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上野,是從讀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開始的,這恐怕是除了東京之外,我最早知道的日本地名了。上野和淺草,都位於東京都台東區,正是由於這兩大繁華商業街,台東自江戶時期以來,便以彙聚工商業者而聞名。不過上野和淺草有所不同,淺草因淺草寺而繁榮,“仲見世”大道和淺草寺周邊,成為日本最著名的旅游工藝品市場。上野則因上野公園這座日本最古老的,也是東京最大的公園(占地84公頃)而名聞遐邇。
人們到上野公園游覽,主要有三項內容:賞櫻花,看動物和參觀博物館。建園初期從奈良吉野山移植來的櫻樹,現存有2000多株,而櫻花名品“染井吉野”,就是由上野公園開始而為世人廣知的。每當4月櫻花開放,前來賞花者多達幾十萬人/日。始建於明治15年(1882)的上野動物園,有珍禽異獸900多種,11000余頭。但是最具特色的,還是公園周邊那像明珠一般耀眼的一大批文化設施,按順時針方向分別為:東京國立博物館、國立科學博物館,日本學士院、國立西洋美術館、東京文化會館、日本藝術院、上野之森美術館、水上音樂堂、東京藝術大學、東京藝術大學文樂堂、上野圖書館、黑田清輝紀念館、東京國立文化研究所,東京都美術館等等,此外,東京大學也在公園附近,這就給上野公園營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因而享有“文化森林”的美譽。
我們是在一個周六去的上野公園,雖說不是櫻花時節,卻也游人如織。這是明治維新後在日建成的第一座國家公園,據說是參照英國倫敦的海德公園建造的,但我們卻看到公園正門旁一塊圓石上鐫刻著的園標:“上野恩賜公園”。正如同天皇和君主制的隱退一般,日本社會新舊時代的雜糅,還時時可見。在音樂噴泉附近的廣場一角,有許多老人在集會,好像是宗教性質的。而在深入一些的林蔭道旁的樹林裡,則不時可見藍色塑料布搭建的棚屋,連綿成一個群落,這是流浪漢們的居住地。據弟弟介紹,這樣的棚屋在日本的其他公園等公共場所還有,那些流浪漢看上去並非老弱病殘(真達到條件就被社會福利機構收留了),想必是失業或無業的游民。真想不明白,為什麼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不能杜絕乞丐和流浪漢?在躋身世界最發達城市之列的東京都,在它最大的文化公園中,卻有著這樣格格不入的都市一景,這也是發達的日本社會的另一個側面吧。參觀了上野東照宮 ,這個東京僅有的國寶級神社,是供奉幕府將軍德川家康的,竣工於1651年。德川家族在歷史上統一了日本,建立了東京,統治日本達250多年之久,因此東照宮極盡奢華,畫棟雕梁,門柱上雕刻的龍和神社內四組動物繪畫,均出自17世紀藝術家之手。列於東照宮參道兩旁的95座石燈座和195座青銅燈座蔚為壯觀,而東照宮的唐門、本殿和擇殿等,都是日本古典建築的精品。在東照宮的庭院裡,還有一個長崎、廣島原子彈爆炸和平警示碑,碑的正中雕有一只和平鴿,鏤空的心髒部位燃著一盞長明燈,兩邊懸掛了不少祈願和平的千紙鶴。(另據史料,前國民黨少將,黃埔海軍學校校長李慶文,在抗戰勝利後任駐曰代表團首席海軍武官期間,曾領導銷毀了上野公園的“甲午海戰勝利紀念碑”,並索還被劫的“鎮遠、靖遠”艦遺物。)
從東照宮出來,我們信步瀏覽了那一片“文化森林”的建築外觀(時間關系,未及登堂入室),有著淺綠色外牆的國立西洋美術館是由近代建築巨匠科布西埃設計的,氣度非凡;與之相鄰的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入口處,放著巨型鯨魚模型和蒸汽機車,孩子們歡快的聲音不絕於耳;東京國立博物館擁有混凝土牆身和琉璃瓦屋頂,東洋式的建築風格使其成為外國游客拍照留念的必選之地。
走過連接上野公園本園和不忍池的伊索橋,我們來到素以荷花聞名的不忍池,一池芳蓮荷葉田田,蓮香幽幽。現在的不忍池已是上野動物園的一部分,棲息了黑天鵝、大雁、鴛鴦等眾多水鳥。沿著不忍池畔,有一條蜿蜒的,出售古玩舊貨和工藝品的攤販街。我看中了一條麻質的寶藍色帶扎染圖案的披肩,經討價還價,以2000日元買了下來,結果後來登富士山的時候就用上了。 川崎地處京濱工業地帶的中心,是大型石油化工聯合企業及鋼鐵、電子、食品、礦山機械等的工業基地,為日本著名的工業城市之一,著名的川崎重工和川崎摩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日本第11大城市,隸屬神奈川縣,位於橫濱和東京之間,東京灣跨海大橋的半中間,正是東京市與川崎市的分界點,從小弟家過去,不到20分鐘的車程。
第一次全家去川崎,是去游大師寺的。大師寺號金剛山金乘院,俗稱川崎大師、平間寺,創建於1128年。據說尾張國(現在的愛知縣)出身的原武士平間兼乘,在各國流浪時,偶然在大海之中網住一尊木像,後在旅途中邂逅高野山的尊賢上人高僧,兩人為供奉木像合力修建了該寺。它是日本新義真言宗智山派之大本山,與成田山新勝寺、高尾山藥王院並稱為智山派三山。本尊為弘法大師,素以消災解厄靈驗聞名,故以“厄除大師”、“川崎大師”而馳名遐邇,至今仍然深受眾多佛教徒的信仰,每逢日本新年,大師寺都會吸引250萬人到此參拜。
在前往大師寺的仲見世道上,街道兩旁盡是出售各種川崎特產的商鋪,據說來川崎不可錯過的有三樣:久壽餅、不倒翁和喉糖。平素不喜甜食的我,對糖不感興趣,倒是滿大街迎風叮咚的各式風鈴,吸引了我的眼球。原來這裡剛剛舉辦過風鈴節,全日本所有的風鈴都在寺院前展示,有鐵制、銅制的,有陶瓷、玻璃的,還有以竹片為材質的,每當清風拂過,風鈴清脆的鈴聲賞心悅耳。我覺得這裡仲見世道的繁華,不遜於淺草寺。
川崎是我在日期間去過最多的地方,因為弟弟他們搬進新居前就住川崎。在那兒住了七八年的弟妹,至今還在那裡的一家俱樂部接受健身指導,所以每周都要跑一趟,我於是有機會多次跟隨。主要是去購物,那裡以意大利中世紀城鎮為名的La Cittadella購物中心,與東京的購物商圈相比毫不遜色,商品多、價格平,且比東京便宜許多。我們買了不少便宜貨,1000日元左右的棉麻衣褲,款式、做工都沒得說,穿著很舒服。通常是弟妹開車把我們放到川崎車站前的購物中心(這個特地請美國建築師打造的復合式購物娛樂中心,從中央的噴水廣場到地上地下的購物、娛樂、餐飲設施,應有盡有),她去健身,我們逛店,2小時後在停車場彙合。原以為倆小時可以逛幾個店了,實際上經常是一個店才只逛了一層時間就差不多了。在這裡購物你不必擔心語言不通,所有商品都是開架的,明碼標價,看中了就去試,試好了去付款就是了。這裡的許多東西都是中國制造,不過是三來一補企業,原料、工藝、版型全是外面的,只用國內的廉價勞動力,產品也全部在外銷售,國內是見不到的。
旅游攻略:如果到東京旅游又有時間的話,不妨到川崎一游(順便購物),從東京乘京急行到川崎大師站下,步行5分鐘即達大師寺。如果購物在川崎車站下車,直接進入商店或地下購物街即可。

(川崎大師寺)

(川崎大師寺附近商鋪的人偶(雙手可動作))

(長崎、廣島原子彈爆炸和平警示碑)

(上野公園的流浪漢營地)

(橫濱的中華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