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沙漠歸來

作者: 梔子花開519

導讀我從沙漠歸來-------十月,懷著對莫高窟壁畫的神秘莫測期待,懷著對蒼茫沙漠無比的向往,懷著對藏文化的憧憬,我來到了敦煌,來到了甘肅。 從北京到敦煌坐飛機只需要三個小時的旅程,只覺得微微地打了個小盹,喝了幾口茶,聽了會兒音樂,就到了。快到敦煌的時候,坐在機窗旁邊的我已經強烈感覺到了烈日的灼熱。下了飛機,果然如我所料,大把的陽光沒遮沒攔地射 ...

我從沙漠歸來-------十月,懷著對莫高窟壁畫的神秘莫測期待,懷著對蒼茫沙漠無比的向往,懷著對藏文化的憧憬,我來到了敦煌,來到了甘肅。

從北京到敦煌坐飛機只需要三個小時的旅程,只覺得微微地打了個小盹,喝了幾口茶,聽了會兒音樂,就到了。快到敦煌的時候,坐在機窗旁邊的我已經強烈感覺到了烈日的灼熱。下了飛機,果然如我所料,大把的陽光沒遮沒攔地射向大地,刺眼-------

放下行李在賓館稍作休憩,就和司機約好一點半出發去莫高窟,知道中午是最熱的時刻,也顧不得那麼許多了,對那些遙遠的文明是如此的迫不及待。賓館的對面,吃到了傳說中的釀皮,賣相口味俱佳。

下午頂著烈日和司機馳騁在茫茫戈壁中,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一片片的駱駝草是生命唯一的體現,後來知道,駱駝草為了適應干旱的環境,將龐大的根系深深地扎入地下尋找水源,矮小的地面部分有效地減少了水分的蒸騰,這樣它們才得以在如此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來。

莫高窟遠沒有我想像中的滄桑,早在60年代,周總理就親自撥款維修善維護,現在莫高窟裡的洞窟,修成了一間間像教室一樣的房子,還有樓梯方便游人上下行走參觀。為了保護壁畫,現今的游人只能參觀十個左右的洞窟。古人技藝的精湛絕倫,壁畫的美輪美奐, 王道士的愚昧荒誕,外國強盜的卑鄙無恥,無不令我震撼和驚呆。想一想,就在這個寸草不生的地方,竟然創造並保留著這樣偉大的藝術瑰寶,而我,也在數千年之後,來到了這裡,看到了飛天,看到了那座雄偉的大佛-------

敦煌是座很小的城市,晚飯過後,來到了酒店旁邊的夜市。溜達一圈,吃了考串兒,喝了杏皮水,買了印有飛天圖像的鏡子,吃了有沙子的杏干,一樣沒錯過。

很喜歡鳴沙山。雖然沒有起風,我還是把自己整個臉裹在了大紗巾中,和整個沙漠風情十分的配合,想像自己就是個從阿拉伯來的公主,哈。騎駱駝,有意思,駱駝是我所見過最溫順的動物了,開始我還有點小怯,後來,卻是十分地享受騎在駱駝上,聽著丁丁銅鈴,望著茫茫沙漠,想起了三毛的撒哈拉沙漠------

一灣月牙形的泉水呈現在我眼前,宛若被環山抱在懷中,柔美,靜謐。

很喜歡鳴沙山。在這裡,我哼哧哼哧地走一步退三步地爬上山頂,在這裡,我大步流星的滑雪似的從山上走下,在這裡,我坐上輪胎從滑到上疾速滑下,在這裡,我第一次看到了溫順可愛的駱駝,在這裡,我看到了沙漠中的奇跡月牙泉-------

之後,去了嘉峪關和懸臂長城,天下第一墩,討賴河。體會到了“甕中之鱉”

相比起來我還是更喜歡鳴沙山,喜歡它的秀美和玲瓏精致。

坐火車,坐汽車,輾轉來到了夏河,來到了拉蔔楞寺。一下車,就看到了地道的藏民,冷冷地看著我們,環顧四周,似乎就我和老公兩個漢人,心裡竟怕怕的。當然,之後在夏河的旅游生活,改變了我對藏民的看法。在傍晚在拉蔔楞寺閑逛的時候,一個小男孩主動來和我們聊天。聊起他曾來過北京臥佛寺、雍和宮,講起他現在還保留著碩士學位,講他女朋友也在北京,朝陽區!哈(真的假的?我和老公相視一笑,這個小男孩頂多也就十七八歲吧,北京和夏河那麼遠)。夏河的條件確實不怎麼樣,我們住的拉蔔楞寺國際紅石青年旅館,夜裡快把我凍死。可是離開的時候卻從隔壁阿姨那裡聽說他們房間有電熱毯!啊?啊!!找不到什麼干淨的吃飯的地方。(我對自己這個缺點有點憎惡,看別的游客在同樣吃飯的地方不夜有滋有味的麼)!我甚至想吃點泡面拉到。結果,就是我的唧唧歪歪,晚上就收到了懲罰,大半夜的突然頭暈難受,渾身冷汗,上吐下瀉,心想,這裡果然是聖地啊,不能有半點不敬啊。於是次日一大早起來,到寺廟裡虔誠地點燈拜佛河許願,和藏民們一起虔誠地轉經,再不敢在心中有半點埋怨和不敬。

和北京來的兩位阿姨一起包車去了八角古城,卻意外的發現了一個人間聖境。車子開出古城的時候,眼前是一座拱形的城門,城外就是遠處清晰的雪山,而城門此刻就像是一面鏡框,框住了雪山,框進了藍天,從來就沒有見過如此的美景,語言,相機,都無法傳達當時當刻感受的美麗。

蘭州,一座我認為比較破爛的城市。司機和賓館服務員都極力推薦的蘭州地道的拉面也不過如此。而坐車去機場的路上也頗為曲折,語言的障礙,汽車路途的冒煙,在最後的兩分鐘辦理了登記手續。

此行順利,風塵僕僕,體會了大漠的滄桑,領略了文化的魅力, 感受了歷史的滄桑。同時也深深感到,西部確實需要大開發。



(我在沙漠中)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