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幾天,我去了很多人向往的陽朔。提起陽朔,會想到什麼詞彙?——閑散、小資、情調、艷遇、背包、自由、空白、陽光、美景。。。。。。每個人都還有更多的詞彙,而這些恐怕是最口口相傳的。
關於“閑散”:與我,更喜歡稱之為“懶散”。行前,朋友問為什麼去陽朔?對於我們這些有假就等於奢侈的人來說,不把假用到奢侈就是最大的奢侈,而之前我也曾經計劃過埃及、泰國、新加坡、馬來等等,但最終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我選擇了陽朔,其實陽朔是去年欠下的宿願,今年正好還了。為什麼去陽朔?我的回答是:“去懶散一下,曬曬太陽,發發呆。”經歷過山西文化苦旅後,這種願望更為強烈,許是年紀大了、體力差了,許是心態平了,激情少了,總之,假期出走,我已背不動太多負擔。
關於“小資”:陽朔遍地都是酒吧、咖啡店、西餐廳,街上走的洋人和華人幾乎一樣地多,香港的“火柴天堂”在西街上開出了兩家店,裡面懸掛、張貼的打油詩“當帥已成往事”,無不透露出酸酸的小資情調,我猜這個店的老板應該是70年代生人,而且是早期,那些文革和搖滾年代的憤懣和自嘲,只有那個年代的人才有切身的共鳴。80後的年輕人在店裡新奇地拿著相機翻拍著,我想那是“偽小資”。我不是80後,但思想落後,所以當朋友笑我去陽朔是裝“小資”的時候,我趕緊澄清,我只是“偽一下”。在杭州都不曾到過多少酒吧和咖啡店的我,在形式上已經很不“小資”了,所以到陽朔即使連著晚上去泡吧,那也純粹是為了“偽”而“偽”吧。
關於“艷遇”:陽朔就是一個特別有話題的地方,當我宣布要去陽朔的時候,不少心懷鬼胎的同事露出了猥瑣的表情。虹姐是見多場面的人,說話毫不掩飾:“去陽朔?好,支持的。你們這些單身女人就應該去陽朔,穿得風情點,泡幾個洋人。”我渾身冒汗,歷來純情的我實在不拿手這個,想著家裡收拾好的衣服,全是休閑T恤,領口、袖口封得死死的,和風情肯定搭不上邊了(同行的女友倒是帶了不少風情、飄逸的衣服,結果凍得夠戧,只能買條廉價披肩假扮二奶來保暖,風情不實用啊。)在陽朔的幾天,楊楊隔天就打來電話浪費我的漫游費,對於在陽朔這種地方我還能惦記漫游費,他非常鄙視,並送我他最珍視的一句話:“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囑咐我要利用好不多的假期。
都說陽朔的夜晚彌漫著曖昧的味道,尤其是在或喧鬧或藍調的酒吧裡,那家叫做“小馬哥”的酒吧外甚至掛出牌子說“這裡有艷遇”,但也許是心境不同,時間不對,我看到的還是群體居多,單身來獵艷,並且成功的極少。北京一哥們(此人無論從身體形態還是意識形態,都和蝸牛90%相像)是背包來的,住的是八個人統鋪,離開的前夜他在SOLO喝著雪碧對我說:“我每年都背包出來,6年了,從來沒有艷遇過,那些都是瞎寫的吧?”我也從來沒有艷遇過,不過我還是鼓勵他,要相信浪漫是真實存在的。女友很鄙視艷遇,其實從字面上理解,這是個浪漫的詞,是精神層面的,如果硬扯到一夜情之流,那不是“艷遇”本身的錯,
關於“美景”:對於陽朔,曖昧、小資的形容詞已經成為首選,而它本身的美麗、風情卻往往被人忽略。為什麼陽朔會成為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最初應該是緣於美麗的漓江。“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陽朔是桂林最美的一段。到了陽朔,你必然會選擇的旅游項目就是漓江漂流,被山水包裹的一葉竹筏上的你真的會忘記所有現實,那一刻用空白來形容你的腦子,毫不誇張,我在江上唱起劉三姐的歌:“唱山歌類,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類,不怕灘險彎又多。。。。。。。”心裡覺得一片澄靜,不知“創意”是何物(來之前,整天被創意圍剿地幾乎要白痴)
關於“自由”:來陽朔,你無需跟團,自由行是最好的。你無需周密計劃你的行程,過一天算一天是最好的。你無需訂房,走一家看一家是最好的。你無需鬧鈴,睡到幾點算幾點是最好的。你無需想吃什麼,看到什麼就點什麼是最好的。你無需擔憂時光浪費,躺在搖椅上等待太陽落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