星胡蝶玉照,可惜遍尋未發現殺人魔王的戴笠照片,呵呵,一段陳年舊情,確曾轟動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