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遺落人間的城廓

作者: 蓉兒119

導讀麗江,是一片神奇、美麗而寧靜的土地,深藏在祖國滇西北高原的山水之間。 麗江,本身就是一個很美的詞語。據說因為金沙江古稱“麗水”,才有了這動人的名字,也有人說是因為萬裡長江在這裡形成第一灣而得名。 麗江之美,盡是得自天然,古城之妙,皆在“天人合一”。聖潔的雪山,洶湧的大江,險峻的峽谷,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寬闊的壩子,可謂是天生麗質 ...

麗江,是一片神奇、美麗而寧靜的土地,深藏在祖國滇西北高原的山水之間。

麗江,本身就是一個很美的詞語。據說因為金沙江古稱“麗水”,才有了這動人的名字,也有人說是因為萬裡長江在這裡形成第一灣而得名。

麗江之美,盡是得自天然,古城之妙,皆在“天人合一”。聖潔的雪山,洶湧的大江,險峻的峽谷,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寬闊的壩子,可謂是天生麗質,美不勝收。更為難得的是,在這自然風光的薈萃之地,納西族先民依山傍水,築起了一座沒有城牆的古城,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建築精妙,文化燦爛,處處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完美組合,並完好地保存至今。徜徉在如此山水之間,常常感覺大自然造化的神奇。

麗江古城原名“大研鎮”海拔2416米,居於麗江壩子中部,壩子周圍青山環繞,如同一塊大硯,而它兩面的文筆山形似一支筆,筆硯俱全,正意味著麗江的發展興盛,人才輩出,“研”與“硯”同音,故古城也被稱為“大研”。

這個小鎮在1997年經歷了一場地震後名聲大噪,引來無數的旅游者,很多人來到雲南就是為了來看看麗江。其實,麗江的歷史遠比人們想像的悠久,麗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西南交通貿易大動脈“南方絲綢之路”和由西藏入境的“茶馬古道”的中轉站。

麗江,不僅是自然風光薈萃之地,也是一處文化積澱深厚的精神家園。這裡不光有聖潔的雪山、綠色的森林、藍色的湖泊,也有古老的文化、自由的信仰、手足般的民族情誼……。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東巴教等多種宗教,在這裡共榮。漫步在古城的街頭,會發現這裡如同一個天然的民俗文化博物院,總讓人有欣喜的發現,大街小巷各個茶舍酒肆、書店藥房、古物市場,門前的鎦金燙字匾額通常由漢文、東巴文與英文三種文字並書,蔚然成風,饒有趣味。民居的門聯也多由一排漢字一排東巴文組成,前者表意,後者見形。而房前屋後帶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東巴畫”以各種像形符號組合而成,造型韻味無窮,讓你時時感受到古老的納西文化的靈魂在眼前游蕩。

麗江古城兼有山城之貌,水鄉之容。水更是大研古城靈魂之所在。

古城的水,源於城北黑龍潭,黑龍潭的水又源自玉龍雪山冰雪融化後流入的泉水。這股天賜之水從山麓周圍的古老粟樹、岩石間噴湧而出。奔向大研鎮,由此再分成無數條水渠穿街過戶,形成條條街巷有小橋,家家戶戶有清溪的動人景像。麗江的水明淨且鮮活,其色清透,其味甘洌,其聲悅耳。納西同胞敬水如神,古城生機勃發的活力就是源自這奔騰不息的生命之水。因為有水,所以古城的橋就成了另一道風景。城中一座痤古樸生動的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連結起了傍河的大街、臨水的小巷、靠溪的房屋,橋連兩岸溝通往來自不必說了,它也是鄉親們侃古說今講笑話的聊天橋,還是四鄉八街進城趕集的歇腳地。漫游大研古鎮,一路小橋流水相伴,水鄉韻味十足。

一般人認為四方街就是麗江,麗江就是四方街,其實麗江為金沙江的另一個名字。四方街是大研鎮的心髒,也是麗江古城的心髒。據說當初木氏土司讓人仿其“知府大印”,用五花石鋪就了這個約400平方米的方形廣場,取意“權鎮四方”。較為有趣的是,四方街沒有變成一個像征權威的空曠廣場,倒成為了一個歷史悠久的集市貿易場所。最早,四方街是茶馬古道商賈彙集之地,後來四方街成為古城的日常用品市場,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四方街又演變成了邊境貿易中心,供應西藏地區的物資交流。現今的四方街仍然是最熱鬧的地方。游人如織,四方街周圍小餐館、紀念品商店也是不計其數。每周有三個晚上,都會有人在四方街組織:打跳“。打跳是雲南很多地方都被人們喜歡的一種民間集體歌舞活動。在四方街的中間升起篝火,從四面八方來的游客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手拉手地圍成一圈,隨著音樂節奏起舞,形成一片歡樂的海洋。你在四方街可能學不會真成的“打跳”,但在那裡你一定會認識很多的朋友。一旦你來到這裡,你會深深地被她迷住。走進雲南,你就像走進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一幅在你面前展示的永遠沒有結尾的畫卷。

說不盡的麗江,說不盡的神奇與美麗。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