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喝足,繼續前行。
現在的時間是: 12:30 .
我從琉璃牌坊中間的券門走過去,進入寺廟的第二部份——白台區。

(主樓後面匾額:“蓮界莊嚴”.)
琉璃牌坊中樓後匾額“蓮界莊嚴”,意為觀音道場。

(琉璃牌坊向南望是五塔門)

(精美的石券門)
第二部分——白台區。
自琉璃牌樓往北至大紅台之間,是一片地形起伏的開闊地,時有巨石突起,蒼松翠柏散植其間,石板路在山坡上曲折前伸,前後左右羅列僧房和白台。
大小三十余座白台,成“×”形不規則布置。
白台分殿台、樓台、敞台、實台,形狀不一,體量不等,功能各異。
白台層高分一至四層,二、三層者居多。
白台大都白灰抹面,青磚鑲邊紅色盲窗,琉璃砌頂,上檐挑出淌水長瓦。
白台為藏式平頂碉樓形制,建築用漢族磚混結構法式。
有的兩座白台組合成一處院落作僧房;
有的台上建漢式殿堂,作佛堂、鐘樓使用;
有的台頂置舍利搭;
有的白台砌成實心,只起障景增景及點綴作用。
白台群總體效果表現了西藏布達拉宮前山腳下梵宇的特徵。
南部宮牆兩頭分置角樓,實牆白台砌盲窗,頂部起雉堞。宮牆兩側白台中間辟門,上起廡殿,對稱配置,供僧人進出使用。
琉璃牌坊北為罡子殿,四面砌藏式雕房高牆,牆面設三層盲窗,東、南為一層僧房,西砌蹬道,北面僧房頂起廡殿,單檐綠琉璃瓦頂,面寬五楹,進深兩間,內供吉祥天母、四面護法神、大梵天。
罡子殿東為東殿,亦稱東罡子殿,平面成“乙”形,兩層。此殿原為僧房,現供五尊密宗無上瑜伽密樂空雙運雙身修法像歡喜佛。東側從北至南依次是金剛佛母、大威德金剛、密聚金剛、勝樂王金剛、惡度金剛。密宗歡喜佛造像一般都是多頭,表多智,最頂部為本像,余為變像;多臂多足,表大力多能;腳踩妖怪,表能降妖鎮魔。
罡子殿西北一套院為西殿,亦稱西罡子殿,是經堂,平面成“廠”形,正南辟門,北房兩層,硬山灰瓦頂。
西罡子殿北面就是西五塔白台。
樓內有蹬道可登上白台樓頂。
俗話說:“繞塔走一走,能活九十九。”

(白台上的五塔)
遠遠地拍到了大紅台:

(塔與大紅台)
這些建築,因借地形,參差不齊,高低錯落,形狀各異。整個院落莊嚴肅穆,蒼茫怪古,極富西藏高原的野趣。
不過說實話,這一片白台區,那些建築我實在是看不懂,只好匆匆而過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