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貴州回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幾天一直是靜靜地躺在家裡休息,陪老婆、陪女兒,同時細細地品味那段貴州度過的快樂時光。
說起去貴州,這個計劃在我腦海裡已經盤算了好幾年,在2004年的一期《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上對貴州做了大幅的介紹,那時就開始有了去貴州的想法。後來又陸續看了一些潘英年寫的有關貴州民族風情的一些書,越發堅定了去貴州,特別是去黔東南的決心。計劃了很久,卻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將這計劃變成現實。今年,有了十余天的休假時間,機會終於來了。決定休假前,在網上跟一個喜歡背包出行的朋友聊天,讓他推薦一下休假地點,結果是英雄所見略同地說出了一個地點“黔東南”。於是劍指“黔東南”,提出休假申請、查閱黔東南自助攻略、做出行計劃、訂機票,“十月十三日至十月二十一日,讓我們相約貴州、相約黔東南”。
出行流水賬
13日:南京——上海——貴陽
乘地鐵至南京火車站,坐D471南京至杭州的動車組至上海,上海火車站廣場南側坐機場大巴至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晚上19:40的飛機飛往貴陽,晚十一點左右到貴陽龍洞堡機場,宿貴陽青雲路7天連鎖紀念塔店。(注:由於訂機票的時間遲了一點,南京往貴陽的特價機票沒有訂到,於是訂了上海往貴陽的機票,雖然花費一點時間,但連火車票在內的總體票價要比從南京出發便宜近200元)
花絮:從地鐵站出來到火車站期間,被一年青但貌不是很美的小姑娘拉住,同樣背著大的旅行包,說是回家的車費還差八元,讓我幫個忙借個八塊錢給她。出來混的豈能見死不救,問她“去哪裡?”“徐州。”“一起去買票,不夠的錢我出。”“我要坐大巴回去,那樣方便。”“你坐大巴在這裡找人幫忙干嘛?要我幫可以,一起去買火車票。”等我說完轉身,她人卻已不見蹤影。出門在外幫人可以,如果是直接要金錢的那最好還是免了。
14日:貴陽——凱裡——朗德——西江
貴陽體育館車站坐車前往凱裡,到凱裡解決了午飯,去的是網上一直流傳的正宗酸湯魚館——快活林,偶是吃的快活,老板是數錢數地快活。一條江黃配上幾盤蔬菜,加上一碗苗家飯,100多大洋嘩嘩地流了出去。吃完飯繼續上路,坐上去雷山的車(很方便,從凱裡到雷山每十五分鐘左右就會發一班車),朗德下。朗德是一個不大的苗寨,由於今年奧運火炬也路過那裡,一下子火了起來。我去的也恰巧不是時候,正值當地農忙季節,路上看到很多村民都在村裡勞作,就知道去了以後也沒什麼意思了。果然,到了村寨裡就覺得格外地冷清,去了幾戶人家,一般都是大媽級的人在家做飯,沿著寨子轉了一會兒,稍做休息,決定立即趕往西江。朗德到西江不是很方便,要到雷山去轉車,而且雷山到西江的最後一班車是5點半。於是就包車去西江,90元。找了一戶人家安頓下來以後,在街邊的一個叫“同福旅店”的小館子炒了一個菜,上了一碗湯。這裡的苗族女老板、女廚師、女服務員都長得漂亮,人也熱情,菜也燒得好吃,十幾塊錢解決了晚餐,開始在街上閑逛。西江的夜景美得讓人陶醉,讓人覺得這哪裡是貴州,分明是哪座江南的古鎮。西江的住宿條件一般,20塊錢就可以住一晚,有熱水洗澡。不過由於大多是村民自家的吊腳木樓,細心找找會有很多“驚喜”發現,我就在住的地方發現了一只大如螃蟹的蜘蛛。
花絮:晚上六點左右到達西江,剛進西江就在路上遇到一群當地村民,放著鞭炮、挑著肥豬,一邊唱著歌,一邊灌著酒,在人群中找人問了一下辦什麼喜事?原來是一戶人家新建了房子,這時遲那時快,一位大媽手提著我們這裡燒水的水壺,一手拿著碗,倒了滿滿一碗米酒唱著歌就到了我面前,盛情難卻,沒敢用手去接就直接一仰脖子一口干了下去,這裡剛喝完那裡又來了一個,同樣又是一碗,走在前面的看到又不同意了,又轉回來再送了我一碗。三碗米酒下肚,找住宿的時候已經是一身的酒氣。
15日:西江——榕江
清晨的西江別有一番韻味,太陽出來的比較遲,整個一個大寨子都沉浸在清晨氤氳霧氣之中,加上裊裊炊煙,顯得清淨怡然。九點鐘左右,街上開始熱鬧起來,本來打算早晨就離開西江的,但在廣場上看到表演的隊伍開始做准備了,於是決定停下來看一場表演以後再出發,說實在話,西江的表演已經有了很重的商業演出的味道,也沒讓我留下太深的印像。中午又到了同福,點了一個火鍋,二十塊錢一個人,份量夠足,吃不完。下午離開西江,原打算到雷山坐開往榕江方向的車,可是問了一下,雷山沒有直達榕江的班車,只能等過路車,於是決定再回凱裡。剛過了三棵樹鎮,回凱裡車的司機就直接把我送上了去榕江的車,效率真是高,還沒讓我耽誤時間。往榕江是一路的盤山公路,網上好多人對這條公路是深有感觸,幾個小時的車途中好幾位暈車吐了一塌糊塗。到榕江已經是晚上八點鐘,住車站旁邊的雅馨賓館,60元的單間,大床,條件不錯。在賓館後門的二哥飯店吃了晚飯,價廉物美,跟另外兩人AA,外加一瓶啤酒,每人13元。
這一天沒什麼花絮,車上的時間比較多,不過坐在車上看風景確實也是一件愜意的事,先是左手邊美麗的巴拉河谷,後是右手邊壯觀的梯田,可惜沒辦法停下來慢慢地欣賞。
16日:榕江——車江——宰蕩
早晨起來後,4塊錢一碗羊肉粉,很有味道,吃了一碗還想再來一碗,店的名字沒記住,還是在雅馨賓館後門的那條街上。花1塊錢坐車到了車江三寶侗寨,網上逃票攻略起了作用,大門口有人售票,十塊錢一位。出來,再向前走幾十米,很多路可以進去,三寶侗寨的鼓樓、江邊的古榕樹群還是值得一看的。從三寶侗寨出來後在路邊等車去宰蕩,可以坐去黎平的大客,也可以坐去栽麻、九潮的小面的。我坐了小面的,6塊錢到豐登下,然後就是一段通往宰蕩的崎嶇不平的山路了,大約4公裡左右。豐登寨的寨尾,有人會問你要不要坐馬車去,20塊一趟,我的建議是不坐。一口氣衝到宰蕩,已經是中午十二點多,寨裡的小朋友熱心地把我帶到宰蕩村支書羅紹成家中,主人立即升火做飯。帶路的小朋友問我要不要聽她們唱歌,我問要不要錢,她們說隨便給。我同意了,於是幾位小朋友立即就一字排開唱了起來,雖然聽不懂,但還是覺得她們唱得很好,兩首歌,我給了她們十塊錢。她們還說晚上將會穿盛裝來唱。到了這裡,飯菜幾乎沒有了選擇的余地,羅支書做了一個酸湯雞、一小碟子辣腌魚(後來在別的侗家才知道,只有貴客來了才有魚吃)、還有一些蔬菜(都是往火鍋裡添的),下午在宰蕩四周晃晃,青山綠水,小溪人家,有點世外桃源的味道。不知不覺晃到宰蕩上面的另一個村寨——加所,當地也稱作宰蕩上寨。在寨尾,一位熱心的村民把我們喊進屋內去休息休息,裡面還有兩個外來的客人,聊起來才知道叫我們的是宰蕩的村長,姓楊,兩位客人是貴州省民委的,主人煮了一些紅薯拿給我們吃,熱情地告訴我們第二天在加所有一場民族文化交流活動。楊村長是一位新上任的村干部,給人的感覺就是誠懇厚道,也很有思想,對村寨的發展也充滿了信心。熱情地交談過後,熱心的楊村長挽留我和他們一起吃晚飯,考慮到羅支書已經准備了晚飯所以就拒絕了,趕回宰蕩吃晚飯。在與羅支書一起吃飯的時候了解到,榕江侗族大歌最有名的就是他們宰蕩地區,整個榕江也只有他們這個地區的侗族大歌可以和從江地區、黎平地區的侗歌有得一拼。這樣一說我就決定改變原定的第二天從宰蕩出發趕往從江、小黃、肇興的計劃,在宰蕩多住一晚,第二天先去十公裡外的大利侗寨,然後晚上回宰蕩參加他們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動。
花絮:正在用晚餐的時候,又來了一群驢子,兩個湖北武漢的,四個廣東的。一時興起,叫羅支書打來了米酒,一起干了幾碗,米酒真是好喝,一不小心又是三碗下去,加起來1斤多,然後就是人事不省,再就是不省人事,小朋友們穿盛裝來唱歌了,胡亂地拍了些照片,錄了一些唱歌的片段,然後跟這群驢子平攤了每人18元的費用,然後倒床睡覺。第二天醒來這些事情我竟然一點都不記得,看了相機裡的照片還覺得挺納悶,早飯時那群驢子一個勁地取笑我,羅支書也說我昨天是喝大了。不過這樣醉也好,平時喝醉是受罪,這次喝醉也快樂。
17日:宰蕩——大利——宰蕩
宰蕩到大利的路程大約十公裡左右,不通車。從宰蕩再走回豐登,出豐登後左轉,步行一公裡左右有一條柏油路通往大利。羅支書告訴我有山中小路可以走去,但到了路上根本不知道小路在哪裡。不過,黔東南熱心的人哪裡都有。路邊有三個放學回家的中學生在用石頭下棋,問了一下路,他們就熱心地給我當起了向導,沿著山間小道一路穿越,一個多小時後,藏在深山中的大利侗寨出現在眼前。大利比起宰蕩來要大很多,可能也比宰蕩更為有名,柏油路已經直接通到寨子。寨裡的小溪更寬、風雨橋更大更多,鼓樓也更為精美。到了吃午飯的時間,被當地村民帶到一位姓石的老師家中,簡單的蔬菜要價20,感到有點吃不消,於是就先逛逛再說。正如前面所說的,熱心人哪裡都有,在寨子裡跟一位大媽談了幾句,又是熱情地邀請我到她家去吃飯,因為已經過了吃午飯的時間,這樣熱情的邀請肯定是不會要錢的,這樣答應了肯定會麻煩別人。所以我提出了一個簡單的要求,買些方便面到她家裡去泡一下就行。大媽的初中沒念完就輟學在家的孫子立即劈柴點火燒水,不一會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就泡好了,吃過以後感到有點過意不去,把隨身帶的簽字筆送給了幫我燒水的小伙子,然後繼續沿著村中的小道一路閑逛,時間不長,又碰到那位小伙子,什麼話都沒說,塞給我一把栗子,然後就走了。原來是拿了栗子在找我,真是淳樸地讓人感動,讓我們記住他的名字——楊成業。
回到宰蕩已經是下午6點鐘,再次收到楊村長盛情的晚餐邀請,我怕再次出現醉酒,婉拒了,還是在羅支書家簡單的吃了晚飯,然後打著電筒前往加所。這場民族文化交流活動其實是來自車江的侗歌隊的一些人到他們宰蕩地區來采風和交流,不帶任何商業味道,沒有盛裝,沒有多余的表演,一群人分好主客在鼓樓裡圍坐一圈,中間點燃幾段樹干,歌隊輪番唱歌、對歌。今天,終於聽到了純正的、已經在網上久仰大名的侗族大歌,優美的歌聲、婉轉的和聲,時而低沉、時而激越,整個交流活動從八點鐘一直延續到十一點。期間,小朋友又唱著敬酒歌敬了兩杯酒,最後跟當地的侗族朋友一起手拉手跳起了歡快的“多耶”。這樣的原生態表演是可遇而不可求,表演的氣氛和給人的感受是我無法用言語去表達的。參加完這場活動後,我的計劃又有了改變,不再去小黃聽侗族大歌了,就是去了花錢也不一定能聽到這樣的歌聲,也不一定能感受到如此的熱情。在歌會上侗族的朋友邀請我唱一段歌,可是五音不全的我硬是沒有勇氣站起來唱,真是給咱南京人丟臉了。
花絮:碰到了一個與我女兒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小寶寶,思女之情油然而生,抱了一會兒,真是很乖。在侗寨的這兩天學習到幾句侗語,在活動結束後,偶厚著臉皮對一位來自車江中學的美麗的楊老師(好像侗族姓楊的很多)講了一句“倆拉美鞏”,(“倆”要用北京方言那種讀法)她也很爽朗地回了一句“倆拉汗鞏”。意思嘛就大家去猜吧。哈哈。
18日:宰蕩——榕江——三都——九阡水各大寨
在小朋友悠悠的送客歌聲中,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這個住了兩天、帶給我快樂、讓人感到無比溫馨的侗寨,再次踏上征程。在豐登路口坐車7元到榕江,由於已經決定不再去小黃和肇興,臨時把路線改向黔南州,買了前往三都的車票。

(西江全貌)

(身著盛裝的西江苗家女)

(夜色西江)

(大利侗寨)

(表演中的加所歌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