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日游記秋天的杭州,氣候怡人,最適合旅游,特別是在西湖邊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壓抑,真令人陶醉。
今年10月下旬,利用難得的一天換休假,我們一家來到這人間天堂,被譽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稱的杭州。杭州市作為浙江省的省會城市,既是浙江省的政治中心,又是旅游資源極為豐富的城市。遠至古代,近至現代,贊美杭州美景的詩篇和文章比比皆是,但在下難抑心中之情,獻醜一篇游記,希望對大家的出行有所幫助。既為了玩的盡興,又不至於太累,我們選擇2008年10月26日晚上抵達杭州,當天買了晚上出發的動車票,票價足足比普快高了一倍,1小時15分鐘達到杭州城站火車站。一下火車就碰到推銷住宿的人,粘著我們不肯放,我們問了他們的賓館是否就在車站附近,說就在附近,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以標房80元成交,誰知上了他們的車後開了20分鐘才到,一問別人才知道這裡距離西湖有半個多小時的公交車車程,唉!遇上騙子啦!不高興再找了,算了,就住下吧。以後出門遇上類似情況一定要小心,自己安慰自己。2008年10月27日一早出門,九點鐘到達305路的延安路終點站(西湖東面)。商量後決定行程是:從白堤上西湖景區,穿斷橋,抵孤山(中山公園內),游覽西冷印社,過白堤,在岳廟對面的肯德基用玩午餐後,下午游覽北山路上的岳廟,過蘇堤游覽淨慈寺(時間太緊,不去花港觀魚了),下午直接坐Y2去城站火車站,趕上17:25的車。白堤並非是白居易所建,但當年老白任杭州太守時確實建過一條橫貫西湖的大堤,但現已不可考,為了紀念老白,還是把現在的這條堤叫作白堤。白堤上的第一個景點就是“斷橋殘雪”,現在還是秋季,當然見不到殘雪,但是在斷橋上向左右望去,湖面非常開闊,深秋的陽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盈盈,此時的感覺就像置身於一個大的氧吧裡,貪婪的大口吸著純氧。白堤的長度只是蘇堤的一半,而且又是我們的第一站,邊走邊欣賞著楊柳垂下的西湖美景,不知不覺中就到了中山公園,據說這裡的孤山是當年乾隆皇帝建的行宮所在地,而且山頂可以遠眺西湖。誰知爬上38米的山頂,一眼望去的都是生長茂盛的樹木,除了平台,什麼都沒有。所以建議不要去。走出中山公園,再往前走就是西冷印社。西泠印社創立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吳隱、葉銘等發起創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學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譽。社址內包括多處明清古建築遺址,園林精雅、幽絕,人文景觀薈萃,摩崖題刻隨處可見,有“湖山最勝”之譽。西冷印社邊上就是秋瑾墓,據說秋瑾曾二次遷墓,這次遷墓則是根據她的“一定要葬在西冷印社邊”的遺言。墓高兩米,塑有秋瑾雕像。下書“巾幗英雄”四個大字。蘇小小墓和武松墓都在距離秋瑾墓不遠的地方。“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這樣甜美的詩句出自這位英年早逝的南齊才女蘇小小之手。關於蘇小小的評價,余秋雨先生在其《西湖夢》中早有精辟的論述:與這種黯淡相對照,野潑潑的,另一種人格結構也調皮地擠在西湖岸邊湊熱鬧。首屈一指者,當然是名妓蘇小小。蘇小小死後被葬在西冷橋畔,我們現在看到的墓是2004年重建的。墳塚上塗得金光燦燦,真不像是墓。武松墓在蘇小小墓西邊50米左右,面對的是秀麗的西湖。清代有傳說武松墓位於六和塔一帶。現址武松墓建於民國時期,2004年於原址恢復武松墓。與其說是一處景觀,不如說是寄托了對蓋世英雄的一種哀思!我們到達淨慈寺時已是下午三點半了,“雷峰夕照”就在淨慈寺對面,只是因為時間較緊的緣由,我們沒去。淨慈寺是杭州西湖歷史上四大古剎之一。因為寺內鐘聲宏亮,“南屏晚鐘”成為“西湖十景”之一。“重湖夜色已沉沉,樓閣參差半夕陰。南浦鐘聲和雨至,滿村漁火山前林”-楊周《南屏晚鐘》。鐘聲蕩漾下的寺院、西湖,美景攝人心!現在的基本建築、運木古井等,都是1980年代重建的。天堂江南、天堂杭州,景美,人更美。由於淨慈寺距離杭州城站火車站並不遠,20分鐘後,我們抵達目的地,帶著暇逸,結束了在杭州一天的行程。2008-10-31於上海

(斷橋)

(孤山)

(運木古井)

(雷蜂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