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成都游記之武侯祠

作者: zlfzlf

導讀2008年10月23日下午,游覽成都武侯祠。成都武侯祠位於武侯祠大街231號,門票60元/人,游覽時間:1.5小時。成都武侯祠又名“漢昭烈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成都武侯祠交通方便,從昭覺寺公交站坐1路車至武侯祠站下車即可。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並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現存祠廟的主體建 ...

2008年10月23日下午,游覽成都武侯祠。成都武侯祠位於武侯祠大街231號,門票60元/人,游覽時間:1.5小時。成都武侯祠又名“漢昭烈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成都武侯祠交通方便,從昭覺寺公交站坐1路車至武侯祠站下車即可。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並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築於清康熙年間重建。整個武侯祠坐北朝南,主體建築:大門、二門、漢昭烈廟,過廳,武侯祠五重建築,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以劉備殿最高,建築最為雄偉壯麗。武侯祠後還有三義廟、結義樓等建築。成都武侯祠大門匾額為“漢昭烈廟”,大門內至二門之間濃蔭叢中共有六通石碑,兩側各有一碑廊,在西側碑廊內明碑全稱為《諸葛武侯祠堂碑記》。兩側各有一碑廊,在西側碑廊內明碑全稱為《諸葛武侯祠堂碑記》,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立。在東側碑廊內是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高367釐米,寬95釐米,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價值。二門之後是劉備殿。清人撰書“使君為天下英雄”聯位於昭烈殿。殿前正中有盤龍爐一鼎,左右二龍正護寶爐。殿內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劉諶。為什麼他的兒子蜀漢後主劉禪在這裡沒有位置?據說,由於劉禪昏庸無能,最後亡國,而他的像在歷代幾次被毀,後來就沒有再塑。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兩側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東側文臣廊坊以龐統為首,西側武將廊房以趙雲領銜。南北廊房藏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出師表》,細觀筆畫從端正至潦草,反映岳飛當時一想到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復雜心情。劉備殿後,是一座過廳,掛有“武侯祠”匾額。諸葛亮殿懸“名垂宇宙”匾額,殿前正中擺放著一座鐵制香爐,爐兩側各鑄有一名少年好似正探頭往爐中張望。正殿中供奉著諸葛亮祖孫三代的塑像。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兩側分別是子諸葛瞻及孫諸葛尚的坐像,此二人在綿竹抗擊魏將鄧艾的戰鬥中身亡。諸葛亮殿西側是劉備墓,史稱“惠陵”。據《謚法》,“愛民好與,曰‘惠’”,故名“惠陵”。劉備墓前有清乾隆年間所立“漢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築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陵前有規模較小的神道為清代所建。惠陵與武侯祠主要建築一樣亦為坐北朝南,緊鄰在漢昭烈廟與武侯祠西側,與武侯祠之間有紅牆夾道相連。“惠陵”南側“三國文物陳列室”。陳列有出土的蜀漢文物復制品和三國歷史圖片。



(惠陵)



(出師表)



(劉備廟)



(武侯祠)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