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被密不透風的雲層遮擋,舒爽的天氣讓人不願周日在家面壁,妻拿出晚報,富盛鎮的生態史林讓人看得心癢,興致所至,驅車前往。
順著報紙上指示的路線,沿人民東路一直東行,在盡頭處准備南折,卻被告知,前方修橋,此路不通,於是不辨方向地見人就問路,走過了不少斷頭路才看到了富盛的路標。相比而言,紹興景區的路標比外地的真是少得多,雖然熱情的紹興人一般都會給你指個方向,卻也難免指錯,讓行路人心裡沒底兒。
突然間映入眼簾的是一泓湖水,名為石良嶴水庫,只見碧波蕩漾,旁邊搭建了不少小竹屋,是個條件不錯的垂釣場所。偶爾會見好大的魚兒躍出水面,濺起漣漪片片,一向坐不住的我在妻女的攢動下也做起了姜太公,魚杆是住在那兒做管理員的一位老人免費提供的,他很熱情,給我們拿來魚餌,幫著調好魚漂。只是俺的技術實在不過關,女兒又在一旁雀躍地不停地提醒拉杆、拉杆,結果當然是魚兒飽食了魚餌,卻連個面都沒跟我們照一下。
“要是我在這兒安安靜靜地坐一下午,肯定能鉤到不少。”妻自信地說。
其實能在這山竹環抱的湖邊(視其大小,還是稱湖)悠閑地坐坐,望著滿眼的竹林,連綿起伏的青山,魚兒上不上鉤實在是無妨。擺脫了繁雜的事物,釋放了工作的壓力,呈現於眼前的是靜靜的欣賞,神經的放松,靠在粗糙的竹椅上,未嘗不是一種無窮的享受。
午飯是老人幫我們安排的,從一家小飯店裡叫來幾個農家菜,人家送貨上門,連餐巾紙都放在了袋子裡,想得甚為周到。老人身體健壯,硬是從家中背出一張四方桌,放在湖邊的竹亭裡,微風吹拂著湖面,伴著成群低飛的蜻蜓,雨始終沒有下,飯菜吃得清淡,卻滿有滋味。
報上介紹這附近有戰國時代的燒窯遺址,有晉代高人葛洪煉丹的遺址,有千年不息香火的泰安寺,有古代山民用生命修成的險峻棧道。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如被皇帝的寶馬踏成的“馬蹄井”,有傳說中龍王洗澡的大小龍湫。自然風光鐘靈毓秀,景色迷人可餐。
而我們飯後的行程甚是簡單。信步走進竹海,但見修竹參天,綠樹成蔭,彩蝶紛飛,清泉映碧。走累了,撐起帳篷,小憩一番。
想像著若是初春的雨後走進這竹林,必能看到那一枝枝破土而出的竹筍,聽到那清脆的拔節聲。因為現在眼見那一支支翠綠的新竹筆直地衝向天空,在小道上密密地搭起了空中涼棚,讓光線細細地透下來,成為美景。
想像著若是清晨漫步於林中,必能看到那如紗般的輕霧繚繞,置身其間,宛如仙境。
想像著若是黃昏靜坐於林中,聆聽泉鳴谷吟,感受絕世空靈,欣賞細碎月光,堪稱絕佳美景。
富盛,林海,讓世人找回自然之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