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三姐妹廈門7晚8天游第七天:鼓浪嶼

作者: ywb1978ywb

導讀昨晚我和何必同學一直在Naya的公共咖啡區坐到半夜3點,吃飽了方便面就回去睡覺了。只見米蘇同學四仰八叉的躺在床墊上,好像個臥倒的自由女神。 NAYA比較吵,早上8點多就已經人聲鼎沸了。我們果然有都市小白領的惡習,明明醒了,還非要再趟上一會兒才能慢悠悠的起床。 因為來之前沒有訂上今天的峽谷房,只能湊或了二樓的標准間,我們被要求12點之前必須退房,不然 ...

昨晚我和何必同學一直在Naya的公共咖啡區坐到半夜3點,吃飽了方便面就回去睡覺了。只見米蘇同學四仰八叉的躺在床墊上,好像個臥倒的自由女神。

NAYA比較吵,早上8點多就已經人聲鼎沸了。我們果然有都市小白領的惡習,明明醒了,還非要再趟上一會兒才能慢悠悠的起床。

因為來之前沒有訂上今天的峽谷房,只能湊或了二樓的標准間,我們被要求12點之前必須退房,不然要多收一天房費。10點多鐘,我們就跑去前台還鑰匙准備換房間,前台小姐卻說,樓上的標間還沒有退掉,且要求我們把鑰匙交掉,行李拿出來先放到前台。因為我們大包小包全按照暫時搬離打的包,極為不適合寄存行李,所以經過交涉,我們決定先去外面吃點早餐然後再回來退房。

NAYA離龍頭路不遠,因為三個人認為在島上能夠每天喝一杯鮮榨果汁會非常健康,我們就跑到馬拉桑去買橙汁。然後一人一碗粒粒香扁食(5元/碗),就解決了早餐。

換房--接下來的一晚,應該是我們來島上之後住的最悲慘的一晚。NAYA的標准間擁擠破舊的可憐,再加上我們加了一個床墊,還有無數個包包,真的是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了。大家又開始鬧心,覺得在這裡湊或真不如當初答應了船屋的老板,去住沒有獨立衛生間的“水手房”,起碼干淨寬敞。鬥爭之後,我們決定出去逛逛,以解煩憂。

因為何必同學公務繁忙,電話不斷,不得不背著沉重的筆記本出發了。經過商談,他倆決定在“趙小姐的店”消磨接下來的時間,而我,則希望能多走多看一些。三個人於是分道揚鑣,我捏著地圖獨自上路,他倆躲在了涼爽的空調房喝涼茶。(省去他倆的活動細節若干,因為不詳......)

我的第一站是坐落在八卦樓的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門票20元)。和菽莊花園的鋼琴博物館一樣,這裡的幾十駕風琴同樣是定居澳大利亞的胡友義先生的私人珍藏。進門口的大風琴,高達6米!很壯觀~~

本來想拍一拍鼓浪嶼的標志性建築八卦樓,在樓下轉了幾圈,也看不到樓頂,賣門票的大姐告訴我,最好上日光岩或者在船上,才是拍攝的最佳角度。

作罷,開始沿著小巷到處溜達。

沿鼓新路我看了“楊家園”,到達安海路,看了“番婆樓”,其實就是我們之前去過的“花時間咖啡”所在。然後走到筆山路,看了會審公堂,林文慶別墅,春草堂&觀彩樓,亦足山莊。筆山路就我感覺好像是一個圈,走了一圈,看了這些古老的房子,又回到原點。讓我印像最深刻的是亦足山莊,精巧細膩的護欄石階,據說這裡有鼓浪嶼最大的門樓,不過現在已經被不知道哪個富人買了去,成了私家住所,我也只能望門興嘆,拍拍照而已。

從筆山路出來從另外的角度看到了三一堂,藍天白雲,映襯著紅白相間的教堂,甚是美觀。

我好像有點不知方向了,於是站在路中間開始研究地圖。待我計算精准了最佳的行走路線,便向泉州路的金瓜樓進發。可惜金瓜樓正在進行外裝修,除了綠色的防護欄和鐵架子,只能隱隱約約看到瓜狀的屋頂。

原路返回走到鼓聲路和雞山路的交界處,看到林語堂的故居“林屋”和“西林別墅”,現在是日光岩的另一個入口。

踱到晃岩路,卻沒有找到地圖上標注的“林巧稚故居”只得繼續向前。路過福音堂,現在已經是敬老院了,還有黃家花園別墅也不再讓游人參觀。倒是對面的“懷舊鼓浪嶼博物館”裡人聲鼎沸,進去參觀,門票40,探頭看了看,大多數旅游團在集體消費。

前行幾步的路口拐到永春路上,好容易找到了在高高石階上的71號院子,這裡是“瞰青別墅”所在,大門緊閉,牆上滿是青苔斑斑,寫盡了歷史的滄桑。

回頭走上海壇路,一面是四落大厝,一面是大夫第。四落大厝被分成了幾部分,一部分現在是賣魚干肉鋪的雜貨攤,一部分被開成了茶館。只有和大夫第相對的門裡面,還住著幾戶人家,鐵門上寫著:私人住宅,非請勿入。見我一個人參觀拍照,一位好心的老爺爺請我進去拍個仔細。

這一路走走找找拍拍,居然花去了將近3個小時,除了金瓜樓門口花兩元買了比蓮霧還難入口的青棗之外,我是滴水未盡。烈日下,不由得想去投奔喝涼茶的MM。

趙小姐的店是賣涼茶出名的,可能是下午時分,大家都在外面觀光,所以,店裡只星星點點坐了三四個人,年輕的店員都扎在門口聊天。我推門進去,頭也不回的,喝掉了何必同學的冬瓜湯,別說,味道還不錯。

我點了一杯涼茶,一份海鮮面。涼茶味道尚可,應該是人家的特色吧,海鮮面味道平平,因為飢餓作祟,還是把一大盤都吃光光。

中午出發前,我們到一家茶葉店去買茶,買了鐵觀音和大紅袍。店家阿姨告訴我們,晚上5點多可以到市場門口買海鮮,然後拿到小飯館去加工。

在趙小姐的店坐著,何必同學去看日落了,雖然她又慢了一步,沒看成,哈哈哈。

米蘇和我到市場買了螃蟹2斤,沙蝦1斤7兩。跑到公平秤一稱,缺斤短兩的現像還是存在的,不過我們大人有大量,也就不多計較了。

按照賣螃蟹的大姐的指點,我們走到巷子深處的一家小飯館,一道菜5元加工費,只有他家是這個價格。

我們另外點了辣炒花蟹,粉絲蒸海蚌,辣炒花虼,苦瓜炒蛋,加上我們的大螃蟹和沙蝦,擺了滿滿一大圓桌。吃海鮮一定要來點白酒配合,經老板推薦,我們嘗了嘗廈門高梁。

我的經驗是,盡量在海鮮市場多買一些海鮮加工,清蒸白灼最能保留海鮮的鮮味,小飯館做菜,手藝只是可以接受罷了,還不如我們米蘇做得好呢。

吃飽喝足,我確實很佩服我們三個人的胃,掃光了這麼多海鮮之後,居然還有余量。我們又跑到Babycat去吃餡餅。點了椰蓉和綠豆的(1.5元/個,12元一盒8個),因為每人消費不能低於10元,我們又一個喝了一杯牛奶以安神。

狂拍一通照片,我們就回NAYA睡覺了。

以下是應米蘇要求,同時也代表了我們三個人的真實感受:

“太破了......下次不住NAYA了,破點也行,起碼干淨點吧?不干淨也行,起碼熱情點吧?哪兒哪兒都那麼次......”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