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去普陀山游玩了幾天,一出船聞到的是海水鹹鹹的味道,吹在身上的海風給炎炎夏日帶來一絲涼爽。
普陀山位於錢塘江口、舟山群島東南部海域,系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景區包括普陀山、洛迦山、朱家尖,總面積41.95平方公裡。其中普陀山本島12.5平方公裡,最高峰佛頂山海拔292米。既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又有豐富的海島風光,古人稱之為“海天佛國”、“人間第一清靜境”。
因為普陀山是觀音的道場,所以山上的寺院大多數都供奉觀音菩薩,譬如最著名的法雨寺,普濟寺。但是要注意,慧濟寺供奉的是釋伽摩尼。一路上,我聽導游說了許多觀音大士的傳說,瞻仰了觀音的真身和33個化身。原來觀音菩薩本來是男的,唐朝時期很多婦女欲請觀音大士進自己的閨房又覺得不好意思,故把觀音想像成女人模樣,後稱為觀音娘娘。
普陀山不僅有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還有很多迷人的自然風光,下面介紹幾個我此次旅行去過的景點。首先是千步金沙,它是我最喜歡的景點之一,我這是第二次在海裡游泳,第一次是在金山,相比之下,東海裡的水就清澈漂亮多了。“碧海無風鏡面平,潮來忽作雪山傾。金橋化出三千丈,閑把松枝引鶴行。” “黃如金屑軟如苔,曾步空王寶筏來。九品池中鋪作地,是疑赤足踏蓮台。”千步沙全長1300米,海潮拍岸,湧雪逐浪,來如飛瀑,止如曳練,大風激宕,如同雷轟,眩目震耳,倏忽詭異,不可名狀,為山中之偉觀。朝陽初出時的壯麗,烈日當空時的雄偉,嬋娟緩移下的清穆,又各具不同的意境。
下一個景點是不肯去觀音院,它是在紫竹林風景區。此名字的由來也是有典故的,由於篇幅原因我這裡就簡略提一下,唐鹹通年間,日本僧人慧鍔從五台山請得觀音佛歸國,途經蓮花洋,觸礁受阻,由潮音洞旁登岸,在當地張姓居民住宅供奉,這就稱“不肯去觀音院”。古庵早廢,1980年在原址重建,2001年再次擴建。院前有大士橋、澹澹亭、光明池、抗倭石刻、潮音洞,構成院、亭、橋、池、碑、洞一組精致景點。
最後介紹一下西天,這是一座景點很多的山,而且人文和自然風光結合很值得一看。一路上走走看看另有一番情趣,途中的景點包括心字石,磐陀石,二龜聽法石,梅福庵等。每一塊石頭都惟妙惟肖叫人稱絕。下面就是二龜聽法石,像不像兩只龜丞相爭先恐後地來聽觀音大士說法啊!
總之, 普陀山大海懷抱,金沙綿亙,景色優美,氣候宜人。創建了國家級文明山、安全山、衛生山。旅游環境良好,日接待量為1萬人次。每年的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觀音香會、朝聖盛典,海內外游客摩肩接踵、蜂擁而至。在那裡我也學到了許多佛家處事方法,知道了比地大的是海,比海大的是天,而比天大的是人的心。我覺得普陀值得一游,拜拜佛,游游泳,吃吃海鮮。如果大家想度假放松心情。普陀的確是個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