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上海---黃山
季節:秋季
時間:10/25-10/27 (實際行程4黑3白)
黃山天氣:雨+霧+太陽
黃山溫度:山腳 平均溫度 十三點;山頂 平均溫度 七上八下
穿著:薄毛衣+外套(日出日落時記得更換外套)
人物:1男1女,2背包
平均花費:十張大頭/人,視個人消費忽左忽右
准備工作:
考慮到年假的稀少、時間的有效利用、費用的節約等諸多因素,又參考了汽車的發車時間:最晚為下午3點半,5個小時路程到黃山;火車車次兩班:一班是中午12點40發車,晚上12點27分到;另一班是晚上22點35發車,第二天早上10點到。我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晚間的火車出行(N418次)。
出發之前,確認了黃山游的路線,預定了網上“素有口碑”的雲海樓賓館(距離黃山風景區20分鐘左右的車程),並由他們預定了黃山西海賓館的6人客房。
旅游的裝備:兩個背包,內裝換洗衣服、照相機(充電器、內存卡、電池)、手機(充電器)、食品、手電筒、雨傘、創可貼、PSP(路上消遣,建議不帶,累贅)。建議帶一些治療肌肉拉傷的藥,以備不時之需。
三天行程:
路線
第一天:
我們在10月24日晚出發,25日早上10點到黃山市(非黃山風景區),出站後,路邊就有車直接到雲海樓(事先和賓館的人約定派車接,非免費),大約一個小時車程到達目的地。稍事整理吃完中飯後,12點半出發去了宏村和翡翠谷(大約各游1.5小時),5點半回到了雲海樓。晚飯後雲海樓安排游程講課,預先支付黃山的賓館住宿費。去超市購買第二天及第三天的食品。
第二天:
早晨5點半起床,6點半出發,7點不到購買了黃山門票和雲谷寺新索道票,從後山正式登陸黃山。從雲古寺新索道---白鶴新站---始信峰---黑虎松---北海---清涼台---北海---團結松---西海(9點半登記入住,卸下行李,繼續行程)---排雲樓---排雲亭---西海大峽谷---谷底---棧道---步仙橋---天海---光明頂---群峰頂---飛來石---排雲樓---丹霞峰(看日落)---西海(6點半、晚飯、電視、聊天、洗澡、搓腳、睡覺、驚醒---某些人要走3公裡路程去光明頂看日出,4點鐘就開始敲鑼打鼓)
第三天:
早晨5點起床,5點半出發去獅子峰看日出,西海---團結松---北海---清涼台---猴子觀海---獅子峰,7點回到西海(早飯、打包、退房),背上沉重的行李繼續,西海---北海---光明頂---天海---鰲魚峰---一線天(只上不下單行道,本應是走鰲魚洞,我們卻非要逆下而行)---百步雲梯---蓮花亭---迎客松---老道口---天都峰(爬上天都峰後,如果不想走後半程無風景欣賞的5公裡路程,可以考慮原路返回,從玉屏索道下山)---新道口---半山寺---慈光閣(下午3點左右)---雲海樓(休息、洗澡,5點出發)---屯溪老街(6點左右到,美食,還是美食)---火車站(晚上十點三刻發車,從鷹潭開往上海,第二天早上十點三刻到)
在沒有繼續往下寫之前,先對這個路線進行一下個人分析:
優:1、時間安排的緊湊。三個景點,不同風格呈現在你眼前。
2、登山的路線我們選擇從後山上,前山下。避免了從老道口到迎客松的來回往返路程(這個可是上坡路,海拔高度上升了200米),更有效的利用時間。
3、在西海住宿,一定程度上盡早減輕了負擔。同游的人員有選擇在光明頂或天海住宿的,須在爬山第一天行程結束後才能卸下行李。
4、攀爬天都峰的路線從老道口到天都峰比從新道口到天都峰雖然坡度更陡更險,但路線更短。上山的時間至少能縮短一個小時。
劣:住宿在西海,重復了西海到光明頂來回將近7公裡的路程,雲海樓給出的地圖有誤,從北海到光明頂有2.5公裡,而非其標明的1.5公裡,且光明頂為必經之處。
特別補充:第二天的行程我們時間安排的太早,7點不到開始登山,正是旅行團忙碌的時候,時間可以再晚些,不用太著急。當天霧氣重,我們10點到達西海大峽谷,下午2點就到了光明頂,時間絕對充裕,如果天氣適宜,大家完全可以放慢城市腳步,多做幾次深呼吸,沉浸到工作以外的休閑中。這是室外陽光+大蓬傘+咖啡都無以PK的。
景點介紹
以下各主要站點均實行雙指數打分制,總分5分。
宏村:占地300多畝。原名“弘村”,因避諱清朝乾隆皇帝的“弘”,後更名為“宏村”。是為汪姓家族的聚居地(某時懷疑汪精衛是否也該在這認祖歸宗)。整個村莊從高空俯瞰呈牛的形狀。進村的南湖是牛肚,錯落有致的村屋是牛身,石頭鋪成的小道是牛腸,村口500年的紅白喜事數是牛角。讓你領略到中國徽派建築風格。這裡是多部影視劇的取景地(臥虎藏龍等),就在2008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也何其有幸的被老謀子作為宣傳中國古文化(文房四寶),捕捉歷史遺留痕跡的一個不到1秒鐘的鏡頭飄然閃過。也曾經赫然的挺立在中國郵票:安徽民居中。1個多小時的雨中漫步讓我們了解到更多門楣文化、雕刻底蘊、建築風格。一句話概括:疑是江南水鄉景,卻道徽氏古韻情。美景:3分,危險:0分
翡翠谷:沒有玩過楠溪江、雁蕩山的朋友建議可以去看看。整山的翡翠竹又會讓人想起李安臥虎藏龍中的經典之作。真是個“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地方。只是時因飄著中雨,不免讓人失去一些游玩的樂趣。個人覺得此景流於大眾化,缺少一點畫龍點睛神來之筆。美景:2分,危險:1分
黃山:重點之重點。由於一早霧氣大,能見度非常低,景點給人的感官勢必會影響本人的判斷。且本人向來是情感多於理智。
第一站,始信峰,是為一個光禿禿的岩石。風景一般,微現雲海。美景:2分,危險:2分
第二站:清涼台,立於一個山峰的決戰時裝T形台,據說夏季的時候非常適宜觀賞日出(反之,這個季節不適合,海拔偏低,就算走到獅子峰觀賞,也會被觀音峰擋住視線)。美景:2分,危險:1分
第三站:西海大峽谷-步仙橋,近幾年開發出的景點,這裡是自助游的天堂,旅行團的禁區。地勢陡峭,風景絕佳,尤其是谷底。如果你走的路線和我們一樣,建議這段行程可以慢慢欣賞,時間絕對來的及目前旅游局還在開發谷底往下的路線。美景:5分,危險:3.5分
第四站:光明頂,日出日落時是旅行團上演決戰光明頂的最佳時機。如果你是宿在光明頂或天海,這裡無疑是最佳選擇,如果是宿在西海,則可以選擇丹霞峰。光明頂本身無風景可言。除了美麗的阿波羅太陽神外,最可貴的是站在岩石頂觀看對面的山峰。下午2點不到我們占據了光明頂的絕佳位置,雨停後,霧氣被一旁高呼的人們搖扇子般的扇去,太陽出來,雲海的忽現造就了飄渺之旅,蓬萊仙境般的鰲魚天都兩峰。這時我才慢慢領略到:黃山歸來不看岳的霞客心境。美景:5分,危險:2分
第五站:群峰頂,雲海樓的地圖上並無這個標識,這是我們一幫偽驢友在去飛來石的路上偶爾發現的。觀賞點的絕佳讓我們後來暗暗偷笑不已。而且正是去了絕峰頂,才有了我最引以為傲的一幅黃山水墨畫。感謝上蒼讓我不虛此行,讓我發覺山、雲、松的顏色原來可以這般的融合在一起。中國的水墨畫啊,愛死你了!美景:5分,危險:4分
第六站:飛來石,紅樓夢開篇中的大石頭,真實呈現在我眼前的時候卻更像是一塊風大雨大時用手掌微微一推就能瞬間從腳底下滾落的大石敦。美景:2分,危險:3分
第七站:丹霞峰,為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觀賞日落,我們手腳並用的爬上了已經無路可循的丹霞峰頂。看著太陽慢慢下山,雲霞的流動讓西方的天空忽明忽暗,較之日出來說,少了一份朝氣,多了一份沉淪。悠悠地坐在山頂,拂著秋天的季風,周邊的人們都被此景忽悠在了沉默和思索中。美景:4分,危險:4分
第八站:本應是在獅子峰觀看日出,偶這個倔驢選擇了彌補之前因能見度低而未能觀看到全景的西海大峽谷。用一個小時的時間重新走了一個小小的來回。卻讓我意外的發現了一個危險指數簡直可以超過5的懸崖絕壁。絕壁留影後讓我義不容辭,義無反顧地大踏步向前行,再也不去回味之前的大義凜然。因在泰山頂看過日出,這次就做了一回缺席的逃兵,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不對黃山日出做任何有悖於事實的評價。
第九站:鰲魚峰,仍舊是光禿禿的岩石頂,從遠處看去像是一只鱉,瞧近了看,就像一只大嘴魚,呼啦呼啦的。美景:2分,危險:2分
第十站:一線天,中國各大名山叫一線天的多的去了,就在那一天當中,我們還浩浩蕩蕩的走過了三個一線天。美景:2分,危險:2分
第十一站:迎客松,據說已經是第二代迎客松了,之前的第一代香消玉損,後來移植了一個塑料的,被眾人唾罵不已。為了這個黃山標志性的松樹,怎麼著也得在樹下留下一個美麗的倩影吧。美景:2分,危險:0分
第十二站:天都峰,黃山的最後一站,來了也就意味著別離。上山的路很陡,坡度大約為75度。尤其是快到天都絕頂,有一段大約5米長讓我嘆為觀止的獨木岩石路,兩旁均為滑坡,一不小心可能也就萬劫不復了。美景:2分,危險:5分
中間未曾提到的路線均為常景,不再一一說明。
特別補充:欣賞黃山美景,天氣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建議大家出行前一定要關注黃山風景區的天氣變化。大雨和大太陽的天氣都無法真正觀賞到黃山雲海,最好是小雨後轉多雲、轉晴。
花費
交通費:上海-黃山,臥鋪165元/人(中鋪),兩張合計330元
黃山-上海,臥鋪110元/人(下鋪),兩張合計220元,
往返火車票在上海統一訂的,手續費20元(在黃山訂票,一張臥鋪手續費15元)
黃山火車站-雲海樓,15元/人,兩張合計30元
雲海樓-宏村-翡翠谷-雲海樓,45元/人,兩張合計90元(由於坐的是小車,180元/車,呵呵,感覺像是在裝豬,如果是小型面包車,平攤後每人的車費能稍微下降些)
雲海樓-黃山,52元/車,四舍五入也沒太大問題,往返50元
雲海樓-屯溪老街,19元/人,兩張合計38元(行走高速,不走高速15元/人,時間差不多)
屯溪老街-火車站,打車6元,公交1元/人(12路公交車)
交通費總計:780元
門票:宏村原價80元,司機帶路,可以打9折,72元/人,兩張合計144元
翡翠谷門票50元/人,不能打折,兩張合計100元
黃山門票200元(旺季),2元保險費,索道票80元,兩人合計564元
門票總計:808元
住宿:雲海樓一晚,80元的大床房
黃山西海一晚,120元/人的統鋪,兩人合計240元
住宿費總計320元
飲食:25日早餐,自帶的肯德基,不算money
25日中餐,雲海樓,40元
25日晚餐,雲海樓右邊的徽派美食店,36元
26日早餐,雲海樓,10元
26日中餐/晚餐,27日早餐/中餐,雲海樓旁邊的超市自行購買的方便面、面包、礦泉水、茶葉蛋等,16元。山上食物較貴,也有一些是我們可以接受的。玉米棒8元1根,香腸10元3根,如同桂圓般的黃山野生獼猴桃5元2袋(大約20個)。
27日晚餐,屯溪老街美食人家,110元/6人,汪一挑餛飩6元/碗,費用50元
飲食總計152元
其他:85元(水果、雨衣、小吃等)
當當當當,注意了,注意了。本次黃山旅游的最終統計金額為…………2145元(一男一女兩主哦)。
住宿/服務
兩晚都在火車上,略過不談。
雲海樓,進門的左邊牆上張貼著像征榮譽的照片,老板也上過“魯豫有約”的電視節目,幾張休閑沙發椅的中間還擺著一個腿部按摩器。賓館最高五樓,看上住不大,聽說有一百多個房間。住宿條件一般,據說有臭蟲(我暫時沒發現),洗澡水忽冷忽熱,80元/晚的價格聽說也不便宜,附近還有50元左右的(油豆腐和雲海樓500年前是一家,後單獨挖牆腳分離出去了,服務模式和雲海樓幾乎無異)。服務態度一半一半。好的一半是因為能體貼入微的幫你安排車輛,上山之前提醒相關事項,告知黃山天氣及溫度情況。下山後免費提供熱水澡,免費提供拐杖,購買的雨衣如未拆開,可以換取同等價值的其他物品(順帶一句,小販叫賣的手套可買可不買,以往的天都峰鐵鏈現在全部換成了纜繩,攀爬是沒有問題的,拐杖建議攜帶,節省力氣)。壞的一半是廚房有人時,連叫一碗蛋炒飯到二樓都被告知沒空。從雲海樓到黃山的出租車都是由他們統一安排,打表的價格大約是30元,實際支付50元,懷疑其中有貓膩,下山碰到一司機,看見我們拿著雲海樓的拐杖,特熱情,一個勁的在我們面前諂媚雲海樓的口碑如何如何好,據司機自己說,黃山旺季時他們一個月可以賺6000元,淡季賺2000元,平常上交的管理費用大約為6000元/月。我們為省事,往返的路程都接受了雲海樓的安排,沒得講價,不喜偷懶的人可以自行問問。
西海賓館,房間較小,一進門被檸檬型空氣清香劑的味道整地刺鼻子。3個上下鋪,可以住6人,不算潮濕,被子應該不像雲海樓鼓吹的那樣2天換洗一次。有獨衛,可以洗澡,且熱水比較燙,免費提供開水,大家在這也可敞開肚子啃吃啃吃康師傅、統一、今麥郎。住宿費是由雲海樓的統一收取(講課時雲海樓也只是一味提,到了西海就可以卸下負荷,而不提我們因此要多走近7公裡的路程。當然了,因為他們雙方之間是有協議的,而雲海樓非常賣力的,不遺余力的給大家推薦西海賓館,原因也在此,因此給大家再總結一句亙古不變的話:無商不奸!很重要的!人通常都是在吃了虧之後才會進行總結,如同我)。
特別補充:一路走來都很辛苦,大家不是在攀爬一座山峰,而是在不同的群峰之間跳躍行走,盡可能減輕背包重量,不需要的物件可以暫時存放在賓館。
飲食
不夠充足的准備讓我們這些飲食男女還是微微嘗到了徽派美食。
先說雲海樓的,石耳菜心,石耳,看上去像木耳,但不似木耳脆,味道還行;筍干燒肉,筍干很嫩,雖很平常,難能可貴的是每片筍干都很嫩,是我喜歡的。菜的價格不便宜,米飯也要2元/碗,就這麼平常一頓,消費指數和上海也是有的一比了。
徽派美食店,竹筒童子雞、辣子豆腐、野菇炒蛋、小青菜、不記得名字的湯。四菜一湯70多元,和新認識的朋友一起點的。童子雞清淡,肉嫩,辣子豆腐其實就是麻婆豆腐,所謂的野菇,其實也就是香菇。味道一般,可是和我們在山上辛苦啃吃的垃圾食品來比已經是天壤之別了。上山之前大家多犒勞犒勞自己吧。
屯溪老街,網上介紹的汪一挑餛飩讓我們有幸遇上了。圍觀的人較多,還有一兩個對汪一挑嫻熟的又帶花哨的手勢忙著不停的拍照。嘗過之後,覺得有些言過其實,味道較淡。
美食人家,涼拌木耳、葛粉絲、桂花臭鱖魚、績溪米粉、毛豆燒臭豆腐、菊花菜、艾葉果、冬瓜包。葛粉絲,味酸辣,粉絲較粗,但入口脆。臭鱖魚,所謂臭,只是因燒之前用鹽腌漬過,味道極香,魚肉異常嫩,主推。績溪米粉,米磨碎後,蒸煮而出,呈棕色,細膩,較有特色。毛豆燒臭豆腐,將豆腐浸入湯汁中,味更醇厚。菊花菜,就是上海所謂的茼蒿菜,普通。艾葉果,墨綠色,味淡,在味蕾經過酸辣重油的轟炸後也不失為一道清口的點心。(在這家餐飲店就餐的人較多,通常還會稍等幾分鐘,不過環境不錯,上餐的速度也很快)
幕後花絮
花絮1:步仙橋,10秒鐘之前還能看到遠處的石牌坊,10秒鐘後拿出照相機就已經雲裡霧裡了,在我們之前到達的一可愛的小男孩,咧著嘴開心的笑道:哦,我們已經拍完了,走人,氣死他們!我鼓著腮幫子很不服氣的瞪了他一樣,無可奈何!
花絮2:送客松前,幫其他游客拍照,其中一人(中年男子)隨口說道:3年來,我黃山已經爬了60多次。心裡悄悄給他算了一下:平均一個月就要1.7次,強!
花絮3:走過迎客松,准備往天都峰方向走去。迎面來了一群旅行團的。路窄,我們相互擦肩而過。一女友抬頭問男友,他們怎麼朝這個方向走?男友自信地解釋,肯定是爬不動了,走回頭路唄!暈!要不是急著趕路,敲他一腦殼!
花絮4:我們一行6人逆行穿過一線天時,非常不好意思的對排列在山下等待上山的人大叫:讓我們先下吧!當我們終於歪歪扭扭走出洞口,扶著一旁的石柱走在路的左邊時,一八十多歲的白發白胡子老頭大聲嚷嚷,下來了就應該走右邊,怎麼還擋著我們的道。汗顏!
花絮5:天都峰頂上,走在寬度僅為50碼的獨木岩頂時,我是戰戰兢兢的。偏偏前面還有2-3個不知死活的人停下來拍照。把我堵在路中間。我狠狠地、呲著牙齒,一副百年不見的凶相:要拍照等我們過去再拍,有沒有公德心啊?
長達5頁的攻略終於寫完了,耗時450分鐘。從來沒有這麼盡心的寫過一篇東西,算是送給自己的一個紀念吧。珍藏在心底,同樣珍藏在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