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草寺又名淺草觀音寺,是東京最古老的寺院,也是香火最旺盛的寺廟,明治時代被定為東京最早建立的五大公園之一。相傳公元628年漁夫檜前兄弟捕魚得一尊金觀音像,土師真中知獲悉後,認為乃觀音顯靈,遂出家為僧,並建廟供奉。江戶時代,德川家光又以正殿為中心興建了五重塔,淺草神社,仁王門,二天門等。淺草寺的前門,右有風神,左有雷神,名為“風雷神門”,東京人一般稱雷門。大門中央懸掛著一個直徑4米,重600公斤的巨型燈籠,上書“雷門”,已成為淺草的像征甚至東京的標志。由於這裡游客量過大,泊車相當困難,所以弟妹沒有開車,而是領著我們乘地鐵去的。日本的交通十分發達,遍布全國各地的大小機場,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橫貫東西的高速新干線,交織如網的城市電車和地鐵,發達的水上交通,構成了日本交通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東京更是地上地下電車遍布全城,出行極為方便。作為東京市內主要的交通手段,電車的涵義與我們國內僅限於城市公交的有軌、無軌電車相去甚遠。它涵括了JR電車(即 Japan Railway,日本國有鐵道。“國鐵”常因其名被誤認為日政府的直營鐵路,但經營者實為公共企業體 )、地鐵、私人鐵路等所有軌道交通工具,(在日本,火車和地鐵,僅只是運營商的區別而已,它們的換乘站點、運行線路是相同、相通的,並沒有什麼地上地下之分。)它們縱橫行駛於東京都23區內,且出口一般都和地下商業街、寫字樓、百貨公司或飯店相通,非常方便。我們乘坐的東京地鐵銀座線,是始建於1927年的第一條東京地鐵線路,從購票、檢票進站、乘車到出站,全部是自助、自動、無人值守的。由是知道,為什麼在這座人口密集度和流動量如此之大的東京都,我們沒有感覺到在國內京津滬等大都市都難免會有的擁堵、淤塞和混亂。淺草站出口就是繁華的商業街區,在往淺草寺拐彎的十字街口,有一家大概是淺草文化觀光旅游紀念品經銷店,它的大樓迎街一面牆上,有一座每逢正點報時,並有小偶人出來進行歌舞表演的巨大時鐘,好像在上海豫園附近也曾看到過。淺草寺的正殿前是寶藏門,即原來的仁王門,從雷門到寶藏門是一段300米長的石板路,為參拜觀音必經之路,也就是許多文學作品描述過,最代表淺草風情的著名的“仲見世”道路。它的兩旁有上百家土特產商鋪,出售各種江戶風格的工藝品,以及各種稀奇古怪的小玩意、日式點心等禮品。這是日本最大的旅游紀念品市場,那些小東西可愛極了!我和老媽、三妹都買了一些准備拿回去送人。日本的寺廟不像國內,廟宇殿堂繁復、場面宏大,一般只有一個大殿,供奉的神像很少。參拜的人們照例先在殿外的聖水池淨手,然後步入殿堂,頂禮膜拜。其中有一尊淺草不動尊佛,許多前來祭拜的人說很靈驗,我也投了100日元向佛祈禱,求他賜福於我們。淺草寺的西南角聳立著五重塔,塔高53米,是日本第二高塔,據說,入夜塔身燈火通宵不熄,想必別是一番景致,可惜我們要趕回去,看不到了。下午本來說去靖國神社和大皇宮的,但因天下大雨不方便,就開車去了東京灣的台場。這一片是圍海造地後興建起來的東京新區,有許多現代建築,幾家電視台就坐落在這一區,豐田中心則像一個汽車主題公園,還有大型的購物商場,微縮的自由女神塑像等等,下雨我們就開車看市井風情,雨小了就下車逛商場,還坐上無人駕駛的高架電車觀光,一直玩到很晚才回家。

(淺草雷門)

(淺草寺大殿)

(淺草寺的旅游工藝品街)

(對面駛來的無人駕駛電車)

(台場的彩虹橋和自由女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