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之行散記

作者: 勤學篤行

導讀丹墀雲霞燦,翠壁花木鮮。闊別黃山十五年後,適逢合肥開會,抽暇到湯口鎮,重新游覽黃山。一行十三人,短短三日,走馬觀花,新貌舊憶,浮現腦海。現把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既是為了紀念這一段難忘的游歷,也是為了黃山所給予心靈的陶冶,更是為了走好下一步人生的旅程。 不到文殊院,不見黃山面。現在上黃山有三條索道,一是從松谷庵到丹霞峰的太平索道,二 ...

丹墀雲霞燦,翠壁花木鮮。闊別黃山十五年後,適逢合肥開會,抽暇到湯口鎮,重新游覽黃山。一行十三人,短短三日,走馬觀花,新貌舊憶,浮現腦海。現把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既是為了紀念這一段難忘的游歷,也是為了黃山所給予心靈的陶冶,更是為了走好下一步人生的旅程。

不到文殊院,不見黃山面。現在上黃山有三條索道,一是從松谷庵到丹霞峰的太平索道,二是從雲谷寺到白鵝嶺的雲谷索道,三是從慈光閣到玉屏樓的玉屏索道。我們從湯口鎮乘旅游車到佛光閣,然後坐玉屏索道,爬過好漢坡,來到玉屏樓,見到黃山首松——迎客松。凡是著名景點,總是游人如織,遠觀勝過近看。玉屏樓原址上曾建有文殊院,位於天都峰和蓮花峰之間,前有玉屏峰,後有文殊台,左右各有青獅和白像兩石,周圍有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擁立,既是黃山美景薈萃之處,又是名人雅士休憩之所。古代有普門和尚、徐霞客、潘之恆住過,近代有張大千、郭沫若、葉聖陶造訪。文殊院歷遭不幸,三遇火災毀滅,為什麼美好的東西常常是生命短暫?

慈光雲海繞,玉屏奇松笑。因為人民大會堂懸掛了劉暉所畫的《迎客松》,黃山迎客松成為了國寶。實際上據記載,黃山至少有三棵名松迎客松、送客松、擾龍松早在清朝就已壽終正寢,特別是擾龍松又稱帝松,在黃山志書上位於名松之首,現在的迎客松已是冒名頂替。看著青獅石壁前的迎客松,青獅石仿佛成達摩祖師的面壁石,迎客松好像是釋迦牟尼的菩提樹,想起佛學中有名的“四依”戒律:“依法不依人”就是依靠真理不依靠個人,“依義不依語”就是依靠表達的意義不依靠表述的話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就是依靠了解的真意不依靠不解的假意,“依智不依識”就是依靠智慧不依靠知識。怎樣才能做到“外離相”(不被外在的現像所蒙蔽)和“內不亂”(內在的獨立思考)而“轉識成智”呢?

不到光明頂,不見黃山景。黃山有三大高峰,分別是海拔1810米的天都峰、1840米的光明頂和1864米的蓮花峰。在玉屏樓前由於雲海變幻起伏,天都峰時隱時現,氣像萬千。離開迎客松,向西上百步雲梯,能眺望右側蓮花峰,左邊蓮蕊峰,經過海心亭,直上光明頂。黃山三十六峰中沒有光明頂,是因為古人將光明頂視為群峰之冠,此處地勢平坦,視野開闊,黃山群峰,盡收眼底。頂上曾有大悲院,現已蕩然無存,在其遺址上建有華東海拔最高的黃山氣像站。光明頂和蓮花峰位於天海,而天都峰位於前海,也稱南海。我們繼續向西海前進,途經飛來石,走過排雲亭,最後入住丹霞峰下的賓館。排雲亭周圍有八塊巧石,以形狀稱為武松打虎、文王拉車、天女繡花、仙女彈琴、仙人曬靴、仙人曬鞋、仙人踩高蹺及將相和。八塊巧石卻抵不上一塊奇石——飛來石,傳說這就是《紅樓夢》中那塊無補天之才卻被絳珠仙子用眼淚澆灌的頑石,全國各處的“飛來石”何其多也?

排雲露靈石,丹霞映紅日。夜宿賓館人滿為患,一室九人年齡分明,三人是重慶老人團,三人是年輕導游,三人是中年人。半夜三更,紛紛出動,一批去光明頂觀日,我們就近上丹霞峰迎日出。排雲亭和丹霞峰是觀日落晚霞的最佳處,光明頂和蓮花峰是看日出朝霞的好地方,站在峰巔,向東遠望,繁星隱去,天際泛白,不經意間,紅雲滿天,雲海薄霧擋住日出,雲縫閃現太陽光線,再次無緣黃山日出。清晨花草葳蕤,四周雲海繚繞,仿佛人間仙境,失落化為欣喜。面對良辰美景,不禁浮想聯翩,鮮活的風景給我們感動的心情,心情就要像美麗風景般的清新、純真、生動和絢麗,也許在昨天,或昨天的昨天,生命曾經沮喪、悲傷、惆悵、苦痛以及莫明其妙地困惑,愁雲慘霧彌蓋著我們的心靈,然而經歷過的總是已成過去,不應該給今天和明天帶來陰影。在自然山水的懷抱中,讓靈感充滿心田,讓生命得到升華。是不是應該給思想插上飛翔的翅膀,越飛越高呢?

不到始信峰,不見黃山松。從丹霞峰下山,向東而行可見獅子峰,獅子峰位於北海,又稱後海,峰頂有塊怪石似猴,若雲海圍繞就稱猴子觀海,若萬裡無雲則稱猴子望太平。繼續前行到觀景台,前方有一座筆峰,一座筆架峰,筆峰上有一棵筆松如花,人稱“夢筆生花”,可惜1982年枯死,1986年人工仿制“假筆松”,2004年成功移植“接班松”。盡管古松日漸凋零,新松茁壯成長,一路上就有安南命名的雨傘松,江澤民命名的團結松。到始信峰下,迎面而遇又一名松——黑虎松,國畫大師劉海粟十上黃山九畫此松。始信峰上五大名松神態各異,連理松情愛纏綿,龍爪松虯曲茂盛,探海松蜿蜒而下,臥龍松栩栩如生,轅門松雄偉挺拔。名松魅力無限,游客漫山遍野,耳聞南腔北調,感嘆黃山之盛,真不知究竟是在看人還是看景?

白鵝渡險索,老街賞徽墨。離開始信峰,分兩路下山,多數人沿山路步行,沿途有仙人翻桌和仙人指路等景點,還可遠眺東海仙都峰與缽盂峰等名勝,少數人登白鵝嶺乘纜車,節省體力,節約時間。大家在山腳雲谷寺會合,雲谷寺周圍有四棵古樹,銀杏、黃杉、雪松、鐵杉,百年樹齡,枝繁葉茂。傍晚游覽屯溪老街,宣紙、徽墨、宣筆、歙硯、竹雕、古董,琳琅滿目,不勝枚舉。漫步古街長巷,勾起思古幽情,琢磨自然造化。黃山的三奇四絕啟迪著人生之旅,雲海像征著未來的命運,變幻難料,升降起伏,怪石代表了別人的評價,仁者見仁,眾口鑠金,奇松是反映不同的個性,抗爭進取,隨遇而安,溫泉則表現內心的憧憬,心想事成,溫暖如春。很喜歡梁啟超的一句話:“以今日之我勝昨日之我,以明日之我勝今日之我。”大自然是否在告訴我們生存智慧與生命之路?

徜徉宏村秀,陶醉黃山游。黃山古稱黟山,游覽黃山之後,參觀黟縣兩處名勝——西遞和宏村。徽派風格,曲水流觴,閑情逸致,寵辱皆忘。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山水的自然真趣,洋溢著生命的氣息,山水的儀態萬方,蘊藏著人生的哲理,開啟審美慧眼,品味山川之美,體味心靈之美。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