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貢 印 像如今相識多感慨,曾悔當年猜忌深-------編者
越南是一個具有七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土地面積三十二萬九千五百多平方公裡,卻擁有54個民族,其中以京族居多,華族(即華人)居第二位。胡志明市就坐落在越南南方的湄公河畔,西貢河從市中心穿過,這裡是越南南方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海、陸、空運輸便利,是越南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城市,其地位相當於我國的上海。
胡志明市原來叫“西貢”,早在越南南北分治時期,這裡是南方阮文邵偽政權的首都。三十年前,美軍宣布投降,撤出越南。1975年4月30日,越南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占領西貢,越南實現了南北統一。胡志明主席生前一直謀求祖國統一,並為此傾注了畢生的精力,曾發誓:國家不統一,絕對不考慮婚姻問題,所以一生未婚,直到病逝。遺憾的是,他沒有能看到國家統一的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胡志明主席,遂將西貢改名為胡志明市,但現在仍有許多人習慣稱“西貢”。市區許多商業組織、服務、旅游行業的招牌仍能見到英文“Sai Gon”字樣,尤其是西方很多國家仍沿用這一名字。早年在法國的統治之下,城市留下了許許多多法式建築,受法國人影響,當地人生活也比較浪漫。後來,美國人侵略越南,經歷了15年的戰爭,但做為阮文邵偽政權的後方,這裡基本沒有受到戰亂的影響。
來到越南之前,我們曾有幾個擔心:一是擔心這裡的天氣會熱得受不了,因為這 裡地處北緯10度左右,而我們來的時間也正值7月的盛夏。可是我們來到越南的十天中,卻感到非常的舒適。究其原因,一來是因為大凡熱帶地區,一般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我們來時正是雨季;二來可能是由於這裡瀕臨南中國海很近,屬海洋性氣候的原因。總之,我們沒有感到像廣州那樣酷熱,甚至沒有感到像北京的白天那樣燜熱。 二是擔心我們七十年代末曾教訓過越南,越南人會對我們有敵意。可事實上,我們所遇到的每個越南人都表現得非常友善。舉個例子:我們在胡志明機場出關時,為我辦理出關手續的是一位四十歲左右的關員。當輪到我辦理出關手續時,他面帶微笑的伸出手來用英語說:“Show me your passport, please(請出示您的護照)。”我將護照遞了過去。他看了護照後,仍然微笑著盯著我,突然冒出一句中國話:“中國的?”
“是的。”我說。
“來做什麼?”問。
“參加‘中國機械展’”。
“唔?不懂。”
我知道他的中文水平很有限,於是改用英語:“Participating the China Mac. Fair。”
“唔。住在哪裡?”
我楞了一下,心想:這個也問?又一想,反正問什麼答什麼吧:“中國溫州”。
他也楞了一下,馬上意識到我未理解他的原意。“我是說,胡志明市,賓館?”
原來如此。“AMARA Hotel”,我說。
他仍舊微笑著點了點頭:“很不意思,我的說中國話不好。”邊說邊在我的護照上蓋上入關放行章,然後說了句:“好了”。把護照遞給了我。我道了聲謝,離開了櫃台。雖然這是一件小事。相比之下,我們中國的邊檢和海關人員是做不到的,因為我曾多次目睹過中國的邊檢和海關人員那種高傲不可一世的樣子。
不僅如此,我在胡志明市住宿、用餐、購物、參展接觸到的以及街上遇到的每一個越南人,無論他是否知道我是中國人,表現得都非常熱情友好。比如,在街上行走,當你的目光和任何一個人的目光對視時,他(她)都會友好地對你微笑或點頭示意。這也從另一個方面體現了胡志明市民的文化素養,讓我們這些來自“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人觍顏不已。因為這同我們一些國人在街上遇到金發碧眼的老外連呼“Hello,hello”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文明的積澱,而後者則有攀雍附貴,甚至奴顏婢膝之嫌。
實際上,如果說越南人對中國一點成見都沒有也不現實,多少還是能夠顯現出一些端倪,比如從越南旅店提供的地圖和其他一些旅游宣傳物上,凡有中文文字介紹的,一般都放在最後,而韓、英、日等文字都在靠前位置。咳,想想中國在越美戰爭時期曾給予他們巨大的、甚至是無私的經濟和軍事方面的援助,現在這樣對待我們的確有欠公允。但從老百姓對待我們的態度上,是絕對無可挑剔的。這裡反映的只是胡志明市的情況,在越南北方,例如河內是怎樣一種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三是擔心越南很窮,我們帶最好的設備參展他們買不起。說越南窮,同我們相比是窮一點,這到也符合事實,但絕對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胡志明市是越南最大的,也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從城市面貌上看,雖沒有什麼高大、富麗堂皇的建築,也沒有寬闊的街道,甚至越南全境從南到北一千五百多公裡狹長的國土上至今竟然連一條高速公路都沒有,但近十幾年來,越南經濟的發展速度僅次於中國。首先,從胡志明市人民生活上看,他們的衣、食、住、行各方面跟我們南方沿海城市的水平基本無差別,從物價上來講,有些甚至比廣州還略高一點,當然,物質不豐富是其中原因 之一。在胡志明市,基本上看不到行人,一般市民都是騎摩托車上街的,自行車基本沒有。因為胡志明市街道窄,購買小汽車受到政府限制,於是摩托車成了胡志明人最好的代步工具。每到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時期,街上的摩托車隊浩浩蕩蕩,蔚為壯觀。開展的前兩天,組委會組織旅游,看到這一盛景,我對身 旁的導游說,我們國內的摩托車廠家應該到越南來打市場。誰知,導游的話卻出乎我的意料:“國內的摩托雖然便宜,但越南人並不喜歡,一是質量差,二是牌子不響。雖然也有人買中國的摩托,但買回去以後,馬上把牌子換成日本的名牌如 “本田”等,否則他會感到沒面子。”接著她講,胡志明市民一般都將摩托叫做HONDA(本田),盡管牌子可能是YAMAHA,也許是SUZUKI,或者是其他什麼牌子,HONDA成了摩托車的代名詞。據說曾經有一個日本人對此做過調查,在街上攔住了二十幾輛其他品牌的摩托車,問:你騎的是什麼?竟然答案出奇的一致:HONDA。
通過這件事,我還真的注意到,街上真的看不到任何國內品牌的摩托車,就連國內品牌的汽車,兩天中我也只看到唯一的一台長春一汽產的解放兩噸輕卡,而奔馳、沃爾沃、寶馬、雪弗萊、福特等世界名牌車,還有TOYOTA、HONDA、NISSAN、大宇、奇亞等日、韓車卻非常多。由此可見,胡志明市民的消費水平和觀念與我們的預計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他們普遍品牌和質量意識較強。於是我對這次參展的設備能否拿到訂單心存疑慮,後悔未將最好的機器帶來參展。而事實上,這一疑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們參展的設備在展覽會上全部賣掉了,帶著厚厚的現金---------而且是美圓高高興興地踏上歸途。這是後話。
四是擔心越南治安狀況不佳。出國前,有過這種顧慮,下飛機後,菲菲小姐(她說她喜歡這樣稱呼)曾提出過攜帶貴重物品的有關注意事項,更加重了我們對治安狀況的擔憂。在去年舉辦的第一屆中國機械展覽會上,就發生過我們同胞的筆記本電腦被盜事件。正因有了這方面的擔心和導游及組委會人員的提示,我們時刻加強戒備,不敢有怠。還好,我們的貴重物品沒有發生意外。只是在展會上被偷走了一點宣傳畫冊,損失不大。
胡志明市超市裡的物品也(也許是經常)會受到小偷的“光顧”,因為我們注意到,幾乎每家超市進口處都有一塊“曝光板”,上面有許多被捉竊賊抱著贓物被曝光的照片,照片下面寫著他們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這些竊賊都是年輕人,但奇怪的是他們中70%都是女性。
這種方法很好,但在國內是行不通的。我們國內有些人迫於西方的所謂“人權”壓力,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也表現的畏首畏尾,絲毫不具備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那一代人的膽略和氣魄,以至於造成現在外交上的種種被動局面。而越南人在這方面應該是我們的榜樣。試想:這些小偷已經不顧臉面和廉恥,我們卻要照顧他們的臉面,豈不是更加助長了他們的氣焰?他們既然能偷超市的物品,還有什麼他們不敢偷呢?如果不讓大家認識他們一下,對他們加以防犯,豈不是等於為虎作倀,貽害無窮?所以我認為,越南人的做法是對的。雖如此,這並不能足以說明越南的小偷比我們國內多,我們只是沒有像他們那樣宣傳警示罷了。
除了上述四個擔心,還有幾個沒想到。
一是沒有想到我們進入越南會搖身一變成為“百萬富翁”或者“千萬富翁”。越南的通貨膨脹情況是非常嚴重的,一百元人民幣相當於十八萬越南盾,在越南,買摩托車要用美圓,購房要用黃金,因為越南的錢實在是太“毛”了,用越盾的話,越南人說他們自己都算不過來。
二是越南人(准確的說,是胡志明市民)的文明程度比我們強。前面講過,只要你與他/她們的目光對視,他/她們會向你微笑貨點頭示意,這同他們的傳統有關。越南早年受中國儒家思想影響,歷來沿革“先學禮,後學文”的習俗,後來在法國人統治下四十多年,又在美國侵略者統治下十幾年,在殖民統治和壓迫的同時,多少也受到一些西方文化的影響。比如說,在公共場合,基本沒有吸煙的,也沒有大聲喧嘩的。即便是在飯店喝酒,也聽不到大聲叫喊。不像國人喝酒,尤其是我們北方人,比著嗓門叫嚷,這種現像是絕對沒有的。我們在胡志明市有一個老客戶,借此次機會,我們對其進行了一次回訪。他們的車拉著我們去公司的路上,他們之間的談話聲音非常輕,而和我一同去的小範則說話高喉大嗓,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經我幾次提示,他才注意到自己的失態,相比之下,也不得不承認人家在禮貌方面比我們強多了。九天來一直為我們服務的旅游車上的司機和隨車人員也是非常的禮貌友好,讓人難以忘懷。
在越南有一個天道教,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產物,其標志是一只大大的眼睛,意思是說:莫作惡,因為你的所有舉動都在被監視之中。在越南,信奉佛教和天道教的人大約是全國人口的一半,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人約占兩成左右,重禮儀是越南人的傳統。想想我們周邊國家,朝鮮(韓國)、越南、泰國、緬甸、蒙古等等都是非常重視禮儀的國家,就連野心勃勃的日本人,表面上也是那樣彬彬有理,也知道用假像掩飾一下那野蠻凶殘的本性。可我們中國人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變的這麼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嬉笑怒罵,皆形於色,把做人最起碼的文明毫無保留地贈送給了他人,而自己則弄得連塊遮羞布都沒有。
還有一點就是:越南人比較團結,也比較守法。比如,越南的公路每一段都有不同的限速要求,而通常是沒有交通警看守的,也沒有“電子警察”之類的監控設備,司機在開車時都能按照規定速度行駛,盡管有時路面很寬而且闃無一人。雖然這樣,有時司機偶爾發現有交警出現,他們會向對面開來的車輛打手勢發出信號,不管認識與否。通常這種手勢是右手五指並攏,像雞啄米狀上下點動。如果對面開來的車想超一點速,他會從車窗伸出左手掌,以手腕為軸心轉動,意思是詢問:前方有無交警?回答沒有,則是右手掌向上呈托球狀,以手腕為軸來回轉動。這種情況通常是有問必答,不會存在任何欺騙。------這是越南一道奇特的風景,很有意思,也很能令我們中國人回味並從中領略一點什麼。說到守法,從交通上也能體現出來。不但街上的汽車摩托車沒有逆行的,連人行道上都看不到逆行的人。這一點,連我國的首都也做不到。說起來還是我們溫州自由:摩托車、三輪車亂鑽亂串不說,連汽車都可以開到人行道上來。
在胡志明市的幾天,玩得也比較痛快。一方面歸功於組委會安排得好;另一方面也歸功於我們有一個好導游------菲菲小姐。說起菲菲小姐嗎,其實已是一位四十出頭的半老徐娘,長得也有些對不起觀眾,但她心卻很年輕,喜歡人們叫她“小姐”,她一再囑咐我們圖千萬不要叫她“導游”,因為越南語“導游”的諧音是醬油的意思。別看她其貌不揚,知識面卻很豐富,天文地理、古今興廢、三教九流、風土人情,可謂無所不通,無所不曉,並且兼通越、中、泰、日及粵、閩方言。像她這樣的人在胡志明市找工作是非常容易的。她思維敏捷、縝密,人很勤勞,性格也非常開朗,非常喜歡和大家開開玩笑,而且葷素皆宜。漸漸地,人們都很喜歡她。可是,剛接觸她時,大家談不上對她有什麼好感,一是她說話口無遮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二是諾大一把年紀了,還自稱小姐,三是經常在我們面前兜售自家產品,比如說他父親開了個咖啡加工廠,生產純咖啡,比市場上的品質好,要求我們每人買她100元人民幣的咖啡;她家裡用純魚露加糯米粉做的“夫妻餅”是越南一絕,讓我們 走時每人買上一些帶回國。剛去的那幾天,我們的任務是旅游,每天,菲菲都提前一小時到達我們下榻的Amara飯店,檢查車況,清點人數,介紹一天的行程路線,而且每天教我們學習越語日常用語,比如談價格、問路等等,還別說,這些日常用語在展會等場合還真派上了用場。如果第二天的行程較遠,需要我們起早,她都會提前與飯店聯系好Morning call(叫醒電話),安排得無微不至,細致極了。你有什麼困難只要和她說一下,她總會竭盡 全力為你解決,讓你滿意。有兩件事讓我們深受感動:一是每當我們在旅游地用餐時,她總是把大家座位安排好後,又跑前跑後地幫飯店服務人員端酒上菜,其實這根本不是她的職責,而她做得比自己的工作還要認真。當人們都吃完了,她才剛剛吃了兩口,卻不得不放下碗 筷,跟著我們走出 餐廳。後來,大家覺得心裡很不安,把吃飯的速度放慢,好讓她能吃上一頓飽飯。那一天,我們按原定計劃夜游西貢河。橫穿馬路過斑馬線時,菲菲就像幼兒園的阿姨那樣讓我們排成隊,她在最前面領著我們,同時向過往的汽車打著停車的手勢。上了游船,我們開始用餐,由於游船上人多達600人,船上餐廳工作人員根本忙不過來。菲菲向往常一樣,一路小跑,穿梭於廚房與餐桌之間,為游客們端菜上飯。胡志明市的夜晚比較悶熱,菲菲的襯衣都濕透了。大家看在眼裡,紛紛議論:這樣稱職的導游在中國是絕對找不到的。二是我們一到下榻的飯店,她便把我們的護照、機票通通收走,代為保管,生怕我們這些“外賓”萬一被小偷偷了,回不了國。我們中國人歷來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古訓,恐怕沒有人願意惹這個麻煩。要知道,這可是一件冒風險的事。
幾天來一路上,她不斷地介紹沿途的風景,當地的風俗習慣等。越南的許多風俗同我國差不多,比如出門看到出殯的,便以為是吉兆,有財運;春節、端午、中秋這些節日和我們是一樣的,所有的廟宇門匾、楹聯都是漢字的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受漢文化的影響非常非常深。歷史上,黎、李、陳、阮四朝代都是在亦步亦趨地學習和模仿中國,越南真正有自己的拼音文字只有100年的歷史。至今,漢文化打下的深深烙印難以祛除。
越南的姑娘身材非常苗條,傳統上有束腰的傳統,他們認為,如果姑娘腰枝太粗是嫁不出去的。穿著也和我國的女孩子有很大區別。無論天氣多麼熱,絕對看不到坦胸露懷的現像,她們穿的裙子有些像我國的旗袍,有前後兩片,但裡面穿的或絲或紗的長褲,絕不會把大腿露出來。走在路上有種飄逸若仙的感覺,非常好看。有人說,越南的狹長的版圖就像越南姑娘飄逸的身軀。在越南,你絕對見不到打傘,根本用不上傘。城裡的姑娘為防止陽光把面皮曬黑,出門臉上罩塊紗巾或帶口罩,郊區或農村的女人干脆戴個鬥笠。所以,制傘業在越南是沒有市場的。在海邊一個非常大的浴場,我們看到女人游泳穿的泳衣絕對沒有我國流行的緊身聯體女式泳衣,更看不到“三點式”泳衣,穿這樣泳衣的大都是歐美和我們大陸去的“外國”女人。
有人問菲菲:越南女人是不是很保守?她的回答讓我們全車的人都深感吃驚:“這只是表面現像,其實越南女人從事賣淫的非常多。越南是男人的世界,女人地位非常低下。比如說,你們當中有人在街上隨便看上了哪一個女孩,想要同她做那種事,你就可以問她:‘寶紐鼎’(多少錢)?如果她不同意,也只是擺手一笑,走開罷了,不會有任何問題。如果你們誰有這個要求,語言不通不方便的話,菲菲給你們聯系,絕對安全;當然,菲菲聯系,菲菲可以拿到10%的佣金。如果有人看上了菲菲,也可以”。一句話,說得大家臉上一陣燥熱,隨車的幾個女同胞卻笑出聲來,而菲菲則一本正經,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路過胡志明市的一條街,忘了是什麼街,菲菲向我們介紹道:“大家看到前面這條路,是越南的唯一的一條高樹公路”。越南迄今為止並沒有高速公路?我心裡想。況且,這麼窄窄的,與我概念中的高速公路相去甚遠。“我說的可是高樹公路,看到路兩邊的樹嗎?”我仔細看去,可不是嗎,路旁兩排筆直的大樹,高約30米以上,粗得兩人合抱,樹干上標有編號的金屬牌非常醒目。菲菲接著介紹說:“這種樹叫做蓀子樹,是法國殖民者當年引進並種下的,質地非常細膩堅硬,現在作為國家的保護樹種。據說這種樹在法國長不了這麼高,而在越南卻能長得很高,這要歸功於越南的男人們。大家想一想,為什麼要歸功於越南男人們?”大家七嘴八舌說了許多設想,比如越南男人勤勞哇、細心呀等等,結果都不對。最後 菲菲亮出了謎底:因為男人們經常在樹下撒尿施肥。哈哈,這倒也是,法國人決不會在街上撒尿,所以,同樣是蓀子樹,長得沒有越南的這麼高。不過我想,如果是在中國溫州,蓀子樹絕對種不活,因為在路邊撒尿的人太多了,甚至連開著奔馳、寶馬的大老板和政府官員也可以毫無顧忌的在眾目睽睽之下寬衣解帶,掏出那不雅之物當街便尿,所以生命力再強的樹也會被尿堿活活燒死。這也許就是我們溫州特色吧。
菲菲快人快語,口無遮攔,挺有意思的,有時我們這些男人被她搞得很尷尬,不過也有她尷尬的時候。說實話,菲菲的普通話表述有時並不准確,我們不得不靠猜來理解她的意思。有時,這便成了我們的笑料,好在大家在一起混熟了,彼此都不介意。一次,我們去湄公河三角洲旅游,回來時許多人都買了一些龍眼果,放在旅游車上邊兩側的行李架上,路上顛簸,龍眼從行李架上紛紛滾落下來。汽車平穩以後,大家開始檢掉落在過道上的龍眼,菲菲也幫著檢。大家檢完了,菲菲還在每個座位下面逐個兒地找,一副非常細心的樣子。當找到河南某公司的一位同志座椅下時,菲菲說:“先生,你腿下面有兩顆”。這位河南老兄卻詭黠地說:“唔,對。這兩顆在這兒好多年了。”菲菲迷惑地看著他。開始人們都沒有反應過來,待回味過來,車內爆發出一陣哄堂大笑,笑得菲菲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等人們笑完了,菲菲也反應過來了,紅著臉扶著靠椅背捂著肚子獨自笑了足有五分鐘。
菲菲每天在旅途中教給我們的越南語日常用語還真的使我們受益非淺,當我們獨自上街或在展館接待客戶時派上了用場。比如,你要找廁所,只要問一句Doure?——同歌曲簡譜1、2發音一樣——就會有人指給你廁所的位置。在展會上,有人打聽設備價格,我們這些人都可以用越南語回答,盡管有些人發音不是很准,對方都能聽得懂。如果問的問題比較專業,我們可以說“Zinlaoyi,doi kam big ding vi。Do bi noi ding an/ huanham(抱歉,我聽不懂越南話,你會講英語/漢語嗎)?”這樣的話,對方如果會講其中的一種,交流就沒有問題了。如果不會,他會馬上找一個會的,來做翻譯。
正是因為菲菲的行動感動了我們,本來誰也不願意買她的咖啡和夫妻餅的我們,臨走事卻甘心情願地買了她好多的物品,因為我們認為,這是對她工作回報的唯一方式。
盡管越南是中國感的鄰邦,受中國文化、風俗的影響很深,越南也有許多與我們不同之處。比如:胡志明市所有的街道凡有轉盤道的交叉路口都是米字路口。道路雖然很窄,交通秩序井然。大車讓摩托,摩托讓行人成為不成文的規定。對民族英雄非常尊敬,每個街心花園都樹立一尊不同英雄的雕像,而且敬獻的鮮花常年不斷。從車輛牌照的顏色上就可以分辨出車輛的屬性,比如:私車----白底黑字,公車----藍底白字,軍車----紅底白字等等越南雖然國家面積不大,但同我國一樣,南北發音的差異還是很大的。不同的民族喜歡聚居在一起,如胡志明市的堤岸,亦稱第五區,就是著名的華人區。因為篇幅有限,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越南雖然仍是一個發展中的貧窮國家,甚至很多地區還沒有解決溫飽,但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東西。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勇於發展的人或勇於進步的民族,總是在不斷的學習和借鑒中逐步取得輝煌的。越南人的民族精神比我們強,這一點就應該值得我們好好學習。這裡我說的民族精神是廣義的概念,是泛指全體越南人民。正因為有了這種民族精神,越南人民經過堅苦卓絕的鬥爭,最終把武裝到牙齒的法國侵略者和美國侵略者趕出了國境。
在離開越南的那段日子裡,我反復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的差距在哪裡?究竟應該怎樣發展?我認為,目前我們在道德意識領域出現了偏差,而這一偏差是自“文革”以來我國一直沒有正式面對的。這不是危言聳聽。道德淪喪導致了領導干部的貪污、腐化、墮落,導致了人們片面地追求物質利益,形成社會醜惡現像愈演愈裂,造成信仰危機,引發犯罪,文明古風不再,禮儀之邦不存。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我們的確應該認真地思考一下了。

(越南女子服飾)

(當年美軍修築的觀察哨)

(嘿嘿,這就是本人)

(西貢河夜景)

(西貢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