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樓的中間巍居著三層的“妙高莊嚴殿”,是佛教聖地須彌山的像征,通高二十九米。
妙高莊嚴殿意思是此殿如同須彌山一樣高大莊嚴。

(參觀簡介)
此殿面闊七間,高三層,為六世班禪來承駐時講經之所。
六世班禪曾在此殿為乾隆皇帝講經,由章嘉國師翻譯。
在這裡,六世班禪將從西藏來承德途中,每到一處為乾隆祈禱祝壽的記錄給乾隆,並敬獻吉祥哈達和40件禮品。
乾隆將自己的披架裟畫像及弓箭、金幣、金冊、金印給六世班禪。

(妙高莊嚴殿)
妙高莊嚴殿居於群樓中央,呈正方形。
妙高莊嚴殿一、二層設前廊,三層除北面正中三間外,設有圍廊。
妙高莊嚴殿中央三間三層上、下相通,每層均置佛像。
一層是六世班禪為乾隆皇帝慶賀七十大壽時念無量壽經的場所。
一層主尊為木質釋迦牟尼像。
皇帝坐於東北部,位於釋迦牟尼像的左前方。
釋迦牟尼佛前面供的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祖師宗喀巴大師銅質像。
他的兩大弟子達賴和班禪,代代轉世,振興黃教。
六世班禪和章嘉胡圖克圖分別坐於殿前部左、右高座上。
二層是釋迦牟尼像,脅侍阿難與大迦葉立像。
三層原供三尊木質佛像,中為藥師佛,西為大威德金剛,東為密集金剛。
此殿正面上方懸掛乾隆御書“寶地祥輪”匾,意思是活佛講經說法的寶地。
其兩側有楹聯一幅:
上聯是“震旦現香林人天歡喜”;
下聯為“耆 開寶綱龍像總持”。
在此楹聯下懸黃緞幡條一對,綴黑篆書字體:
中天梵氣鬥姆紫光金尊聖德巨光天
後摩利餐天大聖圓明道姥天尊寶幡
殿的東西牆壁上裝飾有15釐米高的藏泥無量壽佛。

(妙高莊嚴殿殿頂[轉貼])

(妙高莊嚴殿殿頂[轉貼])
妙高莊嚴殿頂為重檐攢尖頂。
妙高莊嚴殿頂上覆魚鱗狀鎏金銅瓦。
四條殿脊,每條殿脊上各置行龍兩條,一向上,一向下,共八條,每條重約一噸。
無法上到圍樓頂,只好站在北面高地上拍:

(由北向南拍得殿頂)
弓身翹尾的四條銅龍,鼓目生威,仰天遙望,趨向中心寶幡, 體現了天下大一統的思想;
昂首向外的四條銅龍爪牙伏利,勢欲騰空,向著無窮的宇宙空間,體現著無限的空間意識。
這是靜止的造型藝術蘊含巨大動感的典型實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