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給人的印像是陽光亮得刺眼,溫差大得嚇人。
北京出發至敦煌大概3小時的飛機航程。飛機跨過內蒙古草原之後就開始在赤裸裸的河西走廊上空飛翔。舷窗望下去,左邊是連綿不絕,白雪皚皚的祁連山脈,右邊則是赤地千裡的戈壁大漠。下了飛機,陽光晃得人睜不開眼。
敦煌是戈壁中難得的綠洲。當人類的航海還處於蒙昧狀態,面對東方南方的茫茫大海和北方的極地苦寒,中國人選擇了敦煌——漢唐時代的“香港”,交會外面的世界。西方的、阿拉伯的、印度的、中土的文化在這裡彙集和碰撞。留下了一千年前人類文明史的輝煌。
十月的敦煌,站在樹陰下可以穿毛衣御寒,走進太陽裡,又不得不穿短袖避暑。敦煌市區不大,基本上就是一條主干道,唯一可去的地方是市政府斜對過的夜市,有一種特產叫鎖陽,樹根狀,用途嘛,聽名字就知道一二了,因為遍地都是、價格懸殊,也不知道功用如何。干果很好吃,但要注意是否干淨。我買的干杏,一吃一嘴沙,讓人時刻忘不了大西北。夜市上有很多清真燒烤,說實話,味道平平,真不及北京的鬼街。
從市區到莫高窟參觀車程大概四十分鐘。莫高窟共有400多個洞窟,通常跟著導游只參觀其中10個。應該說基本上可以看到各個年代有代表性的雕塑和壁畫。印像最深的是臥佛那個洞窟裡的壁畫,非常細膩精美,不遜於聖母蓮花大教堂的穹頂。
從敦煌西去,進入戈壁,大概一小時的車程可到玉門關。關城僅剩一個約30米見方的土堆,孤零零立於荒煙之中。這裡是漢朝疆域的邊陲,漢長城到此而止。遠望荒漠,可以體諒兩千年前“思歸多苦顏”的將士心情。從玉門關西去,再兩小時車程可以看到雅丹地貌,就是俗稱的魔鬼城,大漠之中,寸草不生,野風呼嘯著用手中的刻刀將黃土幻化成作一簇簇蒼涼的雕塑。
大名鼎鼎的鳴沙山和月牙泉就在敦煌市區的邊上。沙漠中步行,前進一步倒退半步,遇到登高更是困難無比,還是騎上駱駝吧,駝鈴聲聲,踏沙而行。
敦煌本地的旅游大概三個白天足夠了,去嘉峪關可以乘上午9點半的K592下午2點半到。敦煌原本不通火車,最近才有了火車站,就在機場旁邊。
嘉峪關關城前後有三座,兩山夾一城,形成嚴密的防御體系。又由於有祁連山山脈的襯托,相比山海關要壯闊許多。離嘉峪關大概半小時,有一處長城第一墩和大峽谷,刀劈斧砍出來一般,值得一看。還有一處名叫“懸臂長城”的(一前一後有兩個“長城”),是當地農民搞出來的破土堆,借著嘉峪關大名騙錢的所在,根本不值得一看。
從嘉峪關去蘭州可以乘N852(晚8點半開早7點到)或T928(晚11點開,早7點到)。最好通過朋友或旅行社事先訂到臥鋪,否則就只能像我們一樣在硬座上熬上一夜了。
出了蘭州火車站,打車去汽車南站,可以趕上8點30發往夏河的班車(從夏河回蘭州的班車除了早上8:30前一小時一班,只有下午2:30的一班)。車子離開蘭州越遠天空也就越藍。首先經過的是回民聚集區,顯著的特點就是白色小帽和新月高聳的穆斯林清真寺。大概下午1點種可以到達夏河縣城。日光如敦煌一般的強烈。天空瓦藍瓦藍,大街塵土飛揚,藏人僧俗穿行期間對我們這些外來客,保持著一種視而不見的淡定。
紅石青年旅社硬件尚可,但因為過了旅游季節,晚上沒有人氣,又在偏處,顯得陰冷潮濕。寶馬旅社還不錯,就在大馬路邊,房間裡還有獨立浴室。夏河就一條主路,走到底就是拉布楞寺。拉寺到底有多少廟真得很難說,占地上看比縣城還大,環寺一周轉經下來要一個多小時。大清早進主廟看喇嘛頌經,跟隨信徒為長明燈添酥油,在佛祖面前為未來祈個福。走出大殿再融入轉經的洪流也為時不晚。其實,仔細想想,在生態脆弱的藏地,屏棄物質的追求,把身心奉獻給來世的輪回,何嘗不是大自然最和諧的選擇。
從夏河出發,翻越一座經幡招展的大山,跨過一片一望無際的斑斕草原,就可以來到頹敗的八角古城。古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漢代屯邊。從古城的西城門洞向外望去,有我整個旅程中最震撼的一幕:雪山和藍天交織,宛如遠離人間的天國。
旅途的最後一站是蘭州,市區略顯雜亂。可以乘索道從黃河南岸登臨北岸的白塔山,再信步下山走中山橋返回。所謂正宗的蘭州拉面名聲大於口味。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蘭州機場離市區約80公裡(打車要200塊錢),是我在國內見過的修得最遠的城市機場。大概是由於蘭州處於黃河多山谷地的原因吧。

(雅丹地貌)

(嘉峪關)

(八角古城)

(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