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將台路,位於南京市長江北岸的浦口區,是一條許多南京人都不曾聽說過的路自始至終,都不得而知其路名的來歷,或許是因為路邊那一片小起伏的丘陵形似點將台而得名,又或許,在這片丘陵中隱藏著一些軍隊的駐地、旁征博引而來如果說長征路是屬於別人的回憶,那麼點將台路則是完完全全屬於我的,即使,曾經我是那麼希望,它能是屬於兩個人的----------------------------------------------------------------------------------------------------------------------10年前,我在這裡度過了服役期裡最初的9個月時光,無疑,曾經以為,那是我有記憶以來最為痛苦的一段日子然而,當以後的歲月中人生磨難接踵而至的時候,我才發覺這段日子對於自己來說,好比是紅軍長征中翻越的老山界,僅僅是個熱身而已10年後,故地重游,不知道是懷著一種什麼心情,又或者說,如今的自己早已把心情舍棄,即使那並非是我的意願,就好比當年來到這個地方一樣其實,我並不喜歡故地重游,除了自己生活範圍之內涉及的地方,從沒特意跑到一個過去涉足過的地方去專門懷舊對於路過的人、經過的事,我可以在心裡記得清清楚楚(當然,你也可以認為這是善於記仇),但卻不習慣真的再見、重逢這類事我想不通這是為什麼,只能解釋為是人生經歷帶來的改變之一;重逢,意味著經歷過時間和距離的考驗但正如那位因為重逢而失去的故人曾經說的一句話那樣:時間和距離固然能產生美,更多的則是疏遠和冷漠----------------------------------------------------------------------------------------------------------------------大多數人都是健忘的,所以這句話可以稱得上是句准真理,但我卻做不到,甚至覺得,很多人的健忘,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堅強,去記得好比這次,即使是尋找10年之前在沒有任何出遠門經驗的情況下走過的故地,過程亦是波瀾不驚中山碼頭和渡船依然是那麼破舊,浦口碼頭出口依然有壯觀的紅色“馬自達”車隊;開往郊區的班車依然爛得像隨時要散架似的當一路走進點將台路40號的營區路口時,我忽然覺得這是一扇時空之門,這個路口這扇門,不僅把士兵和現實世界隔離開來,更讓我的人生變成了另一種樣子能走出這個不過寬5米的路口,是當年所有士兵的夢想,在9個月的時間裡我走出去過3次而大部分人,恐怕這一生也只會經過這個路口2次——到來和離開

(點將台路40號,出入營區的必經之路)

(路碑,這是當年服役的部隊唯一留下痕跡的地方)
----------------------------------------------------------------------------------------------------------------------10年前,沒有網絡、沒有手提電腦、沒有功能齊全的手機、沒有數碼相機,當然也不會留下太多記錄,除了零散的文字,我只能從記憶中尋找當年的痕跡路還是那條路,或者用前一晚學會的那首歌的名字來說,就是“路一直都在”,但是我的記憶不曾告訴自己,這裡竟有著如此漂亮的秋色當年的營房很快就映入眼簾,可惜早已是人去樓空,鐵將軍把門;與管理大院的大媽說明來意後才得以進入曾經幾乎不可能以列隊行進之外的方式自由進出的營區入口今天已經大門緊鎖,門牆上依稀可見的標語是唯一殘留著的標記曾經幾乎不可能以軍事訓練之外的任何理由自由活動的操場今天已經完全荒廢,單雙杠、實驗室、投影牆和灑下無數人汗水淚水的校場,都早已被叢生的雜草淹沒曾經幾乎除了鐵床、燈泡、板凳和人之外一無所有的宿舍樓已經被轉作民用,樓房經過裝修已經多了很多東西,空調、鋁合金窗、牆壁也被粉刷一新管理員大媽告訴我,原部隊已經在三年前撤編,如今原先的營區大院被一分為二,一半已經廢棄、另一半則是某個公司出國人員的培訓基地,每年只啟用3個月的時間我則向大媽描述著10年前這裡樣子,包括哪幢樓是哪個中隊的宿舍樓、包括那片已經變成籃球場的自留田、甚至還有我當年住的那間宿舍的窗戶,如數家珍大媽不住地點頭稱是,並說我記性真好;我無言一笑,曾不止一次被人這麼說過,不知道這是貶是褒,而如今,也漸漸學會了假裝忘記----------------------------------------------------------------------------------------------------------------------

(營區大院入口,“提高警惕,保衛祖國”的標語依然清晰可辨)

(已經修葺一新的宿舍樓,過去是老舊木制窗戶,有一個窗戶是曾經自己的宿舍房間)
----------------------------------------------------------------------------------------------------------------------我們常說“物是人非”,但又有幾人能體會到,什麼叫真正的物是人非——如這一刻在貴州和重慶獨行10天,我沒有一秒鐘覺得自己是孤獨的,因為那是我為自己書寫下的一段嶄新的經歷;而這一刻,我覺得孤獨那時候,年少的我過著相對於那時的自己而言最艱難的日子,在那種日子的煎熬中,曾在日記上寫下過那樣的話:“如果有一天,我不再穿這身綠色的軍裝,懷著不同的心境,再次翻開這本日記,看往事,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希望能有一個人陪在我身邊,和我一起分享這份不知是什麼樣的心情。”如今,我早已褪下了軍裝,心境早已不同,日記確實被無數次翻開,往事確實被無數次回味,感受卻是苦澀的,因為這是只能由我一個人去面對的滄海桑田有時會覺得,生活真像是一台能把人的期望全部抹殺的機床,那麼冷酷,那麼永不停歇----------------------------------------------------------------------------------------------------------------------回程的時候,我順路去看了看津浦鐵路,近百年的時光已使得曾經風光無限的它鏽跡斑斑,人們從廢棄的鐵道線上熙熙攘攘穿行著,它孤寂地巋然北望回江南的時候,我順路去徒步了老長江大橋,40年的風吹雨打,大橋依舊巍然挺立,依舊讓我覺得它的雄偉超過任何一座現代化條件下建設的同類橋梁我去這些地方,是因為我覺得它們也是孤獨的,正如我會去四渡赤水的渡口,它們亦是孤獨的,和沉澱在這些鐵軌、紅旗、遺跡中的歷史一起,海枯石爛

(老長江大橋,屹立40年依然雄偉)
記憶中南京總是鮮見陽光普照,而一縷陽光忽然刺破迷霧,灑在寬闊的長江主航道上;此時此刻,盡管橋面一如既往地顫抖著,但我覺得她不是一座大橋,而是一座豐碑因為她是孤獨的,孤獨地承受著所有重量,所以,不朽因為我是孤獨的,孤獨地背負著所有記憶,所以,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