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2008-9-14榆林早上在米脂站台等車,開頭不讓上,說是我即沒坐當日班車除非生病,否則不予改簽,完全是胡扯!現在鐵路上人員素質怎麼這麼差?連自己行業最基本的規章制度了解程度還不如我,我即是來到陝北,餓要學秋菊,我堅持討個說法,以“什麼叫三日內到達”為題目,以乘客代表的身份與火車站上的女營運主任進行了為期20分鐘的大辯論,她也很認真,硬是翻出了一大鏍鐵路規章來給我瞧,可還是說服不了我,我說我回去要在網上找鐵道部長再跟他理論理論。不過最後主任還是放我上了車。從米脂到榆林的鐵路上,剛走了一半,瞌睡醒來發現地形地冒全變了,由原來的兩山夾一灘的典型陝北地冒變成了塞北荒漠,說荒漠不准確,它們已經披上了綠裝,在臨近榆林的郊區,我看到了在電視台來介紹過的那種由當地首創的治沙經驗,即用十字方格來固沙的方式,那些用塑料堆成的方格裡每個格子都種上了樹,格子鋪開成網狀就變成了樹林。看上去簡單可實行起來不容易。下車後去上陝北唯一的一個收費廁所,上完給旅行社打電話,問有沒有一日游,回答說經她們網上查閱今天沒有旅游組團,這意味我必須自助游榆林。好,我先在大街走著找羊雜碎,因為網上榆林驢友寫的榆林羊雜太碎實在太誘人,找到一家小店先叫一碗,可是當這碗雜碎拿到我跟前,我翻了一番遍了碗底也找不到一塊羊雜或羊肉,我困惑地問老板娘:“請問你們榆林的羊雜碎都是素煮粉絲嗎?”答說“是啊,我們這兒的羊雜碎都是這樣。”噢,我倒不是非想和榆林的羊過意不去,只是想起那驢友鼓吹羊雜的文章與此地提供的真實食品品質差異太大,感覺有些滑稽,我不甘心地又叫了一個清炒豆腐,份量很足味道不錯,,它補償了我對榆林羊雜碎的不平衡感。吃完直奔鎮北台,站在鎮北台的土長城向北望去,本想領略那種唐詩中的“大漠風煙”,可是,讓人失望了,由於多年當地人民的治理,榆林北部的沙漠完全消失了,放眼望去,除左面一池碧綠的湖水外全都是綠洲!壯哉,偉大的人民,偉大的工程,這需要多少堅韌持續的努力才能做到如此的成就啊!如果全中國的沙漠地區都能像榆林一樣怎麼還會有沙塵暴肆孽呢。下了鎮北台,徑直參觀公路對面的紅石峽,紅石頭現在被分為兩個,一個是公園,一個是碑刻,都需交20元(而不是網上以前寫的10元),我先進公園,一進去就發覺上當,公園其實就是一個有水流過的荒沙溝。放了個吹號農民的雕塑就收20元,實在虧得荒!裡面破爛不堪,設施幾乎全部廢棄不用,無人管理,公園管理人員在鐵索橋上人們搖來晃去之即查票,倒是非常積極,我見公園外面介紹裡面有李繼遷,就想過去看看他的墓,可是找來找去也不見蹤影,我問公園管理人員,她回答說就在假日酒店後面啊,我說我已經找了兩遍了,根本沒有看見,你能說清楚一點嗎?那女子說就在酒店後面走不到五分鐘,我說就是沒有!可她不肯隨我一起去,我又獨自跑去勘察了一遍,這次我看清了:由於山上的泥沙俱下,李繼遷的墓一定被埋了!罪過啊,你們天天管理著這個公園、高收費,可是公園裡的重要文物不見了你們居然神仙不知!年青人,你們知道李繼遷是誰嗎?至少,他是西夏國奠基者李自成的老祖宗;紅石硤的開創者。網上資料顯示:關於紅石峽的起源,《榆林府志》說:宋朝時,榆林這一帶歸西夏國管。當時紅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湧出南流。西夏國王李繼遷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派人障水別流,鑿石為穴,埋葬祖先,復引水其上。因此,在紅石峽水庫的普濟橋東側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繼遷葬乃祖彝昌於此。”現碑已毀。……“李繼遷(963-1004) 西夏王朝奠基者。鮮卑族後代。銀州(今陝西榆林南)人。先祖本姓拓跋氏,唐貞觀初歸唐,賜姓李。勇悍有謀。十余歲時,他帶領十作騎從出獵,突然一只猛虎從山坡撲下,李急令從騎躲入樹林,自躍起攀上樹巔,引弓向猛虎發射,一箭射中虎眼,虎痛楚倒地而死,自是其名部落皆知。”“李繼遷,銀州(今陝西省榆林縣南)人。祖先為拓跋氏,唐朝時因參預鎮壓黃巢起義,被賜姓為李。公元982年,他的哥哥李繼捧獻出所占土地,歸附北宋。他不願內遷,帶領親信和家屬幾十人逃往黨項族居住的夏州地斤澤(今內蒙古鄂托克旗東北),以積蓄力量准備起事。公元985年,他設埋伏誘殺了宋將曹光實,攻占了銀州。公元986年宋朝派大軍討伐他,他放棄銀州逃跑,投降了契丹。契丹將公主嫁給他,並幫助他擴大力量。公元990年,他被契丹封為夏國王,攻占了銀州和綏州。公元991年,他請求降附北宋,宋太宗授給他銀州觀察使的官職,並賜姓名為趙保吉。 公元997年,又被任為定難軍節度使,管轄夏、銀、綏、宥,靜等五州。公元1002年,他攻陷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南),改稱西平府,設置官職,整編軍隊,為後來西夏的建國奠定了基礎。公元1003年,李繼遷對宋作戰勝利後,又轉而西攻回鶻和吐蕃諸部。11月攻陷西涼府(今甘肅省武威縣)。當時,吐蕃六谷部酋長潘羅支(一名巴拉濟)已被宋授為朔方節度使,他配合宋軍攻陷西夏西涼府後,又偽稱歸附李繼遷,率領部眾排列於校場,接受李繼遷的檢閱。檢閱時,潘羅支冷不防張弓一箭,射中李繼遷左眼。吐蕃兵頓時紛紛拔出短刀一擁而上。李繼遷由部下奮力搶救,且戰且退,逃回了靈州。途中李繼遷因為眼球被射破,痛昏過去幾次,於公元1004年正月2日死去。李繼遷於其孫李元昊稱帝後,被謚為太祖。”“李繼遷(公元963~1004年),黨項族,北宋時任節度使,西夏國奠基者。在位14年,被箭射傷,創傷惡化死去,終年42歲,葬於裕陵(今寧夏賀蘭山平羌堡西北五裡處)。”“李自成,稱帝時以李繼遷為太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這樣一個人物的墓被你們搞丟了,你現在收門票就靠他了,也算你們的衣食父母了,不應該呀!在公園裡的橋頭上我望到了對面紅石硤,我覺得已不值得再親赴現場,就從公園走了出來,旅游資料裡講還有個紅堿淖,當地人叫“鬧”,聽說還有一百多公裡,沒車,我也沒了興致,就決定在榆林住一夜,可是當看到老城牆邊的周圍環境不怎麼樣時,所有的郁悶湧上來,突然不想呆了,連統萬城也決定不去了,這時看手表離火車出發還有20分鐘,當機立斷立馬揚手“的士——”最後,一分鐘不差地正好坐上了下午離開榆林的火車。塞北邊城,就這樣和你再見。 寫於2008年9月20日西安閻良紅磚頭網吧2008年10月25日考證資料於廣州家中

(手繪榆林鎮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