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如雷貫耳,尋聲而去。夢始於雨當班機降落在桂林兩江機場,深秋的雨也隨風而至,桂林之行始於雨霧籠罩中。一襲民族服飾的青年來接機,告訴游人這是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淅淅瀝瀝的雨掃過路邊大片金色的稻田,浸潤著突兀卻身披綠毯的座座孤峰,夢一般的遐想與期待也在機場到桂林市30公裡的高速路上愈發強烈起來。各人身背長槍短炮,拾起美景裝入相機是本次行程的重要使命。來到距桂林市區26公裡的古東瀑布時,細雨時斷時續。導游說:去時坐“奔馳”,回來坐“寶馬”,還可與瑤家姑娘對歌。眾人皆贊待遇之高,走近碼頭一看,原來那奔馳在水上的竹筏喚作“奔馳”,在路上跑的馬車名為“寶馬”,眾人皆樂。古東森林瀑布被CCTV稱為“可以觸摸的瀑布”!因游人可腳穿防滑草鞋攀行於八瀑九潭之間,這可能是與其它瀑布最大的區別。盛夏時作此嘗試,涼意席席定會讓人興奮不已。一路的景致讓本已熟視江南風光的我感覺有些麻木,權當在森林氧吧裡作了一次桑拿而已。吸引目光的是路邊小品一般的擺設和留有余味的文字。三根石頭壘就的柱子上分別寫著“情”、“愛”、“緣”三字,用三根繩子牽到中心,成就一個紅球。“親,而後能呼吸;淡,而後能辨;止,而後能觀;寬,而後能嘯;靜,而後能聽。”“情人多情人少有情人就好,愛得深愛得淺無愛說點別的。”在“默哀三分鐘”的碑文上這樣寫道:萬物相形以生,眾生互惠而成。5400種動物和植物已經消失,更多的物種也正瀕臨絕境!如果地球上只剩下人類,不知殺戮的槍口還能對准誰?景區中的環保教育和人文宣傳可謂獨樹一幟。下山的台階上時不時地刻著方言的解釋:朋友叫“狗肉”, 青蛙叫“媽拐”,男朋友叫“爐子”,女朋友叫“菜”,讀來倒也有趣。正與“狗肉”們說這桂林山水若都如此,甲天下之名似乎有些虛啊,滿懷的期待似要落空?不想晚上一場“夢幻漓江”的演出,又讓人期待滿滿。走進劇場“五星級”的衛生間,地上、牆上居然都安裝有電視,播放著演出錄像,這陣勢有些誇張了。當大幕拉開,強勁的音樂催化著一排排鐳射激光燈,射出五彩的光,打魚歸來的小伙兒們興奮地從逐漸升高的舞台上躍下,一場融音樂、舞蹈、雜技於一體的演出開鑼了。驚險刺激的“蹦床爬杆”、“綢帶舞”、幽默風趣的“帽子雜耍”和奧運概念的“跨環鑽圈”,在春晚的舞台上似曾相識,而親眼目睹還是有種不一樣的感覺。身披民族盛裝與身著芭蕾服的少女同台競舞,雲霧彌漫著整個舞台,如幻如夢,堪稱一場質量頗高的表演。但劇院內禁止拍照,而且執法極嚴,時不時有服務生用手電來照那些情不自禁拿起相機的游客,甚至不惜以叫保安驅趕來恫嚇,讓人留下些許遺憾,只能感嘆他們可能並不需要游人作免費的宣傳,而演出結束時,聚集在門口的演員兜售VCD影碟的場面,又未免讓人產生經營者過於重視眼前利益的疑惑。不管怎樣,演出還是為桂林提高了不少印像分。夢行於霧一早,雨未止而霧未散,一艘艘滿載的游輪順江而下,開始了漓江從桂林到陽朔83公裡的水程,這是一段如夢似幻的航程。雲遮霧繞,煙波渺渺,山川隱約,幻景天成,20元人民幣背面的風光即取材於興坪段的漓江風光。無數文人墨客不惜筆墨,或書或畫,贊美她、描繪她,為她編織美好的傳說,為她解讀迷人的寓意。每天有兩萬游人在此水路上留影端詳。吾愚鈍,找不出“九馬畫山”上那或立或臥、或奔或躍的九匹駿馬,只能靜靜地憑欄遠眺,將身心融入不散的雲霧,目光追逐飄舞的雨絲,什麼也不去想,什麼也不用想,隨江而轉,靜靜欣賞。甲天下之名不知是否以此為鑒,但覺漓江的美是上天對桂林的特別恩寵,晴觀奇峰倒影、碧水青山,霧賞楊堤煙雨、隱約迷離。如果你能屏蔽船導高音喇叭的講解與廣告,無視竹筏上小販的叫賣與糾纏,你會沉浸於清幽與寧靜之中。漓江——桂林之魂。4個多小時後,棄舟進山,轉道荔浦銀子洞,一個規模不小的溶洞,外觀是一座孤立的山峰。進入景區,游人如悟空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五髒六肺查了個遍,在彩燈的照射下,跟著導游想像著這塊石頭像什麼,聆聽著哪個鐘乳什麼典故,可能人類的想像與傳說都屬於同宗同源,因為故事的發生基本相似,少了許多新意,乏善可陳,僅算一景點罷了。真正的精彩發生在晚上,策劃者是張藝謀這個老謀子,節目叫做“印像劉三姐”。據說老謀子弄了三個“印像”:印像麗江,評價是“小氣”,印像西湖,評價是“美”,而印像劉三姐,評價是“霸氣”。隨一輛輛如集裝箱大小的客車轟隆隆地開進漓江山水劇場的外圍,立即會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壓力,來自於人類,潮湧般的人流會將你不停地向前推,直推進有2000多個座位的露天劇場。弧狀梯田型的觀眾席分為A、B、C三類,A類貴賓席位置最高最遠,價值680元,C類普通席處在最低處,售價180元。正納悶普通席為什麼距演出地點最近時,突然間數道強光照亮了正面遠處五六座山峰。原來這就是被稱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天穹為幕,山峰作景,環抱前方兩平方公裡的水面是舞台,觀看這樣的演出當然是站得越高看得越爽。接下來的事就完成進入了老謀子最擅長的程式:鮮艷大幅的色彩,震撼輝煌的節奏,奇幻眩目的燈光,帶你走進亦真亦夢痴迷忘情的意境。看:遙遠的仙境,一葉玲瓏如玉的扁舟飄然而至,舟上劉三姐深情的歌聲引來壯族、瑤族、苗族的男女青年高舉火把伴歌狂舞,似在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90名漁夫披蓑撐篙漓江捕魚;夕陽的余輝下,牧歸的水牛,裊裊的炊煙,人們圍著熊熊篝火,唱啊、跳啊、嬉笑著,歡騰的火焰透過群山,在山谷中回蕩;待煙消夜深,一片怯怯的彎月映於湖面,多愁善感的美麗少女攜點點星光,於月宮翩翩起舞,似在傾訴對遠方情哥哥的無盡思念。少女與瑤族姑娘們一起沐浴更衣,喚來了朝思暮想的情郎,兩人在眾人聲聲的祝福中,同舟遠去……這是被譽為“從地球上任何地方買張機票來看再飛回去都值得”的演出!時長70分鐘,演員600余名,且大多是白天照常打魚耕作的普通村民,每晚兩場,場場暴滿。驚嘆於場面之壯觀、構思之巧妙,驚嘆於攝人心魄的藝術原來可源自百姓平淡的生活,更驚嘆與敬佩將生活的點滴提煉升華到藝術的高度,用藝術的形式加以展現的大師!聯想到奧運時那開幕慶典的盛大,真是一點兒都不奇怪了。夢樂於水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由此可知,陽朔的風光比桂林更為經典。兩人一組的竹筏,在漁家不斷畫著圓的竹篙下順遇龍河漂流而下,兩岸青山翠竹相隨,村舍田園淳樸自然,一群白鴨悠然自得的覓食,一片原生態的景像。時不時有過水壩的驚呼,左右水槍手的攻擊,更有驢友們租借自行車沿岸邊一串騎行,其間還有不少老外,也成一景。1個半小時的漂流輕松而愉快。轉車後去看桂林的城標——像鼻山,名氣大得就像北京的故宮、長城,總要到此一游。稱為公園,最大的特點是人多,第二個特點是人人都在狂拍,沒留下什麼深刻印像是第三個特點。倒是對橋下一男子坐在河邊專注於垂釣嘖嘖稱奇,這份自得的心態像是桂林的另一個縮影。夜游兩江四湖,玻璃罩頂的游艇逆江而上,於疊翠山轉入木龍湖,行於西清湖、寶賢湖、麗澤湖、榕湖、杉湖這幾個形如北鬥七星貫穿城中的水面上,自數座風格迥異聞名世界的橋下鑽過,造物主用靈巧的雙手壘砌描繪了一幅美妙的立體畫卷,身居其間的確是美的享受。進入杉湖,眼前驟然一亮:金銀兩座寶塔前後立於湖邊,名喚日月雙塔,如兩把利劍直射蒼穹,很有些壯觀,又帶些霸氣,特別是湖水中金黃的倒影隨波蕩漾,令人浮想聯翩,禁不住想掬起湖水,揣入懷中,將這美景珍藏。此景絕不遜江南。夜色濃濃,隨松散的人流漫步於湖邊,心變得清靜而舒暢,腳步隨意,身邊少見行色匆匆的人。突然一個手捧玫瑰的小女孩攔在身前:先生,買一支玫瑰送人吧。看著她姣小的身影,心頭一緊。你幾歲了?9歲。多少錢一朵?5塊2朵。錢給你,花你留著吧,早點兒回家。謝謝你,先生。穿過密集的花木綠牆,徑直走到了中心廣場:偌大的廣場,氣勢滂沱,人頭攢動,這城市的規劃者真有不凡之氣魄。穿過廣場是一條不長的步行街,熱鬧卻不顯擁擠,明亮又很養眼,店家分列兩側,特色小吃品種繁多,小方桌錯落有致地擺放於店前、街邊。在此小憩,叫一壺茶,點幾樣小吃,敘舊聊天拉家常,欣賞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男女老幼從面前笑意地走過,讓時光慢慢地逝去,沒人再想去談論什麼是非成敗上下高低,因為心中早已充盈了滿足與安逸。夢止於山依山傍水的桂林是攝影愛好者做足功課的寶地,龍脊梯田則更是身背碩大攝影包者的向往之地。桂林向西北70公裡是龍勝縣,地處海拔近兩千米的崇山峻嶺深處,龍脊梯田就是其中。山腳下有個黃洛瑤寨,村民都是紅瑤族,這裡的婦女個個都是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最長的有1.8米,當然保持烏黑的秘訣不是使用了“烏黑牌”洗發液,而是終年用淘米水護理秀發。這裡雖已商業氣息漸濃,但村民大多留存著純樸的言行:他們熱情地邀請游客參觀自家的吊腳樓。底層飼養家禽、堆放農具,二層飲食起居,三層儲糧存物。面慈和善的老婆婆們盛裝向游客講述各種典故,同時也向與其合影的游客收取一定費用。造價80萬元的木結構演藝大廳裡,十幾位瑤族姑娘定時為游客表演民族舞蹈,現場演示代表著不同含義的盤發技巧:紅瑤女子視發如命,一生只剪一次頭發,即當她們成人時。而她們卻有三把頭發,一把在頭上,一把剪下的,另一把則是在每日梳頭時脫落的散發,她們都收集起來珍藏著。未嫁的姑娘長發卷在頭頂,用黑巾緊緊包裹起來,只有她心愛的人在那一夜方能解開,未育的女子則可長發盤頂示人,而已為人母的女子則將發於前盤出一個髻來。瑤家婦女拿出小碗的油茶供游人品嘗,再盛邀游人一同上台圍作一圈跳起歡快的舞蹈,慶祝的方式是相互撞臀,據說除了粗壯的外國人,其余皆是她們的臀下敗將。男游客還可現場當一回新郎,交杯酒、背新娘、入洞房似與漢人無異,而瑤族歡迎外人另一種不同的方式是擰屁股,每一個走出大廳的男子,臀部都逃不過瑤家人雙手那一擰,擰的輕重不知是不是代表情意的深淺。離寨上山,是落差800多米陡峭的山路,讓人可以想見原來壯族人居住的環境有多麼艱苦。導游說,少數民族是為了躲避外人的欺辱才入山建屋,築硬開田,向高山要糧,以求生存。經歷幾百年、多少代人的努力,從森林的邊緣到懸崖峭壁,凡是能開墾的地方,都開鑿了梯田,形成了“小山如螺,大山成塔”的壯麗景觀,這些梯田大者不過一畝,小者僅能插下一兩行禾苗,真可謂山裡的寸土寸金。觀大山深處的吊腳樓,無不是鱗次櫛比,傍山而建,依山勢用長短不一的杉木柱頭支撐,架木鋪板,在陡峭的山地上營造出一塊平坦的生息空間。我們爬了1個多小時,來到了平安壯族梯田“九龍五虎”觀景點,因為導游說這不是最佳的觀景點,因此我們決定在中午直射的陽光下先到此地,待光線柔和時再到另一個最佳的觀景點。而實踐證明這真是犯了一個不小的錯誤:在“九龍五虎”處更能展望梯田的壯觀與層次,可能是因路途較遠,導游都不予推薦,久而久之,大家也就都認為最佳的觀景點是在“七星伴月”了。而如果我們是在太陽落山時身在此處,何愁拍不到佳作呢?不過既然不能重來,路過也不能錯過!我不停地按動快門,在此狂拍一氣。但突然,意外就這樣發生了,沒任何先兆,卻讓我最終留下了桂林之行最大的遺憾:電池沒電了!昨晚我是檢查過電池的,還滿格的呢,所以沒充電,它怎麼能一下子就沒電了?我可是背著重重的攝影包,爬了百米的山路啊!備用電池?沒有!同行的朋友用尼康,我用佳能,不通用!再一翻包,充電器也放在了車上:想找個電源充電的可能性都沒了!天啊!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怎樣的一種絕望(好像過頭了點?!)在向“七星伴月”觀景點進發的途中,每看到一家店鋪,我就詢問有佳能電池嗎?不管什麼價,我也會毫不猶豫的買下,可回答都是沒有!我只得在光線最佳時,站在觀景點上看著同行“哢哢”地按快門。此時的沮喪莫不能述,我將目光從景點移開,仔細搜尋手持佳能的拍家。終於被我發現一個,連忙上前,滿臉堆笑的解釋,求他把電池借我一用,那拍家是東北人,很是豪爽,費半天勁兒拆下電池遞了過來,我真是感激涕零,不料竟然型號不對!天殺吾也!使命未成——永憾,殘缺的美——永恆!

(霧漫漓江)

(印像漓江)

(印像漓江)

(像鼻山)

(龍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