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了,早上起來收拾好行李,寄存在前台。長途汽車站買了去西吉的票,車在路上晃晃悠悠的行駛,豐收的季節到了,一路上除了不停上下的當地人還有成袋成袋的蘋果、土豆。預計一個半小時的路程,走了2個多小時(在這種地方做車最好把時間打充分),沒趕上去去火石寨的免費班車。在問了幾個司機後終於有人願意去火石寨,和司機一路攀談中半小時後火石寨到了。
火石寨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這由鈣質膠結的紅色砂礫岩水平岩結成的頂平坡陡的一種特殊地貌類型。在侵蝕、溶蝕和重力塌緩綜合作用的影響下發育的陡崖深谷以及方山、奇石、奇峰、赤壁、岩洞、石柱等,以廣東省北部仁縣丹霞山最為典型,因而得名。火石寨是整個西北地區典型的丹霞地貌,在周圍的黃土高原上突兀地一座座奇形怪狀、顏色各異的山崖、怪石接連聳立起來,紅色的、紫色的、有的像豬頭、有的像雄鷹。。。。。鬼斧神工,千姿百態。

(火石寨)

秋天,對面的山上樹林已經顯現出各種班駁的顏色,今年香山的紅葉與此相比只好算是餐前的小菜—點綴而已。沿著山崖走,還分布著掃竹嶺石窟(基本都是空的了)各個窟。
到前山大佛閣有一段極陡峭的路,估計在70—80度,雖然兩邊有鐵鏈扶手,爬起來仍然有點害怕,照片只有我一個屁股,不敢回頭。有進步了,要是以前根本不敢、身體條件也爬不了這種地方。
景區的博物館麻雀雖小、五髒具全,都是這附近山區的各種礦石,還有很詳細的地質構造圖表,對愛好石頭的老媽來說真是個好地方。
這麼好的地方國慶除了幾個當地孩子基本沒碰見幾個游客,好!在這裡嚴重超出游玩的時間預算,下山的時候給載我們來的司機師傅打電話來接,一路下來又東看西看,到了門口人家車走了,還以為我們已經走了呢,我們倆手機信號在山區又不行,幸虧門口的當地工作人員借他們的手機用,趕快把車叫了回來。
由於時間關系沒去成黨家岔地震堰塞湖,有點遺憾。(1920年海原大地震形成的,這次地震可說的上是中國近代最大的地震之一,比汶川這次還大,是亞洲第二大震湖。)
坐車直接回固原,可怪的是這裡下午3點才開門,好在時間馬上就到了,和門口的管理員通融後先在博物館裡的園子裡轉,上洗手間的時候意外發現三大鎮館之寶之一的靖康鐵鐘就在旁邊,這個東西太大,所以沒拿到北京來。
博物館裡收藏有全國乃至世界現存的波斯薩珊文物中的珍品——北周李賢墓出土的波斯薩珊王朝的“鎏金銀壺”、“突釘裝飾玻璃碗”,這兩件“國寶”級文物不久前剛在北京首博的五千年文明展中見過面,這回又見到了!這兩件充分證明了固原在絲綢之路東段北道上的重要性,也證明了固原與各少數民族的友好交往、商貿交流。
(火石寨)

(鎏金銀壺)

(突釘裝飾玻璃碗)
除此最突出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青銅器、北朝文物(有好多金銀器,而且都是西域風格的)、隋唐墓葬壁畫,還有固原的沙盤復原及昭武九姓的遷徙路線都很值得一看。
更多圖片見http://***/s/blog_543436820100bct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