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第一道觀-青羊宮位於成都市中心一環路西二段9號,門票10元/人,游覽時間1小時。2008年10月24日起個大早,從賓館出發(成都電視塔附近),在游泳池站坐上5路雙層巴士,今天要去的第一站就是青羊宮。相傳宮觀始於周,初名“青羊肆”。據考證,三國之際取名“青羊觀”。到了唐代改名“玄中觀”,宋代至今一直謂之“青羊宮”。 唐天寶年間,玄宗為避安史之亂而遠避於蜀,居於觀內。唐中和年間,僖宗為避黃巢之亂而奔蜀,也在觀中駐營。據記載,在觀內忽見紅光如毯(球)入地,挖得一塊玉磚,上面刻著古篆文:“太上平中和災”。僖宗便將古篆玉書磚石的發現,當作天降吉祥的像征。後來僖宗返回長安,認為是太上老君的恩典,特下詔賜錢大建殿堂,改“觀”為“宮”。現在青羊宮的宏大格局,就是在那時形成的。步入青羊宮的第一座建築是山門。原山門建於明代,左邊塑有土地神、青龍像各一尊。還有明代正德十年冬立的皇恩九龍碑一座。右邊塑有白虎像一尊。並有七星樁,上刻有道教秘傳天書雲篆,根據中天北鬥七星布局,稱為北鬥七星樁。還有龍鳳樁、大石獅一對、龍王井一口等。進入大門後,背牆畫有太極八卦圖,此圖在國內僅有成都青羊宮和北京白雲觀可見!混元殿是青羊宮的第二重大殿,宋真宗崇奉道教,封太上老君為混元上德皇帝。殿內正中供奉的就是“混元祖師”,祖師面容慈祥,手持混元乾坤圈。將圈拉伸便是“一”字,故它展示著世界的本原還處於混沌狀態,而祖師開天辟地,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後殿供奉的是“慈航真人”,他端坐蓮台,容貌秀麗慈祥,佛教稱“觀音大士”。傳說中的“慈航真人”是一位男仙,後因見世界苦難重重,女子卻沒有出家修行之路,於是便轉世為女身,修奉佛法,從此才有女子出家修行之路。故道佛兩教都同時供奉這位尊神。坐落在三清殿與混元殿之間的八卦亭布局緊湊、大方,整體建築共三層,亭座石台基呈四方形,亭身呈圓形,像征古代天圓地方之說。整座亭宇都是木石結構,石板欄杆上兩層均為八角形。每層飛檐都精雕著獅、像、虎、豹,各種獸物鑲嵌在雄峙的翹角上。屋面為黃綠紫三色琉璃瓦,屋頂蓮花瓣襯托著獨具風格的琉璃葫蘆寶鼎,造型優美。三清殿是青羊宮的主殿。大殿兩邊塑有太乙真人、廣成真人、俱留真人等十二金仙。此殿建築宏偉而莊嚴,在全國尚屬少見。鬥姥殿建於明代,殿內供奉的鬥姥,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神像慈容照人。在鬥姥右邊供奉的是女仙之首西王母,即民間所說的王母娘娘。青羊宮的最大特色莫過於銅羊了。兩只銅羊都是黃銅鑄成,俗稱青羊。其中單角銅羊是清雍正元年大學士張鵬翮從北京買來送給青羊宮的,以盛青羊宮之名,傳說是宋代宰相賈似道的遺物。單角銅羊其實是十二屬相化身,即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龍角、蛇尾、馬嘴、羊須、猴頸、雞眼、狗腹、豬臀。另一雙角銅羊是清道光九年成都人張柯氏鑄造,獻給青羊宮的。所以形成現在青羊宮有雙羊的景觀。此銅雙羊現供在三清殿前。

(香火鼎盛)

(青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