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離開亳州,沿307省道往南走10公裡上亳阜高速。原計劃走亳阜高速阜陽出口下,轉合淮阜高速,到壽縣或者淮南西出口下,但是高速收費入口的MM說合淮阜高速沒有通,所以按照GPS指路,走亳阜高速轉南洛高速蒙城出口下,往鳳台方向走203省道。實際上這位收費MM的信息是錯的,合淮阜高速已經在7月開通。如果走合淮阜高速,可以節省半個多小時。走地面道路也有好處,可以穿過一個個城鎮,近距離觀察當地人的生活,可以欣賞鋪滿半條公路的金燦燦的玉米,還可以呼吸淮南產煤區的漫天粉塵。從蒙城到鳳台開了將近兩個小時,出鳳台縣城後,看到指示牌,直行淮南方向,右轉到壽縣,但八公山鎮、八公山區都是指向直行淮南方向。繼續行駛10多公裡,看到景點指示牌後右轉,進入了八公山。路不寬,而且路況差,顛到山頂,看到“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八公山,歷史上因南北朝時期的“淝水之戰”而聞名,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率大軍百萬,和東晉謝石率領的8萬大軍展開戰鬥,結果前秦大敗,確定了南北朝的長期分裂局面。戰鬥之前,符堅苻堅站在壽陽(壽縣)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淝水對岸晉軍布陣整齊,將士精銳。連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類似人形,誤認為是晉兵,驚慌失措,從此留下“草木皆兵”的成語。
就像現在雁蕩山有北雁蕩、南雁蕩、西雁蕩一樣,而通常所說的雁蕩山專指北雁蕩。這個淮南的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雖然號稱國家4A級景區,也是當年淝水之戰的戰場(整個八公山區都是),但是讓符堅草木皆兵的八公山,卻是在壽縣城北一公裡的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而不是這裡。這一錯誤,在國家4A級景區的申報資料,以及淮南市旅游資料中也有意無意地犯著,以訛傳訛,把應該屬於壽縣的歷史安放到了淮南。以後淮南八公山地質公園裡還會修淝水之戰遺址,那游客更搞不清了。
既來之,則安之。淮南的八公山雖然不是我們本意想來的景點,但這裡也算是淮南王成仙的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應該有值得游玩的地方。中飯不吃,餓著肚子去沾仙氣。
八公山地質公園景區門票40元,主要有四個分散的景點,需要乘坐景區交通車,自駕車入內付20元交通費。
漢淮南王宮·升仙台:漢淮南王宮是八公山景區的主要景觀,新修的,占地5500平方米,是為紀念西漢時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和中華美食豆腐始祖——淮南王劉安而建造的。
漢王朝的創立者高祖劉邦共生有8個兒子,劉安的父親劉長是他最小的一個兒子。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把淮南國分封給了兒子劉長,當時共領有九江、衡山、廬江和豫章4郡,都城在壽春(壽縣)。劉邦死後,漢文帝繼位,劉長密謀造反,被流放,後絕食而亡。漢文帝念舊情,將原淮南國屬地將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淮南、衡山和廬江),分別封給劉長的3個兒子,其中長子劉安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出任淮南王。
劉安喜歡交游賓客,在他招募的數千門客中,有8個人最具才華,他們分別是蘇非、李尚、左吳、陳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晉昌,這8個人號稱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八公山因此得名。他愛好讀書、學藝、彈琴,尤其熱衷於道家黃老之術,民間傳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故事就是說他得道升天的故事,豆腐也是他在煉丹過程中無意中發明的。
除了升仙和豆腐的貢獻外,劉安這位博學之士還為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被梁啟超稱譽為“漢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劃時代巨著《淮南子》。由劉安擔任主編,數千門客作為責任編輯的《淮南子》又被稱為《淮南鴻烈》或《鴻烈》,共有“內書”21篇、“外書”33篇和“中書”8卷,全書以道家思想為主軸,內容包羅萬像,涉及到政治學、哲學、倫理學、史學、文學、經濟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學養生等多個領域,是漢代道家學說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可以說是漢朝版的《永樂大典》。
得道升仙是假,政治鬥爭失敗卻是真的。按照史實記載,漢文帝之後的漢武帝給他安了個謀反的罪名(因為歷史是勝利者寫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謀反),最終自殺身亡,淮南國從此灰飛煙滅。
一邊登山一邊欣賞著石林,15分鐘即可到淮南王宮。淮南王宮後門再登10分鐘的山,就能到升仙台,淮南王升仙的地方。
石林:八公山景區中的重要地質景觀。石林連綿不斷,蔚為壯觀,出露面積約30萬平方米,出露高度1.5米-5米。石林形成於5.5億年前的晚震旦系,主要是可溶性角礫狀白雲質灰岩,屬於沉積岩的一種,推斷出當時這裡是大海,真正是桑海變滄田的見證。石林中形態各異的石頭,本應能編造出很多神話故事,然後導游帶游客在石林裡鑽來鑽去,看不同的風景,講不同的故事。但是他們的導游詞就像地質學院或者是我們無機材料的專業課本,一般游客是聽不懂的,很無趣。
白塔寺:整座寺院聳立於青山綠樹之間,氣勢宏偉,做工精美。新修的,需補門票3元。一路過來的廟看得太多,而且那台階也實在有些多,在門口拍了張照片離去。
忘情谷:長1.3公裡,以幽美的野趣成為游人留連忘返的勝境。沿谷而行可直達八公山最高峰白鶚山,路邊還能看見一株連理枝。

(淮南王宮)

(石林)

(忘情谷)