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青藏高原之上,心中總不時會被油然升起的“神聖”感覺衝擊著。
首先是大自然那種震撼人心的神聖之美,雖然高原稀薄的空氣讓人身體受到了考驗,但這卻正好像將心中的俗世煩事也隨著空氣從身體中一絲絲抽走;面對那蔚藍的天、潔白的雪峰、純潔而又壯麗的美景,心中忽然覺得我們終日在城市不停地轉、而沒有看到我們的世界是如此的美,究竟為的是什麼?因此在拉薩我們除了看最著名的各大寺廟,還租了單車去游拉薩河看日落、看看自然萬物的美。

(離開拉薩那天從飛機上看著綿綿不斷的雪峰,暫別了、西藏,但我還會回來!)

(這是旅行團絕不會有的節目,本只是租車、後來租車給我那個漢子竟興致大起,與我們一起騎車游拉薩河,這個留著很長的馬尾、很粗豪的漢子卻是很和善,他在東措青年旅社負責管車的,那裡最多背包驢友聚集地。)


(夕陽給大地塗上美麗的金色,下面就是我們騎的車,還要淌水過河、鞋都濕了一點。)







(在布達拉宮上俯望布達拉宮廣場)




(這是不得不跟大家講的獨特現像,山上的沙子是冬天的風刮上去的、而不是山上形成的,簡直是一個奇觀!)

(青海湖的油菜花需8月份才開,想不到在西藏卻看到,雖然面積很小、但那色彩好美。)

另一種神聖就是藏傳佛教的感染,在如此艱苦的青藏高原上生活著的藏民,為了心中信仰創造出那麼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奇跡,生命每時每刻都有可能被高原奪走、卻從未放棄過為之付出,也許將一生用血汗換回來的的財富、也許在叩長頭的路上將自己的生命,一切一切都獻給了心中的佛祖。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但依然被那種虔誠感染,面對他們尊敬的聖山、聖湖、寺廟,我也合上了雙手默默祝禱。不是獻給神靈,是獻給他們那種堅定、一生無悔的決心,我們又有多少人能為心中理想做到這樣......

(在轉經的藏民與下面叩長頭的藏民)





(西藏到處可見的經蕃、正在畫唐卡的畫師以及下面的轉經桶,藏民用盡各種形式來禮佛。)

西藏的大自然之美在別的日志中詳細介紹,這裡將介紹我一路走過的藏傳佛教那些寺廟與他們那種感人的虔誠。首先不得不先介紹一下藏傳佛教,藏傳佛教是佛教在中國的三個支系中最大的一個,分別是藏傳佛教、漢傳佛教與南傳佛教,也應該講佛教在中國發揚光大、早就超過了發源地印度,而因為藏族是全民信佛教的,加之在蒙古、錫金、不丹等也有很深傳播,相反漢傳佛教與南傳佛教的信眾沒有太明確的標准與劃分,因此藏傳佛教是最大的分支。而西藏其實在佛教7世紀傳入時叫“吐蕃”,已有自己的宗教“苯教”(黑教),由我們熟悉的松贊干布(當時的藏王)開始慢慢發展起來,當然期間與苯教也是一番爭頭、但也吸收了不少其文化,而最終成為藏族唯一且全民信奉的宗教,其中也是可以想像到藏傳佛教一路發展過來的風風雨雨。而藏傳佛教發展過程中曾出現過很多的教派,但經過不斷演變中形成了當今的四大派系:寧瑪派(紅教,歷史最攸久)、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格魯派(黃教,在噶當派基礎上發展起來、後合並了噶當派,建立時間最晚、但是最完善最嚴格的教派,目前是影響力最大的教派)。而由於黃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的兩個弟子:達賴與班禪所形成的兩個活佛轉世系統,加上他們政治上的權力後來就成了西藏最高的統治層,因此我們現在西藏所看到的大部分都是黃教的寺院。
好像說得比較遠了、其實裡面故事與歷史還多得很,我沒宗教信仰、可我是對各種東西都好有好奇心去了解的。這些我也是從導游口中、資料中慢慢了解的,但我在這裡花了些時間概要介紹一下,是為了去西藏旅游的朋友可以較清晰自己在看的屬於哪個教派的寺廟、以免搞錯,也更能理解這些古跡的發展背景與系統,看得會有意思很多。
由於我們坐火車去拉薩,沒需要休息去適應,第一天就急不及待地去看布達拉宮——神往已久的聖景。(如果住在拉薩市區北京路的客棧或布達拉宮廣場附近的酒店,去布達拉宮都不遠,而打的統一上車10元、不用打表的,出入都好方便。)路上看著藏族特色的建築、熙熙攘攘的藏民,感覺已經好新奇又興奮,其實離很遠已經是望見布達拉宮了,可當我來到它面前時,還是被那種美一下子震呆了,口中除了驚嘆聲好久講不出半個贊美的詞。天氣好晴朗、且萬裡無雲,有些耀目的陽光穿過可能因為稀薄也可能因為太干淨而完全透明的空氣,將布達拉宮完美地呈現在我眼前,白色的牆與紅色的宮殿承托著閃著光的金頂,在純淨得難以像的藍天之下、紅山之上,心中只有一種感覺“神聖的美”。於晚我在布達拉宮廣場(與布達拉宮一路之隔,是拍布達拉宮的好地方)一輪的瘋狂拍照,遲遲不願買門票進去。在高原上燦爛的陽光與純淨的空氣讓一草一木、遠處的雪山,全都是難以形容的美景,那種感動不亞於壯觀的布達拉宮,應該講大自然才是最偉大的建築師,創造出如些神聖、讓人拜倒的美景。
















好不容易壓下了那種興奮與激動,終於慢慢接近布達拉宮的正門,它面前虔誠的藏民在叩長頭,那種感覺是既佩服但又神秘的不解。如我之前的日志中講到,今年這個時候我們來到布達拉宮真的好幸運,門票原價、即買即進,而且沒有人滿為患,否則拍不到那麼寧靜而神聖的場面、那於喜歡拍攝風景的我來說也是一種遺憾。唯一不便的就是太少游客、連想請導游都沒有,但卻可以讓我們好自由地慢慢走沒限制地細看、感覺也是相當不錯,以往還可以加10元上金頂參觀,可現在都取消了、有些可惜。另外就是由於禁止拍照,對於我來說肯定是有些心癢癢的、特別是來到宮殿頂上看著金燦燦的屋頂。(幸好在大昭寺的金頂是可以盡情拍照的,也不致於那麼遺憾。)不過也正是如此,卻更讓我細心觀察裡面的每個佛像、殿堂與靈塔,細讀裡面的說明,因此盡管缺少了導游的介紹還是感受很深。從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開始,藏民如何一步一步將這種信仰推至如此的高度、創造了如此偉大不朽的奇跡,還有達賴與班禪等各代活佛轉世的神奇故事,還有精美的佛祖壁畫與塑像、上千斤黃金與無數寶石打造的活佛靈塔。這座神聖的宮殿無論在藝術上、建築上以及宗教方面都是一塊瑰寶,也終於明白為什麼一生中不得不來看一下、最重要是感受一下那種文化。








如此難得的機會加上被那種神聖的感染,我們也看了兩個多小時才出來,吃過中午飯略為休息了一下,因為西藏的時區實際比沿海地區慢了兩個多小時,且正午的陽光是相當的利害,下午的3點多我們就直奔另一個不得不看的地方——大昭寺。布達拉宮與大昭寺是藏傳佛教的最重要寺院,布達拉宮原由藏王松贊干布於7世紀興建,後毀於戰火,由五世達賴於17世紀重建並將建成西藏政權的辦事處,再經歷代達賴以及解放後新中國的不斷加建,終成了現今這座宗建、歷史、文化以及藝術的寶庫。而大昭寺同樣建於7世紀,松贊干布迎娶了唐朝文成公主與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她們分別帶來了佛祖釋伽牟尼12歲與8歲的等身像,而大昭寺則是為供奉8歲釋伽牟尼等身像而興建的,而12歲的等身像則供奉與小昭寺,後來兩尊佛像對調了位置,因此大昭寺現供奉的就是12歲的佛祖等身像,而小昭寺供奉的8歲等身像於文革時期被毀壞、相當可惜。因為佛祖釋伽牟尼不想世人立寺供像,僅於臨終前同意塑3個不同年齡的像並親自繪圖、開光,16歲的塑像供奉於印度,12歲的傳入中國後由文成公主帶進西藏,8歲的則由尼泊爾公主隨嫁帶進西藏,其中猶以12歲的等身像最為精美與尊貴。正時為此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奠定了其重要的地位,如單以藏傳佛教的意義來說比布達拉宮更為神聖,因此後世不斷被擴建、修繕,隨著歷史發展還供奉了藏傳佛教最重要的佛祖、藏王、活佛、法王等等,再加以精美絕倫的壁畫、雕刻、唐卡、金頂等裝飾,而為了藝術、歷史文化與宗教的寶庫,更是西藏的佛教中心,有先有大昭寺再有拉薩之說,也的確拉薩舊城是圍著大昭寺一圈一圈建起來。而很多藏民更是到大昭寺朝拜就是一生最大的願望,因為他們認為見像如見佛祖真身,有些人會用一生積蓄為佛像上金粉,而更虔誠的藏民會從家門口開始,一路三步叩一長頭(即五體投地,像我們不適應高原的,叩幾個就高原反應了)到拉薩大昭寺朝拜。他們認為三步就是自己的身高,此舉就是要用自己的身體丈量家到大昭寺的距離,由於過去道路與物質條件很差、加之高原惡劣的氣候,很多人就在途中死去,但同行的人會將其一顆牙齒敲下,帶至大昭寺嵌入佛殿一柱內、以為之實現心願,那種虔誠是讓人嘆服。後為保護已禁止如此、並取出了柱內的牙齒,但我們參觀時發現了柱內還留入一顆未取出的牙齒,可惜不讓拍照、否則這將十分珍貴。













其實關於大昭寺還有很多故事與傳說,如山羊馱土建寺等,我就不多講了,有興趣可以查閱相關資料、也是相當有意思的。除了寺內這些精美而珍貴的佛像、雕刻與壁畫,我最開心就是來到了大昭寺的金頂,因為這裡是可以拍照的,可以這樣近距離欣賞這些漂亮的藝術品,還一嘗了我盡情拍照的心願。拉薩除了布達拉宮與大昭寺外,其實還有很多的寺院,如文成公主主持而建的小昭寺、蜇蚌寺的雪頓節展佛、色拉寺與甘丹寺等,雖不及前兩者的地位與重要性,但依然各有其非常獨特的地方,如果對藏傳佛教有興趣的也很值得一走,而我由於時間所限暫未參觀,下次去西藏參觀完定會再作介紹。


(羅布林卡是七世達賴開始使用的避暑、消遺的行宮,是西藏唯一人工園林,但我不怎感興趣沒進去。)



但我在西藏的佛教神聖之旅遠未結束,在我去珠峰的旅途上還參觀了江孜的白居寺與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白居寺最特色就是其壁畫與白居塔(原名“菩提塔”),很少有地是兼花、白、黃三教的寺院,因此大殿的佛像風格異於其他寺院;而白居塔有九層,高達32米多,有77間佛殿、108個門、神龕和經堂等,據稱繪有十萬余佛像。我們也一路登至塔頂,但因太多門未一一盡看,這裡是允許拍照的、壁畫的確也很精美,可惜沒人去管理、很多壁畫都已開始損壞(因此雖能拍照我也沒有用閃光燈、只有較大ISO值拍了一些,以免加深對其的損害),但很奇怪佛像都很新很鮮艷,我想是定期有去修繕的。















而來到日喀則的拉什倫布寺,也是很特別的一個寺院。前面講過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兩個弟子達賴與班禪是後來政教合一的最高權力者,但其實以往一直都是達賴當權為主,因此布達拉宮等拉薩的寺院以供奉歷代達賴活佛靈塔為主。而拉什倫布寺雖也為一世達賴所建,但後由4世班禪接任主持使寺院得到很大的發展,則慢慢形成了供奉歷代班禪靈塔的寺院,1世班禪因任甘丹寺主持其靈塔在甘丹寺,2、3世班禪也恩同樣原因靈塔修在喀則江當鄉的恩貢寺,4世班禪的靈塔因其功績建得十分豪華,但5至9世班禪的靈塔於文革中被毀。而十世班禪則傾一生之力於西藏與拉什倫布寺的建設,主持重修了合葬5至9世班禪的靈塔,也為西藏人民與拉什倫布寺爭取了很多國家的支持,因此在西藏與日喀則享有很高的聲譽,逝世後也是由國家出資為之修建的靈塔。











此次西藏之行,最讓我嘆服的就是大自然的神聖之美,讓我整個心靈為之震撼;但同樣讓我經受了一次藏傳佛教的洗禮,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但那種神秘但虔誠的宗教文化的確讓我佩服,在佛像面前也合上雙手以表達衷心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